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巧珠 羅仕妍 羅明 涂麗華
南昌市衛(wèi)生學校解剖生理教研室(南昌330006)
嘌呤能受體2X(purinoceptor 2X,P2X)為非選擇性陽離子通道,目前已克隆7種基因編碼的P2X亞基(P2X1?7)[1?2]。研究[1,3?4]證實,P2X 受體通過細胞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5’?triphosphate,ATP)的激活從而參與調節(jié)健康和疾病的生理病理過程,細胞外ATP可作為神經系統(tǒng)中大多數神經的唯一神經遞質或重要的共同神經遞質[4]。例如,在生理條件下,星形膠質細胞和神經元釋放少量的ATP可作用于表達在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上嘌呤受體產生生物學效應,健康組織細胞釋放的ATP可調控終止嘌呤能信號傳導的細胞表面核苷酸酶[5],而受損細胞釋放的ATP可以啟動炎癥反應并通過嘌呤受體進一步放大并維持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6]。研究[7]顯示,嘌呤能受體 2X4(Purinoceptor 2X4,P2X4)涉及神經性疼痛、炎性疼痛、癲癇、肺表面活性物質分泌、酒精攝入和偏好、嗎啡誘導的痛覺過敏和心功能,暗示P2X受體在干預突觸傳遞、味覺、疼痛感覺和炎癥等病理生理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藥理學作用和臨床意義。
P2X4為最初從大鼠腦cDNA克隆,且是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神經元和血管中檢測到的第一個P2X。隨后從人類大腦中克隆了P2X4,并且還發(fā)現其在廣泛組織中表達。在P2X亞型中,P2X4與P2X2和P2X6一起已被證明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最廣泛和大量表達的功能性ATP門控嘌呤能受體,在大多數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中被發(fā)現[8]。通過原位雜交、免疫組織化學、PCR和免疫印跡等技術,已經在mRNA和蛋白質水平上加以證實。
1.1 P2X4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神經元中的表達與功能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P2X4廣泛表達在神經元。SOTO等[9]證實了在大鼠齒狀回顆粒細胞、CA1/CA3錐體細胞、小腦皮層浦肯野細胞和腦橋核的神經元中表達有高水平的P2X4mRNA;電子顯微鏡分析表明,P2X4定位于突觸后末梢的突觸周圍區(qū)域和突觸前末端;免疫組織化學顯示,P2X4在大鼠紋狀體和黑質的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間神經元和GABA能神經元中表達,P2X4對延伸至延髓頭端腹外側延髓的室旁核神經元以及調節(jié)交感神經活性的潛在作用;下丘腦和垂體前葉表達P2X4,可能參與調節(jié)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下丘腦?垂體功能;室旁神經元、弓形核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神經元和垂體前葉分泌細胞均表達P2X4;P2X4還被證明在泌乳素細胞、體感皮質神經元、神經節(jié)神經元、三叉神經元、前庭神經節(jié)神經元、視網膜神經節(jié)和雙極細胞和脊髓神經元中表達。
P2X4涉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包括對神經傳遞和突觸強化的調節(jié)等。研究發(fā)現,在海馬錐體神經元上的P2X4與突觸可塑性和長時程增強有關,P2X4缺陷型小鼠中海馬CA1區(qū)的突觸易化和長時程增強誘導減少;P2X4的正變構調節(jié)劑依維菌素可增加野生型小鼠的長時程增強;下丘腦神經元P2X4的表達增加與GABA能電流的減少有關;P2X4與GABA(A)受體之間存在物理偶聯,這可能在調節(jié)突觸信號傳導中發(fā)揮作用。因此,P2X4可能參與調節(jié)神經元中的興奮性與抑制性神經傳遞,起到神經調質的作用。隨著選擇性藥理學工具和更多基因敲除小鼠研究的發(fā)展,P2X4在這一過程中的貢獻將來可能會變得更加清晰。
1.2 P2X4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膠質細胞中的表達與功能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P2X4在調節(jié)神經元和相鄰神經膠質細胞之間的突觸傳遞和通信中起作用。神經膠質細胞占中樞神經系統(tǒng)細胞總數的70%以上,可分為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三大類。研究證實,被稱為是定居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巨噬細胞的小膠質細胞起源于卵黃囊,并與髓樣免疫細胞有關,中樞神經系統(tǒng)P2X4在調節(jié)神經元和相鄰神經膠質細胞之間的突觸傳遞和信息聯系中起作用;免疫組織化學分析揭示了大腦和脊髓內的小膠質細胞上有大量的P2X4反應性;外周神經損傷后,活化的脊髓小膠質細胞P2X4在轉錄、翻譯和翻譯后水平的表達上調,纖連蛋白和細胞因子干擾素γ可通過小膠質細胞中的IRF5轉錄因子調節(jié)P2X4的表達[10];阻斷脊髓P2X4受體或P2X4缺失,可減輕小鼠炎癥和神經性疼痛,表明小膠質細胞P2X4在神經性疼痛發(fā)展中的重要性[11]?;罨男∧z質細胞在脊髓損傷、中風以及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病變等疾病中起關鍵作用,暗示P2X4可能涉及這些疾病的發(fā)病過程。
另外,在星型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中也有P2X4的表達,并發(fā)揮一定的功能。星形膠質細胞為神經元提供各種功能支持,而少突膠質細胞是主要負責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神經元髓鞘形成的神經膠質細胞。免疫染色顯示,在大鼠海馬中,特別是在CA1、CA3和齒狀回區(qū)域中的S100陽性星形膠質細胞中表達P2X4,但在急性分離的小鼠皮層星形膠質細胞中,使用qRT?PCR未檢測到P2X4mRNA表達,與電生理學研究顯示的ATP誘導電流對正調節(jié)劑伊維菌素不敏感相一致。但在急性分離的皮質星形膠質細胞或海馬腦片中未檢測到P2X4介導的電流,說明P2X4反應并非普遍存在。同時在少突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前體細胞中也已經證實包括P2X4在內的幾種類型的嘌呤受體的表達。
1.3 P2X4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血管中的表達與功能除了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中樞神經系統(tǒng)還有一個巨大的血管網絡。P2X4在外周血管內皮細胞中的作用和血管張力的調節(jié)引起廣泛關注。研究[12]顯示,P2X4在外周血管內皮細胞中大量表達,同時在血腦屏障的構成中起重要作用的腦微血管內皮細胞亦有表達,腦血管內皮P2X4可能參與調節(jié)腦血管系統(tǒng)中的剪應力反應,并刺激骨橋蛋白等保護因子的分泌而形成缺血耐受。
大多數P2X受體的細胞定位被認為主要在質膜上,且P2X4在許多細胞類型中的亞細胞分布顯示具有重疊的細胞內囊泡標記的點狀、簇狀染色模式。研究表明,P2X4受體定位于質膜、涵體、溶酶體和空泡。XU等[13]使用P2X4?pHluorin進行體外運輸研究,以量化和追蹤亞細胞區(qū)域內的 P2X4分布;也有研究[14?15]證實,P2X4在溶酶體中起 ATP通道的作用,并通過鈣調蛋白的Ca2+依賴性激活調控胞質內膜融合。
在ATP激活質膜中的P2X4通道后,陽離子(Na+和Ca2+)的快速流入將導致膜去極化,同時Ca2+的流入可能會觸發(fā)重要的下游信號傳導途徑。例如,Ca2+在調節(jié)神經遞質釋放和各種小膠質細胞功能中發(fā)揮重要作用;P2X4能刺激小膠質細胞將信號傳遞給脊髓I號背角神經元,引起傷害性反應。研究發(fā)現,P2X4缺失小鼠的神經損傷后,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在脊髓背角小膠質細胞中增多,顯示ATP誘發(fā)的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釋放受損,暗示P2X4在控制小膠質細胞的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釋放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研究表明,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和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釋放可作為導致神經損傷誘導的疼痛超敏反應的小神經膠質?神經元通信中的關鍵步驟;外周巨噬細胞也表達P2X4,觸發(fā)Ca2+流入和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進一步激活細胞溶質磷脂酶A2釋放花生四烯酸和前列腺素E2從而導致外周傷害性通路的超敏反應和炎性痛的產生。
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首次克隆P2X以來,關于P2X通道的表達和特征的認識不斷被關注,P2X通道在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狀態(tài)中的作用一直被討論。如TSUDA等[11]發(fā)現P2X4在慢性疼痛和機械性異常性疼痛中的主要作用,通過缺乏P2X4表達的轉基因小鼠的實驗已經證實P2X4在調節(jié)疼痛信號傳導中的作用。
3.1 P2X4與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指由于脊髓中疼痛處理途徑的改變而引起的持續(xù)性疼痛,并且可表現為異常性疼痛、超敏反應或神經性疼痛[16]。目前認為P2X2/3,P2X7和P2Y1,P2Y2,P2Y12參與疼痛的調制[17]。研究發(fā)現,在神經損傷后,P2X4在脊髓小膠質細胞中上調,并介導觸覺異常性疼痛;阻斷P2X4或用反義寡核苷酸敲低P2X4可逆轉異常性疼痛表型;P2X4缺失的小鼠在外周神經損傷后,其慢性炎性疼痛和異常性疼痛明顯受到抑制,表明P2X4可能是此類神經性疼痛的潛在治療靶點。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被認為是能夠使神經元敏感的一種促傷害性因子,且通過P2X4缺陷小鼠實驗證實了P2X4介導脊髓小膠質細胞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的分泌而產生痛覺過敏,表明小膠質細胞ATP?P2X4?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軸是涉及疼痛閾值的中心路徑[18?19]。
3.2 P2X4與酒精相關性疾病研究[20]表明,P2X4在涉及酒精和其他藥物增強特性的關鍵腦區(qū)域中表達,在酒精誘導的行為中起作用,這可能通過調節(jié)中腦邊緣多巴胺系統(tǒng)中的P2X4,通過激活大腦獎勵系統(tǒng)而介導P2X4在酒精成癮中的作用[21]。介導乙醇對P2X4門控影響的關鍵殘基是Trp46、His241、Asp331和Met336。P2X4缺失的小鼠乙醇攝入量增加,表明P2X4基因可能與酒精攝入和(或)偏好有關[22]。研究[7]發(fā)現,嗜酒大鼠的P2X4基因表達低于酒精非嗜好大鼠,表明P2X4表達與酒精攝入量之間存在相關性。伊維菌素是一種廣泛用于人類和動物的廣譜抗寄生蟲藥物,可以拮抗乙醇對P2X4的抑制作用,并被認為會干擾乙醇與通道的結合。其他阿維菌素已經被證明以相似的方式起作用[23?24]。研究[7]發(fā)現,在中腦邊緣系統(tǒng)的多巴胺能神經元中,P2X4可介導酒精飲酒行為。P2X4受體活性也與多巴胺能神經傳遞相關的其他行為有關,包括運動控制和感覺運動門控[21]。這些研究結果表明,酒精攝入可能通過乙醇作用于P2X4來調節(jié),并且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類似物對P2X4的藥理學作用可能會減少酒精消耗和偏好。
3.3 P2X4與神經炎癥性疾病神經炎癥主要是與免疫系統(tǒng)激活有關的腦和脊髓中的炎性變化[25],被認為是由介質,如趨化因子、細胞因子和第二信使(如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所介導。腦內小膠質細胞可調節(jié)腦中細胞因子和炎性過程,通常促炎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升高被認為是神經炎癥的表現[25]。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與神經炎癥有關,小膠質細胞似乎發(fā)揮中心作用[26?28]。
研究[8]發(fā)現,多發(fā)性硬化模型動物腦內小膠質細胞P2X4的表達上調;在側腦室注射脂多糖后,海馬齒狀回區(qū)域顯示出被P2X4阻斷劑阻斷的小膠質細胞激活的典型特征[7]。酒精濫用誘導的神經炎癥與腦內小膠質細胞P2X4受體上調有關[29]。另外,神經炎癥反應也與大腦缺氧和局部缺血后小膠質細胞P2X4上調有關[12]。
總之,藥理學新工具的發(fā)現,將有助于了解P2X4細胞的功能,這些工具可能為開發(fā)有益于治療神經性疼痛的新藥提供化學支架。由于選擇性藥理學工具的缺乏,P2X4的研究受到嚴重阻礙,選擇性拮抗劑分子對P2X4的發(fā)現有助于進一步闡明其生理作用,有望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