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聲玲
(貴州省黔西南州人民醫(yī)院 貴州 興義 562400)
有研究提示,房顫是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相對于無房顫患者,房顫患者腦卒中風險升高5倍,且隨著年齡增加其相關性明顯增加,和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相比較,其致死率與致殘率相對較高[1]。但是房顫患者個體對心源性腦栓塞卻缺乏全面認識,而導致房顫治療依從性下降。本文對心房顫動相關腦栓塞患者的臨床特征進行歸納,以提示積極治療房顫必要性,現(xiàn)做出如下報道。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我院神經(jīng)內科65例(住院)心房顫動相關腦栓塞患者設置為觀察組,所有患者臨床癥狀與各項指標檢查結果都滿足顫相關腦卒中組納入標準,其中男26例,女39例;年齡41~85(61.9±3.7)歲。隨機選擇同期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65例(住院)患者設置為對照組,男40例,女25例;年齡43~82(60.8±3.4)歲。所有患者均不合并重要器官異常以及精神病家族史;臨床資料完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采集患者住院的臨床資料,具體是指基本資料、現(xiàn)病史、既往史、個人史(吸煙、酗酒史)、患者入院時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征、影像學以及實驗室檢查結果、住院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主要治療手段以及轉歸情況等信息資料,并處理與對比。
采集患者住院的臨床資料,具體是指基本資料、現(xiàn)病史、既往史、個人史(吸煙、酗酒史)、患者入院時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征、影像學以及實驗室檢查結果、住院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主要治療手段以及轉歸情況等信息資料,并處理與對比。
相關指標定義標準:(1)心臟病史:存在??圃\療記錄,或有心肌梗塞病史,也可能是過去接受過冠脈造影顯示有冠心病;(2)大面積腦梗塞:腦梗塞梗死面積>3cm2。
在發(fā)病年齡上,兩組患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女性所占比例為60.0%,對照組為38.4%;觀察組合并器質性心臟病30例(43.5%),顯著高于對照組14例(21.8%)。
觀察組大面積腦梗死及梗死后出血轉化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表 兩組患者顱 MRI結果比較[n,(%)]
在腦卒中患者中,大概有20.0~30.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屬于心源性卒中,其中大概有70.0%的患者是房顫導致的。房顫患者因為存在心房內血流淤滯、內皮結構損傷或高凝狀態(tài)等病癥,加大了血栓栓塞出現(xiàn)的概率,相關文獻資料記載該類患者腦卒中的年發(fā)生率平均是5.0%[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發(fā)病年齡上,腦栓塞患者與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患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觀察組中女性所占比例相對較高;合并器質性心臟病比率相對較高(P<0.05);大面積腦梗死及梗死后出血轉化發(fā)生率相對較高(P<0.05)??梢?,女性是房顫卒中的危險因素之一,即使在抗凝治療條件一致的情況下,女性房顫患者卒中發(fā)生率也相對較高。房顫是大面積腦梗塞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若伴有房顫,大面積腦梗塞發(fā)生率進一步提升,非瓣膜性房顫常見[3]。
總之,心房顫動相關腦卒中女性發(fā)病率相對較高;通常會伴有器質性心臟??;房顫相關腦卒中患者大面積腦梗死和梗死后出血性轉化發(fā)生率相對較高,種種因素的疊加使心房顫動相關腦卒中患者住院期間死亡率相對較高。同時,規(guī)律地口服華法林或其他新型口服抗凝藥能降低明顯房顫患者的腦卒中發(fā)生率。因此,盡早對房顫患者進行腦卒中風險評估和及時、有效的抗凝治療,尤其對于無癥狀性房顫患者,可明顯降低患者的腦卒中風險。通過本觀察提示積極治療房顫、提升抗凝治療依從性是非常必要的,而相對于女性患者則更為突出。
[1]周芬芬.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早期神經(jīng)功能惡化(END)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5,18(03):20-22.
[2]祝臘香,龐洪波.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5,18(01):32-35.
[3]相久全,汪立君.缺血性腦卒中后早期發(fā)生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27):2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