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煥
《煉金術士》是巴西作家保羅·戈埃羅最負盛名的小說,講述了牧羊男孩圣地亞哥遵循天命逐夢成功的勵志故事。這篇小說被選入課文,也深受學生喜愛。很多學生買了全本來看,才覺過癮。
在完整的小說中,男孩尋夢路上的所觀所感是令人驚嘆連連的。然而,課文卻并沒有對這部分做出節(jié)選,只是簡要概括:“第二天,男孩開始了他的尋夢之旅。他跨海來到非洲,只身穿越茫茫無際的撒哈拉沙漠,一路奇遇迭出,命運給了他種種啟示,而夢想始終指引他策馬前行?!边x文也有一句話:“他感謝上帝使他相信了自己的天命,并指引他遇到了一位圣王,一位水晶商人,一位英國人,還有一位煉金家?!逼渲刑岬降膸讉€人物都大有故事,教師在講課時有必要做出補充。這樣節(jié)選一方面是篇幅的需要,另一方面,恐怕也有特殊的用意。
選文部分集中在男孩出發(fā)之前,那時男孩做了兩個相同的夢,他找吉普賽女人解夢無果,準備放棄這個夢,然而撒冷之王麥基洗德出現(xiàn)了,通過語言上的激勵、法術的施展以及爆米花小販這個活生生的例子,他讓男孩相信了自己的夢想。這個相信的過程是奇幻的,也是艱難的,而筆者認為:相信夢想,是選文部分的主題所在。
如果泛泛而談,這部作品當然是鼓勵人們有夢想就去努力追尋,不畏路途險遠,不懼艱難挫折,堅持不懈實現(xiàn)夢想??墒牵绻麅H是這樣的話,把男孩路上遇到的水晶商人的故事節(jié)選進去不是更有說服力嗎?水晶商人有夢想,但是他害怕改變,不去行動,夢想只能永遠停留在腦海中。水晶商人和牧羊少年對待夢想的態(tài)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這種對比,更加有力地表明不畏艱難追尋夢想、實現(xiàn)夢想的意義。但節(jié)選部分并未這樣安排。
在原著小說的結(jié)尾,牧羊少年挖到了他的財寶,奔向他心愛的法蒂瑪,這是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這一結(jié)局特別鼓舞人心,作者想告訴每一個讀者,努力追尋,上帝不僅會幫你實現(xiàn)愿望,還會給你額外的獎賞。所以,有什么理由放棄夢想呢?而節(jié)選部分的結(jié)尾是另有安排,它選了男孩到達金字塔,聽從內(nèi)心的召喚,感受到上帝的啟示,尋找到寶藏掩埋地,在開挖時卻遭遇了一群強盜難民的部分。強盜頭目的一番話,既表明了他自身對夢想的懷疑和嘲笑,又給男孩以啟迪,讓男孩知道了寶藏的所在地。在這里,強盜頭目對待夢想的態(tài)度和男孩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不相信自己的夢想,隨隨便便就丟棄了自己的夢想,甚至嘲弄夢想,更遑論去追尋夢想和實現(xiàn)夢想了。
面對夢想,我們常說,要努力實現(xiàn)夢想。但是,實現(xiàn)夢想的前提是,有夢想并且相信夢想。如果不信,那就無法邁出第一步。因為夢想不是目標,夢想或許真的像夢一樣天馬行空,是異想天開的白日夢般的存在,聽起來總是那么不靠譜;而目標是在現(xiàn)實基礎上制定的,它有章可循,一步一步,扎實可信。
選文部分特意保留了男孩對自己做了兩次的夢的重視,雖然僅僅是夢而已。但小說顯然是把夢和夢想合二為一了。事實上,現(xiàn)代人習慣了用理性去衡量世界,用邏輯來框定人生,夢幻的、想象的、感性的東西,總會被否定,認為它們不科學、不靠譜。但是,科學和理性并不能涵蓋人生的全部,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一書中說,夢不是無意義的,它是清醒狀態(tài)時精神活動的延續(xù),是愿望的達成。錢穆說,現(xiàn)代人總在往身外尋求,其實內(nèi)心的道路也需要尋求!
節(jié)選部分有一個編者加的前言,指出了本文是受《一千零一夜》故事啟發(fā)后而寫成的寓言故事。在《一千零一夜》的第351夜故事里,浪蕩子在自家花園的無花果樹下做了一個夢,而作者戈埃羅把浪蕩子改成了牧羊少年圣地亞哥,且他是在老教堂圣器室處的無花果樹下連續(xù)兩天做了相同的夢。自家花園變成了老教堂圣器室,這個阿拉伯故事頓時染上了強烈的基督教色彩。同樣是無花果樹,在基督教語境下,無花果樹有著特殊含義?!恶R太福音》記述耶穌在路過一棵無花果樹時對樹說:“從今以后,你永不結(jié)果子?!蹦强脽o花果樹立刻干枯了。門徒們都感驚奇。耶穌說:“我是在告訴你們,你們?nèi)粲行判?,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你們禱告,無論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著?!睙o花果樹在這里成了堅定信念的見證,而圣地亞哥的天命正始自無花果樹下的夢,這種改變,就是為了強調(diào)信仰的力量,面對夢想,首先就是要深信不疑。最終,他的天命也在這棵無花果樹下得以實現(xiàn)。對于男孩來說,麥基洗德的出現(xiàn)就是讓他相信了自己的夢想,而麥基洗德正是選文部分最重要的角色,這一角色的設定仍然是為了突出“相信夢想”的主題。
問題在于,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人而言,夢想常常被看成空想。所以我們羞于大聲說出自己的夢想,我們擔心被他人嘲笑,我們不相信夢想會成真。的確,生活中缺少奇跡,當夢想遙不可及時,沒有麥基洗德的神力來促使人相信夢中事,于是,我們只相信目力所及的事情,只相信理性和現(xiàn)實。就像選文中那個賣爆米花的小販一樣,按部就班地生活在現(xiàn)實的世界。一切超出視野的,都不去想,更不去信。這種謹小慎微的理性,實際是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它抑制了人的能動性,扼殺了開創(chuàng)與探索的可能性,讓人舉起理性的旗子為自己的膽小庸常開脫。
微信公眾號“成長在洛杉磯”中有一篇名為《當孩子不再相信圣誕老人,請把紐約時報這封信讀給TA聽》的文章,是講一個名為Martha的媽媽寫給女兒的回信,因為她女兒開始懷疑圣誕老人的存在。女兒寫信問她:“你是不是就是圣誕老人?”Martha沒有欺騙孩子說不是,她的回答非常溫暖,又富有哲理。她說圣誕老人從來都不是“一個人”,而自己也只是在幫圣誕老人送禮物而已。文中寫到:“圣誕老人是比任何人都偉大的,他做這項工作的時間比我們?nèi)魏稳嘶畹臅r間都長。圣誕老人所做的事雖然簡單,但是很有力量,他教孩子們?nèi)绾螌δ切┧麄兛床灰娒恢臇|西擁有信仰。這是一個偉大而重要的工作。你的一生都需要這種信任的能力,去相信你自己,相信你的朋友,相信你的才華,相信你的家庭。你還需要相信那些無法衡量甚至無法掌控的東西?!?/p>
夢想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它源自你的內(nèi)心,是你最美好的渴望,無論它有多虛無縹緲,無論你去不去實現(xiàn)它,只要你相信,它就美好地存在著。夢想始于相信,相信有所說的“詩與遠方”,哪怕看不見、摸不著,哪怕聽起來荒誕不經(jīng)。只要心中有夢,有這種內(nèi)在的渴望,就不要扼殺它。相信夢想,給自己一個實現(xiàn)它的機會。所謂信仰,所謂信念,并不以觸手可及的期許和承諾為前提;而是以遙不可及的未來和希望為念想。誰也不知道未來如何,但是,內(nèi)心的希望和夢想促使人步步向前,相信夢想,讓夢想的力量推動著生命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