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走進我的房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掛在墻上的一幅圖畫:小提琴家呂思清一臉陶醉地拉著小提琴。我的書柜里、書桌上、床頭柜上,甚至床上都能見到小提琴書的影子。我是個不折不扣的“小提琴迷”。
從二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就跟著劉老師學小提琴。劉老師夸我有學琴的天賦,節(jié)奏感好。然而,我的學習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練揉弦要苦練一個月才行,練得我手上的老繭都掉了,可吃點苦又算得了什么呢?最枯燥的是練換把,音老是不準,有時想打退堂鼓,在爸媽的鼓勵下我堅持了下來。
在跟劉老師學琴的這段時間里,每天無論學習任務有多重,我都會堅持練一個小時的小提琴,左鄰右舍都夸我的琴拉得不錯。
如果你有空來我家,我一定給你露一手。
【評說】
這篇習作小作者情真意切,寫出了自己從“初學”到“苦練”再到“取得成功”的學習小提琴的經歷,但對小提琴的喜愛之情表達得還不夠。我們可以在“書柜里、書桌上、床頭柜上,甚至床上”這些地點,加入“小提琴”元素,來體現(xiàn)我是“小提琴迷”。
在“苦練”部分,“我”既然認識到了“吃點苦又算得了什么呢”一句與后文又“想打退堂鼓”,有點前后矛盾。練琴的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我”的動作、心理與老師的態(tài)度來體現(xiàn)學琴的艱辛。另外,“我”的琴技如何呢?一句“拉得不錯”遠不能完全表達出來,可以用想象的方法寫出琴聲的美妙。最后,題目是《我是小小“呂思清”》,結尾可以從呂思清來結尾,既能照應題目,又可以表達自己的強烈愿望,效果會更好。
走進我的房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掛在墻上的一幅巨大海報:小提琴家呂思清一臉陶醉地拉著小提琴。我的書柜里整齊地擺著關于小提琴方面的書,書桌上放著獲獎的獎杯,床頭柜上是我演奏小提琴的照片,偶爾還會在床上見到琴譜、琴書的影子。對了,我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小提琴迷”。
從二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就跟著劉老師學小提琴。劉老師夸我有學琴的天賦,節(jié)奏感好。然而,我的學習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練揉弦要苦練一個月才行,練得我手上起了幾層老繭,終于我能把琴拉得得心應手了。最枯燥的是練換把,音老是不準。我夾緊琴,盯著琴譜,手拿起琴弦,在弦弓上輕輕一擦,“吱——”的一聲,好刺耳!“你怎么又錯了?”耳畔響起的是劉老師毫不留情的訓斥,嚴厲的眼神讓我不寒而栗,稍稍舉起的琴弦似要從天而降,落在我的手上。我只好含著淚繼續(xù)練習。也曾涌起過放棄的念頭,但后來,在爸媽的鼓勵下我還是堅持了下來。我想,不吃點苦,怎么能學好琴呢?
現(xiàn)在,無論每天學習任務有多重,我都會堅持練琴一個小時,那琴聲時而如潺潺的溪水緩緩流淌,時而如滔滔江水奔涌向前,時而如黃鸝啼叫般婉轉,時而如百靈歌唱般清脆……左鄰右舍都夸我是小“呂思清”呢。今年5月1日,我去南京參加了江蘇省“茉莉花”小提琴比賽,以一曲《茉莉花》,贏得了評委老師的一致好評,獲得“銀星”杯的好成績。我手捧著獎杯,快樂自心頭升起,笑容自嘴角邊漾起。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練習,有一天,我也會像呂思清老師一樣登臺表演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