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紅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典型特征的慢性疾病,如果肺功能進行性受損嚴重可導致患者喪失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能力[1]。呼吸訓練有利于改善COPD患者呼吸功能,緩解呼吸困難癥狀,延緩肺功能受損進程。遼寧省丹東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為COPD穩(wěn)定期患者提供一體化護理和康復計劃,取得了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8月-2016年10月期間福利院接收的86例COPD穩(wěn)定期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3例。其中實驗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49~78歲,平均年齡(56.48±4.31)歲,病程3~17年,平均病程(11.49±3.70)年;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51~76歲,平均年齡(55.33±4.39)歲,病程2~19年,平均病程(12.01±3.1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標準呼吸訓練指導。①腹式呼吸:患者取坐位、站位或平臥位,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用鼻慢慢吸氣(腹部脹挺),后用口慢慢呼氣(腹部內收),遵循深吸緩呼的原則,吸氣2 s,呼氣4 s,每分鐘7~8次,每日2次,每次15 min。②縮唇呼吸:用鼻吸氣,半閉口緩慢呼氣,類似吹口哨,每天3次,每次30 min。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在標準呼吸訓練的基礎上給予常規(guī)護理:開展肺康復知識講座,介紹呼吸訓練的方法及重要性。
1.2.2 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在標準呼吸訓練基礎上給予一體化護理:①患者出院前5~7天由專科護士建立個人電子檔案,在綜合評估基礎上詳細了解患者病情,仔細記錄患者基本信息、所在社區(qū),向其發(fā)放健康宣傳手冊,告知堅持呼吸訓練的重要性。②由醫(yī)院負責與患者所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單位聯(lián)系,并對社區(qū)醫(yī)護人員進行培訓,將患者個人檔案轉診給社區(qū)護士,由社區(qū)護士完成院外呼吸訓練指導、監(jiān)督和隨訪記錄工作。③由社區(qū)護士入戶完成家庭肺康復指導,每個月2次,現(xiàn)場指導呼吸訓練技能,糾正錯誤方法,引導患者家屬參與到患者肺康復訓練當中。結合患者周邊環(huán)境指導進行戶外有氧運動,例如散步、太極拳、爬樓梯等。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患者的呼吸訓練依從性。②采用生存質量測定簡表(WHOQOLBREF)評價護理前后生存質量,該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環(huán)境及社會關系四個維度,評分越高生存質量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結果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呼吸訓練依從性對比 實驗組呼吸訓練依從性90.70%(39/43)明顯高于對照組65.12%(28/43),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χ2=6.756,P<0.05)。
2.2 兩組患者WHOQOL-BREF量表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量表評分相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WHOQOL-BREF量表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WHOQOL-BREF量表評分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護理后相比較,P<0.05。
組別 調查時間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huán)境領域社會關系實驗組護理前33.19±4.53 30.29±3.49 37.78±4.54 35.15±4.07護理后68.92±8.72?70.45±6.78?71.24±7.04?70.24±7.59?t 8.845 7.482 6.924 7.064 P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護理前34.22±5.03 29.08±4.43 36.56±5.13 37.62±3.52護理后54.52±7.49 51.50±6.31 54.43±5.22 51.56±5.59 t 6.246 6.849 5.264 4.897 P 0.000 0.000 0.000 0.000
目前有關COPD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2],但普遍認為環(huán)境因素與宿主遺傳因素是導致COPD發(fā)病的重要因素,吸煙、職業(yè)暴露、空氣污染、α-抗胰蛋白酶缺乏等都對本病的發(fā)生進展起到一定作用。由于COPD引起的家庭及社會負擔較為沉重,嚴重影響經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因此加強COPD康復管理促進疾病轉歸成為一項重要的醫(yī)學研究課題。
文獻報道顯示COPD的病理改變標志是呼氣氣流受限[3],呼吸功能進行性衰退也是其病情加重的根本原因。通過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訓練能夠有效提高肺通氣量,減少耗氧量,促使肺內殘余氣體排出,從而改善氣體交換功能。但是受患者文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參差不齊的影響,一部分患者出院后由于缺乏監(jiān)督管理,經常忽略呼吸訓練,導致呼吸訓練終止,這就需要通過護理干預提高患者的呼吸訓練依從性,促使其自覺、主動的完成呼吸訓練項目。本研究實驗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生存質量顯著提高,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建立醫(yī)院-家庭-社區(qū)一體化護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呼吸訓練依從性,從而促使其完成規(guī)律、有效的肺康復訓練,提高肺功能,避免院外呼吸訓練的中斷,最終提升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對COPD患者實施一體化護理能夠促進患者呼吸訓練依從性的提高,滿足出院患者的康復需求,發(fā)展前景十分廣闊。
[1] 楊元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應用慢病管理一體化模式的效果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7,11(15):4~6.
[2] 李巖.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康復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22):175~176.
[3] 王玉梅.護理干預提高慢阻肺患者康復依從性的效果評價[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