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艷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胸外科,云南 曲靖 655000)
肺癌臨床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但是傳統(tǒng)肺癌根治術對于患者的機體造成的損傷較大,術后并發(fā)癥較多,影響了患者的預后情況[1]。隨著現代腔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電視胸腔鏡的應用為肺癌根治術的實施提供了有效支持,具有切口小、疼痛輕、術中引流量少、預后情況好的優(yōu)勢[2]。如何做好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緩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對手術的配合度,一直以來都是臨床護理的重點與難點。因此,文章主要針對綜合護理干預在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的應用價值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醫(yī)院收治行擇期胸腔鏡引導的肺癌根治術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男44例,女46例;年齡44~74歲,平均(52.2±11.2)歲;病理分期:Ⅰ期25例、Ⅱ期35例、Ⅲ期3例。本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入選標準:①經體征、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以及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為肺癌,且患者符合胸腔鏡手術指征;②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廣泛轉移肺癌、侵襲性淋巴結轉移、肝腎功能衰竭、凝血系統(tǒng)異常的患者。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具體包括術前訪視、術中配合以及術后觀察與指導等。
觀察組則采用綜合護理模式,具體措施為:①術前準備:術前指導患者配合各項手術前的準備工作,并為患者講解手術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叮囑患者常規(guī)禁食禁水即可,不需要過早禁食禁水,同時為患者開展心理輔導,避免術前過于緊張影響手術實施。②術后護理:術后4 h每小時檢查一次生命體征及血氣指標,一旦發(fā)生異常狀況要及時通知醫(yī)生。術后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有助于保障手術的效果。準備好氣墊床,密切觀察患者皮膚是否出現瘀血或潰爛,每2 h翻身一次,確保病房環(huán)境的感覺整潔;護理人員要定時按摩患者的皮膚,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huán),從而預防血栓的形成;若患者出現持續(xù)疼痛,可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藥物和處理措施,觀察患者的預后情況。③營養(yǎng)支持:術后應使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鼓勵患者多飲水,多食新鮮蔬果,禁止使用辛辣、油膩的食物;之后可以慢慢使用清補的食物,從而促使切口快速愈合,術后1個月可以多食強筋壯骨、高維生素、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從而促使切口快速愈合。
比較兩組手術相關指標以及術后并發(fā)發(fā)生率等方面的差異,同時采用問卷調查的模式詢問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部位引流量、術后VAS評分以及術后并發(fā)發(fā)生率等方面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及預后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及預后相關指標比較(±s)
組別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部位引流量(mL) 術后VAS評分(分) 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觀察組(n=63) 110.54±24.63 163.58±85.41 72.45±20.68 2.15±0.45 8.8對照組(n=63) 163.58±63.54 256.41±105.36 100.52±28.41 3.25±0.85 24.4 t/x2值 5.412 5.635 5.857 6.524 5.46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n(%)]
隨著空氣污染的惡化以及抽煙人群的增長,導致肺癌發(fā)生率逐漸升高,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6]。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是一種有效的肺癌治療手術,具有并發(fā)癥少、預后好的優(yōu)勢。但是部分患者由于對手術過于擔心,無法配合手術操作。因此,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了綜合護理干預的措施,通過為患者提供全面的圍手術期護理,從而提高患者對手術的配合,加速手術的進行,縮短手術時間,從而減少術中并發(fā)癥的出現,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護理人員在術前訪問時需要進行自我介紹并說明本次護理的目的,用親切的語言與患者溝通。對于部分年齡偏大或偏小的患者需要采用簡單直白的語言進行溝通,在溝通過程中需要重視溝通技巧的使用,告知患者如何調節(jié)自身的心理。告知患者在手術即將開始時就會有手術室護士將其接入手術室,手術過程中都有護理人員的陪伴。為患者講解手術成功的案例,能夠減少患者對手術的擔心。指導患者如何配合手術操作,加強心理護理干預,讓其處于一種放松狀態(tài),了解術中配合以及術后恢復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患者對于醫(yī)護人員的信賴感。
本次研究觀察中,觀察組在各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各項指標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綜合護理模式在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有助于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從而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
[1]李郁蔥.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后呼吸道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4(4):767-768.
[2]黃育紅.胸腔鏡下早期肺癌根治術系統(tǒng)圍術期護理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5,13(10):339.
[3]王 霞.胸腔鏡輔助下肺癌根治術與常規(guī)開胸手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對比及護理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9):1286-1289.
[4]黃秀英,余 輝,郭維英,等.胸腔鏡肺癌手術圍術期的快速康復護理[J].醫(yī)學信息,2015,45(37):180-181.
[5]劉東英.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患者的圍術期綜合護理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34(6):144-145.
[6]李秀梅,張 東,呂 賓,等.282例全電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的圍術期護理體會[J].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5(2):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