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喜吳仁凱劉姍姍
1 浙江省象山縣中醫(yī)醫(yī)院 浙江 象山 315700
2 浙江省寧波市婦女兒童醫(yī)院 浙江 寧波 315000
本文觀察黃連溫膽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CAG)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清中胃泌素-17(G-17)和胃蛋白酶原I(PGI)水平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選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診的CAG脾胃濕熱證患者共7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5。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0~67歲,平均57.16±6.31歲;病程3~7年,平均5.22±0.72年;萎縮程度:輕度9例,中度15例,重度11例;合并幽門螺桿菌(Hp)感染28例。治療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39~69歲,平均57.33±6.65歲;病程3~8年,平均5.49±0.76年;萎縮程度:輕度8例,中度16例,重度11例;合并Hp感染29例。兩組間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脾胃濕熱證診斷標準:主癥:胃脘痞脹或疼痛;舌質(zhì)紅、苔黃厚或膩。次癥:口苦口臭;惡心或嘔吐;胃脘灼熱;大便黏滯或稀溏;脈滑數(shù)。主癥必備,加次癥2項以上即可診斷。
2.1 對照組:口服多潘立酮片(湖南千金湘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426),10mg/次,3次/d;蘭索拉唑片(山東羅欣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317),30mg/次,1次/d;對Hp陽性者采用標準4聯(lián)根除方案治療。
2.2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予黃連溫膽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黃連、枳實各15g,法半夏、陳皮、茯苓、佩蘭、黃芩各12g,蒼術(shù)、厚樸、滑石各10g。1劑/d,共水煎2次,取100ml/次,餐后內(nèi)服。
兩組連續(xù)治療3個月后行相關(guān)指標和療效分析。
3.1 療效標準:臨床治愈: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癥狀、體征明顯好轉(zhuǎn),70%≤證候積分減少<95%;有效:癥狀、體征有所改善,30%≤證候積分減少<70%;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好轉(zhuǎn),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
3.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3.3 兩組血清G-17和PGI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G-17和PGI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血清G-17和PGI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G-17(mmol/L)6.65±0.72 8.85±0.92*6.61±0.75 11.04±1.31*△組別對照組例數(shù)35治療組35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PGI(ng/L)75.31±8.05 103.05±12.03*75.12±8.09 127.56±14.43*△
CAG屬中醫(yī)學“胃痞”“嘈雜”等病范疇,病位在胃,脾胃受損是導(dǎo)致該病的基礎(chǔ),脾胃濕熱是其常見證型。黃連溫膽湯出自《六因條辨》[1],是由《備急千金要方》溫膽湯加入黃連而成,功用清熱化濕、寬中醒脾。G-17是一種胃腸激素,CAG患者G-17分泌顯著減少,血清中G-17含量常作為CAG篩查的有效指標。PGI是胃蛋白酶原的一種,血清PGI水平能夠提示胃黏膜中腺體和細胞量,間接反映黏膜萎縮程度。本組觀察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血清中G-17和PGI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提示黃連溫膽湯加減治療CAG脾胃濕熱證具有保護胃黏膜及其胃黏膜腺體損傷的作用,促進血清中G-17和PGI分泌。綜上所述,黃連溫膽湯加減能改善CAG脾胃濕熱證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提高臨床療效,上調(diào)血清中G-17和PGI水平可能與其治療效果有關(guān)。
[1]陳永燦.黃連溫膽湯臨證說略[J].浙江中醫(yī)雜志,2009,44(12):91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