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蔚斌
浙江省德清縣中醫(yī)院 浙江 德清 313200
本文觀察加味二至丸對圍絕經期綜合征的治療效果,并從神經功能方面對其作用機制進行探討。
108 例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均來自2014年8月~2016年12月本院門診,辨證為肝腎陰虛,熱郁氣滯型。主癥:精神抑郁,脅肋脹痛,五心煩熱,盜汗,失眠;次癥:煩躁不安,腰膝酸痛,腹脹,消瘦,面色晦黯,胸中悶痛。舌脈:舌質黯紅、苔薄黃,脈弦細。隨機分為兩組,各54例。治療組平均年齡52.7±4.9歲,平均病程19.6±10.4個月,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26.1±4.5分;對照組平均年齡54.2±5.1歲,平均病程21.0±12.5個月,HAMD評分25.9±5.0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口服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黛力新,丹麥靈北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20130126),每天2片,早晨及中午各1片。治療組口服加味二至丸治療(旱蓮草、女貞子各20g,梔子、黃芩各10g,甘草5g),每日1劑,早晚分服。兩組療程均為3個月。
3.1 療效標準:臨床治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情緒恢復正常,HAMD評分減分率≥75%,且圍絕經期指數(KI)減分率≥95%;顯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情緒明顯好轉,HAMD評分減分率為50%~75%和(或)KI減分率70%~95%;好轉:臨床癥狀減輕,情緒基本穩(wěn)定,HAMD評分減分率25%~50%和(或)KI減分率30%~70%;未愈:臨床癥狀、情緒均無改善,HAMD評分減分率<25%和(或)KI減分率<30%。
3.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3.3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結果:見表2。
3.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5-羥色胺(5-HT)、色氨酸羥化酶2(TPH2)水平:見表3。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同期比較,#P<0.05。
治療后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12周10.7±4.0*5.8±2.9*#對照組治療組54 54 26.1±4.5 25.9±5.0治療4周21.5±3.0 19.1±2.4治療8周17.4±2.7*13.9±3.1*
表3 兩組治療前后5-HT、TPH2水平比較(ng/L)
3.5 兩組安全性評價:治療前后兩組血常規(guī)和肝腎功能均無異常(P>0.05)。治療后,對照組出現4例口干和3例便秘,治療組僅有1例口干,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1個月后隨訪,對照組14例復發(fā),治療組4例復發(fā),兩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
中醫(yī)學將圍絕經期綜合征歸為“郁證”“臟躁”“百合病”等范疇,以肝腎虧虛為病理基礎,氣郁惱怒、思慮過度為病因,引起臟腑功能失調,陰陽不交,進而出現精神抑郁、神志失守、思緒紊亂的病理改變,治療常以補益肝腎、清熱解郁之法,方用加味二至丸調整機體陰陽平衡。方中旱蓮草、女貞子補益肝腎,滋陰止血;梔子泄火清熱,涼血解毒;黃芩清燥解毒,泄火止血安胎;甘草調和諸藥。本研究通過HAMD評分和KI評分相結合的方式提高了療效判斷的準確性,其結果發(fā)現加味二至丸具有改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臨床癥狀的作用,且療效優(yōu)于臨床上常用的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同時其副作用小,在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