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中秋之夜,蘇州虎丘山上,千萬人會聚。干嗎呢?聯(lián)想我們北京工體的演唱會就好。不同的是,人家是千萬人清唱。唱到夜里兩三點,大部分人散去,只剩行家,唱到執(zhí)手相看淚眼。浪漫嗎?浪漫到無語凝噎。
清朝乾隆年間,由于這位爺沒事兒就下江南,很多民間戲種如雨后春筍,與有著深厚文學根脈的昆曲,發(fā)生了著名的“花雅之爭”?!鞍賾蛑妗崩デ鋽?,退出主流舞臺。代表昆曲傳承的“全福班”解散,昆曲一世終結。
1921年,蘇州成立“昆劇傳習所”,招收了一些窮苦的小朋友。然而,正是這一批小朋友,成為昆曲界赫赫有名的“傳字輩”,讓昆曲薪火再燃,有了今生。這些小朋友只保留父姓,名字中間一個字都是“傳”,最后一個字,按各自行當:旦,是“草字頭”,香草美人;生,是“玉字邊”,玉樹臨風;凈,是“金字邊”,黃鐘大呂;丑,是“三點水”,口若懸河。雅嗎?雅到悲情。
解放后,昆劇《十五貫》進京演出,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周總理提出成立北方昆曲劇院,從此昆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我們經常說,唐詩宋詞元曲。那接下來呢?明傳奇。傳奇是劇種,80%是昆劇。而昆曲正是昆劇的腔調。昆曲,是音樂;昆劇,是戲劇。一般觀眾統(tǒng)稱昆曲。600多歲的昆曲,楊鳳一是解讀者之一,而我又是楊鳳一的解讀者之一。昆曲之美和美人之美,都是美在骨的大美。六個公認的坐標赫然昆曲界:文學之美、音樂之美、舞蹈之美、感情之美、意境之美、形式之美。
那好,我們就按著這路標,走近昆曲,走近楊鳳一。
文學之美,是歷久彌新、不懼歲月的傳承力量。這力量,或捭闔跌宕或細膩婉轉,孕育了一代又一代。
我們的女主角楊鳳一,很幸運,就生在這么一個有文學之美的家庭,準確說,有一位文藝父親。
“我的爸爸過去在我的老家日照,是文藝積極分子。我爸爸很帥,年輕的時候,個子也高。小的時候在老家,因為他嗓子特好,所以他就唱京劇的老生,我印象很深,他經常給我們唱。可他很年輕就離家出去當兵了,文藝就成了情結。后來,中國戲曲學院到青島去招生,當時好像是3000多個學生來考,最后就招來了9個孩子,然后我和我姐姐都考上了。當時我爸爸高興極了,因為我們雙胞胎嘛,說選上一個就不去,兩個人不能分開,所以當年雙雙的選入了這個中國戲曲學院?!睏铠P一回憶道。
楊鳳一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當年其實是三姐妹都被選上了,媽媽舍不得三個女兒都走,留下了從小學芭蕾、條件更好的大姐,送走了雙胞胎姐妹。那一天是1973年11月18日,也是雙胞胎姐妹的11歲生日,楊鳳一和姐姐走進中國戲曲學院,一學就是九年半。楊鳳一和姐姐也有幸成為中國戲曲史上,第一批獲得大專文憑的學生。
楊鳳一小的時候在學校學的是京劇,但是冥冥之中跟昆曲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到青島招生到第一個開蒙戲,老師都是著名表演藝術家、教育家李金鴻。
“從招我到給我開蒙,我一直跟他學習。李金鴻老師有三出昆曲戲,一出《思凡》,一出《金山寺》,還有一出《扈家莊》,那么我特別有幸跟老師把這三個戲都學下來了。開蒙戲就是《扈家莊》,所以說冥冥之中就注定跟昆曲的這種緣分?!?/p>
開蒙,舊時指兒童入書塾接受啟蒙教育,那戲曲開蒙指什么呢?
楊鳳一解釋:“開蒙,就是你第一個基礎的劇目,不是基本功。因為我們進學校先練基礎功,腿功、靶子功、毯子功,等到了一定的水準的時候,就開始學戲,叫作開蒙戲。得有那么一兩年的基礎功,才能學戲,所以我記得那個時候因為我們1973年來的,后來1976年才開始整出學戲。我的開蒙戲是《扈家莊》。我小時候,基本功條件不錯,性格也比較開朗、活潑,愛翻跟頭,于是,就給我分了一個刀馬旦。”
旦,本意指旭日東升。太陽完整現身于東方地平線上,太陽輪廓下緣與東方地平線相切。而旦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屬陰,故反名為“旦”。戲曲有正旦、花旦、閨門旦、刀馬旦和老旦等。簡單說,刀馬旦就是,比武旦漂亮,比花旦能打,比青衣活潑,比閨門旦能上能下。有時想想,這刀馬旦就是為難為女人而設的吧?
楊鳳一,就是刀馬旦:“刀馬旦,要有一定文戲的基礎,你的基本功也有,它不是傳統(tǒng)的大青衣,它也不是純武旦,所以刀馬旦這個行當確實是難度很大,因為它要能文能武,雖然它不像青衣嗓音那么專,不像武旦那樣的武功高強,但是它要求你文武都比較全面。就像穆桂英,要領軍打仗。跟老師學完這三個昆曲戲,沒想到1982年畢業(yè),分配到北昆,正好學過的戲都用上了?!?/p>
戲曲界有一句話:京昆不分。京劇、昆劇,真的不分嗎?
“其實真正來到北昆以后,京劇、昆曲還是分得很清的,只是它在武戲這一部分。京劇的武戲基本上唱的都是昆腔,《扈家莊》京劇昆曲唱的都一樣?!段渌纱蚧ⅰ肪﹦±デ那蝗且粯?,《小上墳》吹腔都是一樣的,所以很多劇目,京劇能演,昆曲也能演。它所謂的京昆不分,在這樣的一些劇目,但是真正的昆曲和京劇它差距還是有的。
“比如說到了北昆以后,昆曲的那份細膩、講究,形容它就像水磨調一樣,和京劇不同。昆曲真的不愧為百戲之祖,它給予眾多的地方戲很大的養(yǎng)分。就說劇本,幾乎所有的昆曲劇本都是有一定的文學底蘊在里面,既要懂曲牌,又要懂曲律,而且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尤其是唐詩宋詞這些知識,你才能寫出昆曲劇本,它要求很高,很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