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童
克隆一詞是19世紀初由韋伯(H·J·Webber)提出來的,指的是單個祖先個體經過無性繁殖而產生的其他個體。然而,首先提出“克隆人”思想的是英國生物科學家霍爾丹:“克隆人類不僅可能,而且能成為人類控制自身進化的有效手段?!盵1]我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西游記》里的孫悟空,拔一根自己身上的毫毛就可以變出無數(shù)個孫悟空的神話故事,也表達了人類對復制自身的幻想。而今由匈牙利導演本尼德克·菲利格夫執(zhí)導,伊娃·格林、馬特·史密斯主演的科幻電影《克隆丈夫》(又稱作《子宮》)也講述了一個年輕女子因為愛通過克隆技術重造已故丈夫的凄美故事。這個故事呈現(xiàn)給人們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人可以克隆,但愛情無法復制,表達了克隆人的復雜的身份與倫理的激烈沖突。
電影場景設置在歐洲北部不知名的臨海小鎮(zhèn),海浪、沙灘、木屋是影片的主要背景。整部電影沒有一點背景音樂,很安靜、很清冷、很壓抑。女主人公瑞貝卡和男主人公托馬斯兒時就是一對好朋友,兩人經常一起騎著單車到海邊,時而相互追逐、嬉鬧,時而看著桌子上的一只蝸牛慢慢爬行,又時而坐在一艘很小的舊船上眺望海岸,有時候在托馬斯家玩的時間晚了,瑞貝卡還會住在他家里。直到有一天,瑞貝卡告訴托馬斯她得跟著媽媽去日本了。沒想到這一別就是12年,而托馬斯也始終守著諾言在這里等他心愛的姑娘瑞貝卡。長大后的瑞貝卡漂亮、文靜,表情不多,嘴角卻始終掛著淡淡的微笑。外人幾乎很難看出她心里在想什么,但她其實是個表面冰冷,內心火熱、執(zhí)著的人。一回到海邊小鎮(zhèn),她就去找托馬斯,兩人又重續(xù)前緣。一天托馬斯要出遠門,不方便女友跟著,瑞貝卡卻說,男友去哪她就去哪。于是他們開著卡車行駛在鄉(xiāng)間的公路上。路上,瑞貝卡想上廁所,托馬斯將車停在路邊,正當瑞貝卡走進路旁的地里時,傳來一陣刺耳的急剎車,女孩定在原地,緩慢轉身,鏡頭定格在女孩含淚回眸的瞬間,這時的托馬斯已經被一輛車撞死在路邊了。瑞貝卡從小就愛托馬斯,但命運將他們分隔兩地。多年后的重逢卻只是短暫的相處,她本以為她的回歸可以換來日后他們幾十年直到老去的未來,卻怎料命運無常,又一次玩弄了她。瑞貝卡無法忍受與戀人陰陽兩隔,她決定利用當代先進的基因克隆技術,復制男友托馬斯的基因.她拿著“基因復制同意書”找到男友家,請求男友的父母在克隆合同上簽字,然而,托馬斯的媽媽堅決反對,她說:“人類不是養(yǎng)殖動物,我們接受生命的恩賜和它帶走的一切。我們不信神但不代表我們可以挖墳開棺復制死者?!比欢蛟S被瑞貝卡的真愛所感動,或許托馬斯的爸爸也想再看到兒子的“復活”,最終父親簽字同意,瑞貝卡決然地懷上了托馬斯的克隆體,經過十月懷胎,瑞貝卡通過剖腹產產下了男友的克隆體,取名湯米,從此他的身份危機與倫理沖突由此開始。
一、 身份危機與母子倫理沖突
聶珍釗教授指出:“在文學批評中,文學倫理學批評注重對人物倫理身份的分析。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倫理問題的產生往往都同倫理身份相關。在眾多文學文本里,倫理線、倫理結、倫理禁忌等都同倫理身份聯(lián)系在一起?!盵2]因此,從倫理學視角對電影進行分析時,我們著重對電影中人物復雜的倫理身份進行分析。瑞貝卡和托馬斯是戀人身份,在男友遇難后,她因無法遏制對男友的思念,為了換回男友再重活一次,通過基因復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然而,隨著復制的男友來到這個世界,兩人的身份關系卻變得非常尷尬。瑞貝卡從女友變成了男孩的母親,她呵護他長大,母子相依為命,在其成長過程中,卻不免夾雜著淡淡的曖昧。后來由于有人透露了湯米是復制人之后,再也沒有小朋友來找他玩耍了。為了湯米免受外人的冷遇,瑞貝卡帶著他搬到了人煙稀少的海邊,雖然他們隔離了外界的冷遇,瑞貝卡卻難以面對彼此雙重的身份:母親—兒子,女友—男友。在孩子長大后,帶著女友回家,看著和男友托馬斯一樣的音容相貌,和別的女孩膩在一起,作為母親的瑞貝卡心里是五味雜陳,痛苦著、糾結著,默默地接受著。最后,當湯米知道了他自己的身世后,幾乎要崩潰,“我是男友?還是兒子?”在難以言表的沖動情緒下,做出了不可理喻的行為??吹竭@一鏡頭,觀眾都可能會沉浸在一種倫理扭曲的漩渦里難以自拔,身份錯位與倫理道德碰撞了,人們到底會選擇哪一個?這也許是導演呼吁人們思考的問題:經過克隆技術來到人間的克隆人,他們的身份及社會關系應該如何確定?以克隆人身份而言,湯米的身份是兒子,由于出生的非自然性,他與正常人在遺傳基因上肯定會有所不同。因而他有某種特殊的生物身份。從社會身份來講,湯米是作為另一個人,也就是作為托馬斯的“復制品”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他從一出生就被瑞貝卡寄予了她對男友托馬斯的思念和愛。
影片有一個鏡頭清楚地凸顯了克隆的湯米是瑞貝卡經剖腹產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的,克隆人湯米的出生觸及到了兩性繁殖方式和與之相應的各種人倫關系。從遺傳基因上看,“克隆人”湯米與“原型”(細胞核供體)的托馬斯二者在生物屬性上基本相同,湯米可以視為“原型”托馬斯的同卵雙生子;另一方面,從出生關系上看,“原型”托馬斯又似乎是“克隆人”湯米的長輩,從而出現(xiàn)了“同代”與“后代”的悖論。這就導致了湯米身份在倫理上無法定位,也無法納入現(xiàn)有的倫理體系?!捌鋵?,目前克隆人就本質來講,還不是一個純粹的,或者說百分百的克隆個體。 因為在供體 1 母性個體提供的卵細胞中還含有線粒體 DNA 等細胞質遺傳物質,就是說這個克隆人還具有細胞質所具有的母系遺傳的所有特征。應該講不是百分百的純粹的無性生殖個體。”[3]換句話說,“克隆”決不等于完全的 “復制”, 因為在克隆人的遺傳性狀的形成過程中,“母親”卵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質體所具有的基因也會發(fā)生作用,所以克隆人的遺傳密碼表達方式和特征與 “父親”的并不相同。這就使得他與瑞貝卡的性行為有違背了倫理之嫌。僅從這點上來說,影片中的瑞貝卡和克隆人湯米就必然面臨著身份定位和倫理意識問題。這就是為什么當湯米得知自己是克隆人后的迷茫:“我到底是誰?”是兒子?還是男友?他甚至認為自己的出生就是一個錯誤,只是為了替代另一個人。他所擁有的人生都早已被人為設定,他的母親是曾經死去的“他”的女友。這簡直就是個長而絕望的夢,不知何時醒來,醒來后不知何去何從。他不想做托馬斯的替身,但否定了這個身份,他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無所歸屬。最后只有離開瑞貝卡遠走他鄉(xiāng)。
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雖然克隆了男友的容貌,卻無法復制他對愛情的記憶,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模一樣的一個人站在你的面前,唯獨缺少了你和他相愛的記憶,他還愛你嗎?愛情是兩個人共享的那段記憶,只要任何一方忘記或中斷,愛情就不成立。湯米就如同喝了傳說中的孟婆湯,壓根就忘記了他與瑞貝卡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可瑞貝卡對他的感情確是親情與愛情的矛盾共存的。然而,這個世界不僅僅是科技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也是注重倫理道德的世界,一旦人們挑戰(zhàn)了倫理底線,生活將是難堪的,這也是該影片突出的主題??寺∪耸沁`背倫理和人類自然的產物,他會導致家庭組成的混亂而引發(fā)人們心理的失衡。
二、 科技倫理和社會倫理沖突
科技倫理是指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中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人與人關系的思想與行為準則,它規(guī)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體應恪守的價值觀念、社會責任和行為規(guī)范。實際上,科技倫理規(guī)范是觀念和道德的規(guī)范,就是從觀念和道德層面上規(guī)范人們從事科技活動的行為準則。尤其是進行人體實驗和動物實驗,應該遵循社會倫理、生命倫理、動物倫理,目的是使之不損害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和生命健康,保障人類的切身利益,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根據生命倫理,“每一個自然的以有性生殖方式出生的人,其生命形態(tài)都是獨一無二的,擁有獨特的、來自于父母雙方的遺傳基因。然而,從理論上推測,‘克隆人將是一個在遺傳基因和生理特征方面和‘原型幾乎完全一樣的人,從這個角度來看,克隆人的行為就破壞了人作為獨特個體存在的重要生物學前提,破壞了人之為人的尊嚴基礎”。[4]這是科技倫理對人類倫理道德的挑戰(zhàn)。
《克隆丈夫》里的克隆人湯米的出生,是因為瑞貝卡為了懷念已故的男友被賦予了目的性的存在,對他進行克隆,有著與托馬斯相似外形的湯米,可以喚起瑞貝卡對男友的回憶與思念,滿足她對戀人深切的懷念之情。然而,當湯米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他不知道該以何種身份面對將他帶到這個世界的女人瑞貝卡。
自從1978年7月25號,世界第一例“試管嬰兒”體外授精胚胎移植,路易斯·布朗通過剖腹產的形式在英國誕生,僅僅就體外受精的象征意義而言,它就超越了通常意義上的技術進步。自此以后,生育技術就開始從深度和廣度上滲入到人類生育過程中去了。我們不得不擔憂當人類生命個體可以按照工業(yè)化模式生產時,生命的意義何在呢?影片《克隆丈夫》充分說明了人的社會屬性是不可復制的。個體的人除了自然屬性外,他與家庭、教育、社會環(huán)境等密切相關的社會屬性是難以復制的,即使克隆技術完善了,由于個體生活習慣、社會價值觀以及文化背景的差異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這是任何先進的科學技術都無法復制的。也就是說,克隆人被復制的只是遺傳特征,但他的心智和靈魂是永遠不能復制的?;蚩梢詻Q定人的相貌體征,但無法決定人的生命本性。
結語
在克隆技術的發(fā)展過程中,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的影響力功不可沒?!犊寺≌煞颉肥且徊客伙@現(xiàn)實的科幻倫理劇。海浪、沙灘、木屋,有點驚悚,也有點凄美。最后,湯米出走時,滿眼的蒼茫與凜冽的海風,這種場景設定非常符合該電影的情調。就像瑞貝卡的性格,壓抑、沉靜、沉靜下面卻暗藏執(zhí)著與熱烈。影片深刻揭示了存在主義在克隆人上的沖突,他們無法逃避社會性、倫理性等。這個世界注重的是道德和倫理,瑞貝卡太愛她的男友,要延續(xù)他的生命,讓他長大,再愛上她,我們是可以理解這種感情;但她不明白,克隆人或通過基因技術塑造新人的行為本身對于被克隆者來講,意味著一種根本性的外在決定。從本質上講,克隆就是一個人的權利凌駕于另一個人之上。就像湯米一樣,作為克隆人,他無法扮演與認同自己被預期的角色。這也是他最后選擇永遠離開瑞貝卡的原因?!坝捎谖覀兠總€人的生物存在的基因基礎對于自己的生命歷程及作為道德主體所擁有的獨特地位和自我理解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禁止克隆人已經成為我們這個生命科學發(fā)達的時代的一項新的道德命令,而克隆人體行為無疑意味著是在沖擊一個永遠也不容侵犯的倫理禁區(qū)?!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