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封小琴(通訊作者)
(重慶市總工會南溫泉療養(yǎng)院 重慶 404100)
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稱為“失能老人,就目前來看,我國失能老人數(shù)量正逐漸增多,失能老人身心兩方面?zhèn)涫芗灏綶1]。本文主要研究延伸性護理對老年失能患者的影響,并將研究結果總結入下。
本研究納入的62例研究對象,皆為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這一時間段收治的老年失能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的標準,并自愿參與本次調查,“輕度失能”為20例,“中度失能”為25例,“重度失能”為17例。全部患者中男性占32例,女性30例,年齡在62~81歲,平均年齡為(68.7±3.32)歲。將所有研究對象依據(jù)不同護理模式分成兩個組別,其中31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延伸性護理,而另外31例研究組則實施綜合性延伸性護理。在一般臨床資料比較上,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而研究組則實施延伸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心理疏導。盡量消除患者孤獨抑郁的情緒,改變患者內心,使其愿意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并取得患者的信任,通過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樹立生活的信心。
(2)營養(yǎng)支持。護理人員根據(jù)不同患者具體的身體情況,為其建議最適宜的飲食要素,并叮囑患者多食用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少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
(3)褥瘡護理:對患者定時進行翻身以舒緩患者局部受到的持續(xù)性的壓力,常規(guī)來說應保證每2小時進行1次翻身,每次翻身后的姿勢保持時間不應低于15分鐘。在翻身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盡可能地保持動作輕柔,避免做出大幅度的動作,同時盡量不要出現(xiàn)拖拽或拉拽的動作??梢酝ㄟ^建立翻身卡的方式,對每次為患者翻身的時間、時長、患者體位以及患者皮膚狀況進行記錄。護理工作必須實行責任落實制度,以保證所有問題都能找到相應的責任人。
(4)延伸護理:患者出院10天后,護理人員應通過電話等方式,回訪患者,在延伸服務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的康復情況,通過恰當?shù)姆绞较蚧颊咧v解有關康復知識,增強患者康復信心。
運用生活質量測評表對患者延伸性護理后的生活質量予以評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抑郁及焦慮心理狀態(tài)等,分值越高表示效果越好。同時,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對兩組患者的依從性進行調查,包括:遵醫(yī)囑用藥、疾病知識掌握程度、飲食狀況、自我管理等,100分為滿分,分值≥85分為基本依從;65~84分為部分依從,分值<65分為不依從;依從性=基本依從率+部分依從率。
本研究涉及到的數(shù)據(jù),均用SPSS19.0軟件予以處理,其中(%)代表的是組間率,而(n)代表的是計數(shù)資料,“±s”為計量資料,在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時P<0.05。
經過比較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體如表所示。
表 組間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 組間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shù) 日常生活能力 社會活動能力 心理狀態(tài)對照組 31 23.4±2.81 20.5±5.26 10.2±2.37研究組 31 49.6±2.91 31.2±5.57 29.1±2.54
研究組延伸性護理后,依從23例,部分依從7例,不依從1例,依從率為96.77%;而對照組護理后,依從18例,部分依從6例,不依從7例,依從率為77.42%,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在本研究中,主要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以提升患者的骨密度,并改善其骨痛癥狀。同時,以飲食干預、健康教育輔之,從而改善患者的體質狀況,提高患者疾病認知能力,讓其有意識的改變自己不良飲食習慣,適度運動。同時,由于老年患者的病程較長,容易出現(xiàn)諸多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積極參加各項集體活動,樹立康復信心,以積極的心態(tài)應對疾病,通過有效預防,來降低骨鈣丟失速度,降低并發(fā)癥率,以提升患者生活質量[2]。從本次研究結果可看出,研究組患者經過延伸性護理后,其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而依從性也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較為顯著(P<0.05)。
綜上所述,將綜合性延伸性護理應用于老年失能患者中,能夠在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同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及應用。
[1]劉曉穎,宋平,劉小溪,柳韋華.社區(qū)失能老人長期照護身體功能狀況調查[J].護理研究,2017,31(30):3875-3876.
[2]王希香,邵光輝.延伸性護理對失能老人的臨床護理實踐[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5,(2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