黃麗珊
(仙游縣教師進修學校,福建 仙游 351200)
思維導圖是具體方法的分歧思想,也稱為腦圖,心理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工具,有助于思考和幫助梳理想法,幫助學生提高記憶力并提高學習效率。[1]它始終從一個中心點開始,再將其分支點返回到一個共同的中心。并且與其相關(guān)聯(lián)的詞語、圖像等將成為分中心,進行不斷地分化延伸。思維導圖可以分解復雜的問題,結(jié)合整個問題繪制思維導圖。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問題的發(fā)展,可以很容易地在原來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擴展。一般來說,思維導圖具有以下特點:內(nèi)容重點突出;結(jié)構(gòu)清晰;充分動員左右腦;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2]。寫作主要就是考查思維能力、思維品質(zhì)。特別是發(fā)散思維和理性思維,也就是說,作文訓練就是思維訓練。一般情況下,初中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比較成熟,同時,初中階段也是他們理性邏輯思維逐漸形成并臻至成熟。通過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思維,而且巧用思維導圖還可以讓學生在寫作中明確“寫什么——為什么寫——如何寫”的作文思維過程。
首先要突破的是寫什么的問題,也就是取材、選材的問題。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重點在思維訓練,文章的寫作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客觀事物上升到作者的主觀認知。第二階段是由作者的主觀認知轉(zhuǎn)變?yōu)檎Z言文字。因此,寫作的思維含量,決定了寫作主體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哪些認知,寫作過程中的表達的不同認知,所呈現(xiàn)出來的個體差異與多彩,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寫作主體思考問題,選取材料時的思維活動。總而言之,寫作是主觀情感的抒發(fā),是極具個人色彩的精神活動。
筆者曾于莆田第九中學執(zhí)教了“扣旨而作,精巧選材”這一課題,在執(zhí)教的過程中,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執(zhí)教過程中,主要的設計思路(如圖1):
圖1.“扣旨而作,精巧選材”教學思維導圖
在教學場域中,教師的教學設計至關(guān)重要,教學設計不僅是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途徑,還應是一種示范和引領。七年級的學生在如何表達思維走向時,往往存在許多的疑問,因此在課堂中以學生的典型例文作為切入點,以《遇見九中》為預設的作文題,學校是學生主要的生活空間,學生的生活積累比較深厚,但是“春城無處不飛花”,正因為經(jīng)歷得多,導致學生不知如何選材,此時,利用思維導圖,配合現(xiàn)場修改作為訓練的方式,讓學生的思維走向經(jīng)歷“客觀事物——主觀認知——語言文字”的層級發(fā)展。課堂上,教師清晰的思維導圖示范給了學生一個明確的引導,學生不僅習得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方法,從一定意義上解決寫什么的問題,還懂得了可以用圖象描述自己的思維走向。
生活的現(xiàn)象不是既定的結(jié)論,而是我們思考的起點、由頭。就事論事、就事論理能將我們的思維引向深入思考。因此,思維導圖能夠讓我們整體性把握所敘述內(nèi)容的要素、對將要敘述的內(nèi)容中所涉及的人、事、物做深入的思考,分析其物的意義價值,辨別事件的性質(zhì),解讀人物的行事原因,從而將思考引向更高階層,判斷人、事、物背后體現(xiàn)的精神內(nèi)核是什么。
如下面這篇作文,小作者取材本地特色美食節(jié),原文敘述了小作者一家人參加美食節(jié)、品嘗美食的過程,最早得出的感悟是美食節(jié)真讓人難忘?!白屓穗y忘”是學生在具體的生活經(jīng)歷中所能得到的最初的體驗,但是“難忘”是需要經(jīng)過時間檢驗的,如魯迅的對于月夜吃羅漢豆的經(jīng)歷就是一種難忘。這是在歲月中不斷沉淀而獲得的唯一的無法復制的體驗,而小作者的體驗仍然很新鮮,簡單地用“難忘”一詞復現(xiàn)了學生在作文中普遍存在的機械思維,這樣的感悟和立意顯然流于表面,顯得敷衍而膚淺,這樣的作文在初中的學生中比比皆是。此時,筆者借助思維導圖工具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見圖2),通過問題設計,轉(zhuǎn)換學生的思維,如“從媽媽的角度、從舅媽的角度,她們?yōu)槭裁磿绱藷嶂阅??”她們的身份,地位是否有所不同?如此,增加了學生的思考方向,學生思維就有可能走向深入。果然,該學生敏銳地捕捉到了其舅媽的海歸身份,以及老師提到的小時候這一思維神經(jīng)元,從而將立意延伸到記憶中的美食,游子的鄉(xiāng)愁。借助思維導圖可以“逼迫”學生走出淺表化的思考,更加立體、全面、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同一個生活現(xiàn)象。
圖2.《讓美食不再奔忙》作文立意思維導圖
生活的現(xiàn)象就是我們思維的細胞,我們可以借由思維導圖,橫著看、豎著看、斜著看。激活這些細胞,從而進行縱橫、正反等多維方向的權(quán)衡進而獲得比較深刻的感悟,去除思維單一膚淺之弊端,讓我們的作文閃耀著思想的光芒。
接下來要解決的是如何寫的問題,從作文技法上,有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等,以下以遣詞造句、構(gòu)建語感為主要闡述對象。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筆者會發(fā)現(xiàn),同樣一件事,有的同學能妙筆生花,下筆千言,語言積累非常豐富;而有的學生語言干巴巴的,像擠牙膏般的;還有的學生語言的積累也很多,但是用到作文中是華麗的語言一堆,但是卻像一堆散放的沙子,毫無美感可言。更有許多家長抱怨:“我家孩子看了很多書,但是,為什么作文的能力卻不見提高呢?”思維的外殼是語言。反過來說:語言是以思維作為核心的。一個人的作文是一個人心靈成長史。解決如何寫的問題最主要在于語言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作文語感的的培養(yǎng)需要以思維作為基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自然會形成語感,僅僅是零碎的語言的感性經(jīng)驗,思維能力的層級較低;因此在語感積累時,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增強思維的參與力,提升學生語言思維的邏輯性、靈活性,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提高,讓他們形成系統(tǒng)性的語法規(guī)則和一些其他知識,之后應用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上,漸漸形成語言的理性經(jīng)驗,讓語感不斷提升到新一級的發(fā)展水平。如筆者指導的學生在參加以“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中,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喚醒學生的語言積累,寫下《聚攏您的微笑》一文,該文曾獲得莆田市一等獎。
小作者在最初的草稿中以時間為線索,敘寫了從小學開始在學校的廣播聲的濡染下,一路被傳統(tǒng)文化熏陶,進而熱愛上傳統(tǒng)文化,最后愿與之一生與共的成長歷程:
小學時,學校廣播里天天一放學就播放一些古詩,三字經(jīng)一類的錄音,諸如“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聽著聽著,不知不覺間就會背誦了,有時候,不知道為什么,沒有播放,而代之以一些歌曲,反而有些不習慣了。進入中學后,因為隨了媽媽到媽媽所在的鎮(zhèn)中求學,鎮(zhèn)中條件跟原來的實驗小學差了好多,最讓我不習慣的是廣播聲都是一些流行歌曲或者高亢激昂的革命歌曲。每當這時候,我就會懷念小學的那些清脆悅耳的廣播聲。好在媽媽是語文老師,宿舍的書架上,有許多的書,最讓我喜歡的是《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媽媽也經(jīng)常要求我背誦一些古詩文,于是在廣播聲占據(jù)了校園的領空時,我總喜歡用我自己的聲音來對抗那些或哼哼唧唧、或依依哦哦的聲音,在這當中也自有自己的樂趣。不知不覺間,能背誦的古詩越來越多,我的作文也越來越有詩意了。古詩詞,我該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在選材和構(gòu)思上,該篇文章都可以說是獨具匠心的。但是,作者說,自己的文章越來越有詩意了,卻在該文中未能明顯地體現(xiàn)。于是,筆者讓她在構(gòu)思的基礎上,選些句子,運用比喻擬人或者引用等修辭手法來拓展,以此作為依據(jù)畫出語言思維導圖,導圖如下(圖3):
圖3.《聚攏您的微笑》作文語言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最主要在于抓重點,并將其文字化。首先小作者在標題上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并且最神奇的是用“微笑”這一具體神態(tài)細節(jié)將國學的形象人格化,同時,讓人倍感親切,后來,小作者說,微笑是一個人臉上最重要的美點。于是標題就已先聲奪人,盤活了文章的語言布局。接著以“聚攏微笑作為主線”,用“邂逅”“重逢”“銘記”等詞貫穿全文,并以“人生封面”“人生扉頁”等為喻,使文章的語言搖曳多姿。
用思維導圖來進行遣詞造句訓練,學生的語感積累形成階段,就不會停留在感性的模糊狀態(tài)、也不會僅僅憑借低水平的狹隘經(jīng)驗,長此以往,語感能力就會憑借思維的參與而越來越強。因此巧用思維導圖,讓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參與到語言敏感的形成,才能有所收獲。
筆者認為,中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應該從思維入手,利用思維導圖描述思維的路徑,讓作文思維洞徹靈明,從而觸發(fā)學生作文的由“一”而生“萬象”。
[1]高玉婷,郭天?。季S導圖在國內(nèi)高中學科教學中應用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11):108-110.
[2]張潤柳.思維導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shù)裝備,2016(21):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