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天怡
“后主儼然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是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所說,這句話深刻的體現(xiàn)出了南唐后主李煜詩詞中對于佛教文化的體現(xiàn)。而根據(jù)史料記載,李煜是一個非常的虔誠的佛教信徒,而佛教的思想也對他有深深的影響。
一.佛教苦觀對李煜詩詞與的影響
對于苦的理解,佛教有獨特的理解,主要是指對于一個人的心理和身體的不良影響,或者理解為煩惱。同時要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分析,深度不一樣,所以理解的意義也會有所不同,整體來說,一個人感官對于外界事物的反應(yīng)在絕地意義上都是苦的。佛教對于人類的整體人生所理解的意義就是苦。對于佛教的苦觀意義,在南唐后主李煜的身上身上有所體現(xiàn),在整個國家面對將要滅亡的時期,李煜對于苦的含義有個人獨特的理解,成為階下囚的李煜從出生就深受佛教的影響,整個國家基本上都是信奉的佛教,而李煜對于佛教信仰更是深刻,甚至不惜花費大量的物力和財力來修建佛寺,有時甚至有些走火入魔,例如有一次已經(jīng)是兵臨城下了,而李煜居然將希望放在了寺廟的和尚身上,希望他們能夠通過佛法來講敵人趕走,這充分證明了李煜對于佛教的信奉程度。同時李煜生性多愁善感,所以對于苦的理解非常的細致,簡直就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李煜對在苦方面的詩句非常多,其中用“病”來當題目的詩句也是占到一部分,例如《病中書事》、《病起題山舍壁》等。關(guān)于苦的詩句也是非常多,例如“病態(tài)如衰弱,厭厭向五年”、“哀顏一病難牽復(fù),曉殿君臨頗自羞”等。病痛給李煜帶來的疼痛也使得他有了遁入空門的念想:“山舍成病乍輕.一終期宗遠問無聲”。這些詩詞當中,無不透著李煜的厭世思想。
二.佛教空觀對李煜詩詞的影響
對于李煜的整個人生來說,用下面一句詩句最為貼切,那就是“往事已成空”。李煜非常喜歡浮屠,每次上朝后,都要身穿袈裟,頭戴袈裟帽來進行誦經(jīng)念佛,這體現(xiàn)出了佛教“空觀”的意義,同時,李煜在其所作的詩詞中對于“空觀”也有所體現(xiàn),而表現(xiàn)手法也是非常的獨特,通過時間上的對比來和事物的衰敗來進行體現(xiàn),李煜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君王,變成一個階下囚,對于這個深受佛教“空觀”的落魄君王,真的是經(jīng)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李煜利用“花”來表述今非其比的意義,體現(xiàn)著人世間一切事物的短暫和無常。而這也是對佛教中無常的理解。在佛教當中,對于世間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理解為因緣使然,所以很多事情的出現(xiàn)和消失都是由于因緣造成的,事物都是出于變化之中,例如李煜有一首詩詞《虞美人》中就有體現(xiàn):“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利用花來體現(xiàn)人生,以及對往事的理解。而這種理解也印證了佛教中易失而空之觀念。
同時也還對“空”字來對其感受進行體現(xiàn),表現(xiàn)出今非昔比的經(jīng)歷。而通過詩句進行表達時,會不自覺的對佛教的“空觀”進行體現(xiàn)。例如在詩詞《菩薩蠻》中就有“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整體來說,李煜所有的詩詞中,對于“空”字使用就高達十幾次。綜上所述,李煜通過“空”字來表達時代的狀況,在詩詞當中不自覺的表現(xiàn)出佛教文化的思想,在經(jīng)歷了時代變遷的李煜,能夠從自身的經(jīng)歷中感受到“萬物皆空”,很多事情連李煜本人也分不清楚,但是佛教文化當中的四大皆空也是對世事的一種理解,表達出了對空觀的思想。
三.佛教禪境對李煜詩詞的影響
對于“禪”字可以理解為“靜慮”或者“思維修”。在“禪”字方面,佛教的觀念是利用“心注一境”來進行煩惱的抑制,從而激發(fā)個人的智慧。南禪五家中的法眼宗創(chuàng)始人清涼文益,在南唐時期發(fā)展非常好,甚至被能夠?qū)⑺姆鸱◤V傳金陵,而李煜也是經(jīng)常去聽他講法,光在牛頭山建造的佛寺就有上千間,后來國家衰弱,而李煜又是無能為力,所以就通過佛法來讓自己的心靈清凈,希望能夠讓自己進行解脫,達到一種清凈和空寂的禪境。而這些思想經(jīng)常在李煜的詩詞當中有所體現(xiàn)。
例如對“月”字的表現(xiàn):“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處鎖春秋”,所以,李煜通過“月”字來表現(xiàn)出他對空寂的理解,以及一顆希望清凈的心。
這種清寒幽寂的環(huán)境是李煜向往平靜的重要原因,而最后能夠走進李煜內(nèi)心的依舊是一顆佛教清凈的本心,在李煜的詩詞當中,他利用一些字眼來對清涼幽寂的禪境進行展現(xiàn),對于李煜來說,是一種心靈的解脫,意識他對圣后不滿以及希望解脫的心情釋放。
處在戰(zhàn)爭年代的后主李煜,經(jīng)歷人生的大起大落,從一個國家的君主淪落為一個階下囚,對于人生的感悟非常的深刻,而李煜同時也深受佛教的影響,因此在他所作的詩詞當中,無不體現(xiàn)著佛教的文化思想,以及對人生的感悟,所以,人生的經(jīng)歷以及佛教的文化思想是李煜創(chuàng)作的主要靈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