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菲 菲
(太原市建設工程質量監(jiān)督站,山西 太原 030009)
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建筑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為了適應各種形式的功能需求,在現(xiàn)代建筑中越來越多的采用中庭設計,中庭空間不僅是現(xiàn)代建筑的演繹,也是空氣品質、環(huán)境品質的體現(xiàn),當前我國城市的不斷發(fā)展,科研機構、大型商場、商業(yè)繁華地帶等建筑中中庭頂部井字梁設計被越來越多的開發(fā)和應用,以滿足突出建筑設計造型效果及高層上部空間采光的需要。
某工程位于太原市科技創(chuàng)新城,建筑面積87 000 m2,框架結構,地下1層,地上9層,主樓由A,B,C三座塔樓組成,均設計有中庭,中庭部位模架體系最高為34.35 m,最大跨度為18 m。
模架體系采用鋼管扣件式腳手架,立桿落在地下室頂板,板厚120 mm,混凝土強度等級C30,中庭頂板井字梁截面尺寸300 mm×1 000 mm,混凝土強度等級C30。
根據設計圖紙及現(xiàn)場實際情況,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內容完整,編審手續(xù)齊全,經過專家論證,論證程序符合相關規(guī)定,并按照論證意見修改完善后,上報建設、監(jiān)理單位,審批通過后方可實施。
操作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yè)技能,并經入場安全教育,安全交底,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
所使用的鋼管、扣件、模板、木方、可調托撐、腳手板、安全網等材料,符合國家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質量能滿足正常使用,保證架體的整體穩(wěn)定和安全,出廠手續(xù)齊全,進場復檢合格。
相關參數:鋼管,截面慣性矩I=10.78 cm4,截面抵抗矩W=4.49 cm3,彈性模量E=206 000 N/mm2。模板,板材厚度為13 mm,面板抗壓強度設計值f=15 N/mm2,彈性模量E=10 000 N/mm2。木方,采用花旗松,截面尺寸為50 mm×80 mm,截面慣性矩I=213.33 cm4,截面抵抗矩W=53.33 cm2,彈性模量E=8 415 N/mm2。
施工準備→立桿定位放線→設置通長腳手板→立桿搭設布置→縱、橫向掃地桿→每步縱橫桿→每完一步校正(激光鉛垂儀)→縱橫向剪刀撐→每層架體與四周拉結→頂層立桿調整→頂層滿鋪腳手板。
1)立桿搭設布置。根據荷載統(tǒng)計及相關材料參數,經受力計算后,確定腳手架體系搭設參數詳見表1。
表1 材料參數
2)繪制立桿布置圖(詳見圖1,圖2)。根據立桿搭設平面布置圖,確定底層立桿的搭設間距,底層模架體系經受力計算后,須根據上層中庭立桿間距重新布置,保證上下層立桿同心順直,待中庭模架體系拆除后,方可拆除底層架體。
3)現(xiàn)場彈線、搭設。
根據平面布置圖,進行現(xiàn)場彈線,并按方案要求搭設,詳見圖3。
模架體系剪刀撐從底到頂連續(xù)設置,中間縱、橫向豎向剪刀撐間距為5 m,剪刀撐與地面之間夾角為45°~60°。剪刀撐斜桿每步與立桿連接方式采用扣接,模架體系的頂部和底部設置水平剪刀撐,間距為4.8 m,詳見圖4。
A,B,C座超高大跨無板式井字梁模架支撐體系的中庭部分施工,與周邊結構分開澆筑,以便利用其與支撐架體連接,形成可靠整體;高模架高寬比大于2.5,因架體中間沒有柱,需要在架體周圈與結構柱進行剛性連接,對于在高模架四周各層樓板處的立桿,采用水平桿+可調托撐,同梁板進行支頂,連墻件的水平間距9 m,豎向間距為樓層層高,以此提高整體穩(wěn)定性和抵抗側向變形的能力。
模架體系支撐高度為30 m和34.35 m,由于立桿的搭接位置要錯開設置,為滿足施工要求,采取對頂層立桿全部進行切割處理,切割長度嚴格按照設計計算的立桿長度進行,從而保證可調托撐螺桿伸出長度在300 mm以內。
施工過程中在井字梁區(qū)域劃分成的方格內,因鋪設操作平臺的需要,在搭設的模架體系上部全部增設了水平橫桿,從而避免了立桿自由端的高度超出規(guī)定的情況。
中庭部位周邊及超高模架每三層設置安全平網,防止高處墜落,保證施工安全。
操作工人進入施工現(xiàn)場前,應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操作過程中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嚴格執(zhí)行施工方案。
作業(yè)人員施工作業(yè)時,應佩戴個人安全防護用品。
在作業(yè)層上作業(yè)時不得上下同時進行,不得隨意拆動架體扣件、安全網及腳手板等,如需拆除應由項目技術負責人批準后進行。
模架體系上的連接扣件應派專人進行定期保養(yǎng)與維護,如有不適于繼續(xù)使用的立即進行更換。按時檢查架體的附墻支撐,應在建筑物結構構件的可靠部位支撐,不得支扣在其他不牢固的位置上。
如遇6級及6級以上大風、大霧及雨雪等天氣,不得進行腳手架的作業(yè)與搭設。
在進行架體拆除作業(yè)時,下方場地設禁入區(qū),專人負責警戒,嚴禁任何人通過。
進入施工現(xiàn)場的施工材料、三鋼工具、木方等要分類碼放,標識清晰,不得隨意堆放、混放,并做好成品保護措施。
合理使用,盡量節(jié)約原材料,減少固體廢棄物。
編制相應的安全應急預案。
進入雨季施工時,應提前編制好雨季施工技術措施,做好物資采購準備,勞務防護用品發(fā)放到位,大型機械設備做好接地、防雷、排水等措施,對現(xiàn)場工人做好安全、技術交底,組織所有人員學習雨季施工技術措施,保證雨季施工安全及質量。
模架基底監(jiān)測,防止四周地面雨水泡底措施。
由測量員對模架體系進行觀測,如有變形應及時上報現(xiàn)場技術負責人和項目經理,派專業(yè)架子工進行處理。
雨后上架子時應及時清掃積水,復工前應組織班前教育會,教育工人模板和腳手架上有存水時應注意腳底打滑,防止發(fā)生安全事故。
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模架體系的拆除,應先填寫拆模申請單,經現(xiàn)場技術負責人及監(jiān)理工程師審批簽字后才能進行拆除工作。
先搭的后拆,后搭的先拆,由上而下進行,在拆模過程中不得損壞構件棱角及表面,應用撬棍輕輕撬動,使模板慢慢脫離,然后往下傳遞到地面。應設專人負責指揮,嚴禁隨意拋擲模板及配件。
遇到6級或6級以上大風時,應暫停拆除作業(yè)。雨、雪、霜后應先清掃施工現(xiàn)場,方可進行工作。
采用經緯儀、水準儀對模架體系進行水平、垂直位置的監(jiān)測。
在澆筑混凝土時,應派專人全程跟蹤檢查架體情況,進行實時監(jiān)測,如發(fā)現(xiàn)有位移、下沉、松動、變形等狀況應及時上報和處理。
應重點監(jiān)測架體的桿件、連墻件、剪刀撐等構件的連接及設置方式是否正確;查看是否有松動、變形、偏差、不均勻沉降等現(xiàn)象;安全防護措施是否到位。
[1] GB 50204—201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S].
[2] JGJ 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程[S].
[3] JGJ/T 8—2007,建筑變形測量規(guī)程[S].
[4] GB 50202—2013,建筑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S].
[5] 建質[2009]254號,建設工程高大模板支撐系統(tǒng)施工安全監(jiān)督管理導則[Z].
[6] JGJ 80—2016,建筑施工高處作業(yè)安全技術規(guī)范[S].
[7] 建質[2009]87號,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