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崟
[摘 要]數(shù)學情感是學生數(shù)學必備品格中的重要一項,教育應當著眼于人的全面發(fā)展。教師要挖掘數(shù)學的學科價值,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對學生進行數(shù)學情感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探究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關鍵詞]數(shù)學情感;童趣;探究;分享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05-0010-01
研究表明,有24.5%的小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有高度焦慮感,有20,8%的小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有低度焦慮感,只有54.7%的小學生是適度焦慮。數(shù)學焦慮不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而且也影響著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消除數(shù)學焦慮,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情感是教師的首要任務。
一、激發(fā)童趣,滲透數(shù)學情感
學生被動學習是導致其厭學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教師就要充分挖掘教材,恰當?shù)剡\用故事、圖片、動畫等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
【教學片段1】四年級下冊“圖形的旋轉”
師(播放“大風車”的音樂):請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風車,看看風車是怎樣運動的。
生(齊):旋轉。(兩個學生上臺演示轉風車)
師:這兩個風車轉得一樣嗎?
生1:不一樣,一個向左轉,另一個向右轉。
師:說得很好,但是這樣的說法不準確,還有別的說法嗎?
生2:一個是順時針轉,另一個是逆時針轉。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旋轉現(xiàn)象?你能說說它們是如何旋轉的嗎?(學生舉例,教師展示生活中物體旋轉的照片)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旋轉背后的奧秘。
擯棄教材中的傳統(tǒng)素材,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玩風車的游戲情境,并配以音樂,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課始展示了單個圖形旋轉后形成的美麗圖案,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美,感受到旋轉的應用價值,從而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
二、參與探究,體驗數(shù)學情感
探究式學習,能有效促進學生內在求知、理解和成功需要的發(fā)展,能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生活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問題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而真正獲得對數(shù)學的理解,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教學片段2】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內角和”
師: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生(齊):180°。
師(驚訝):這么快!不用量就知道了?
生1:我爸爸告訴過我的,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不用量的。
生2:我看過書了,書中有答案。
師(質疑):不量的話,好像不容易讓人信服呢!
生3:那我量給你看!
(教師請生3到講臺上量,同時也請其他同學拿出學習材料一起量;有的學生量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有的卻不是)
師:同一個三角形怎么會有不一樣的內角和呢?
(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全面參與問題的探究)
有學生想到了剪拼,有學生想到了折一折,還有一位學生說:“如果是兩塊一樣的三角板,這樣一拼就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4個角是直角,那一塊三角板的內角和就是180°,不用量,肯定對!”
在這一探究過程中,學生很快就給出答案,心情愉悅,沾沾自喜;緊接著教師的一句表示質疑的話語,打破了學生的情感平衡;之后學生認真思考,和教師、同學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
三、彼此分享,催生數(shù)學情感
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是真誠的,讓自己的真實感受感染學生;要放下權威與控制欲,要蹲下身子,“俯就童心”,對學生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苛求,多一些欣賞,少一些埋怨,唯有如此,才能催生學生的數(shù)學情感。
【教學片段3】六年級下冊“復習圓柱和圓錐”
這節(jié)課,我設計了前置性學習單:如右圖,你能根據(jù)已知條件,結合已學知識,提一兩個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嗎?看誰的更有創(chuàng)意?!?/p>
課前讓學生獨立思考,課始給學生3分鐘的交流時間,然后小組派代表匯報學習成果,再請其他小組補充,我只是作為一名傾聽者。學生提出了各種問題:“這個圓柱形木頭占地面積多大?”“這段木頭的體積是多少?”“把這段木頭加工成一個最大的圓錐,要削掉多少木頭?”“把這段木頭放入一個底面積是20平方分米的圓柱形水槽中,水面會上升多少厘米?”……只是簡單的一道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卻幾乎涵蓋了這個單元的所有知識!圓柱、圓錐的相關計算是很煩瑣的,但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他們就非常愿意解答。在這樣的課堂里,教師能聽見真實的聲音,學生能說出獨到的見解,整個課堂也變得自然與和諧起來。
(責編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