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鋒
“等時機成熟再邀請吧?!薄把堖€是不邀請呢?”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我從不泯然于眾,只遵從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欣然向前——教研,邀請學生參與對話。
前天,聽一位教師試講參賽課《溪邊》之后,我邀請學生參與對話,和全體語文教師一起,為此課的教研打磨加持。
師:喜歡《溪邊》這首兒童詩嗎?
生:喜歡。
師:為什么?
生:它很美,有種動人的美。
師:美在哪里?
生:美在童年。
師:孫老師現(xiàn)在是童年嗎?
生:不是。
師:但是,我的心里面有小孩啊。
生:我覺得每個人心里都會有小孩,有那種懷念童年的感覺。
師:孫老師也不例外。你從哪兒能看出來呢?
生:你的眼神、你的笑容泄露了你是個小孩子。
師:我的眼睛里、笑容里有小孩,我的心里有小孩。現(xiàn)在孫老師和誰坐在一起?
生:小孩。
師:你們和誰坐在一起?
生:小孩。
生:老小孩。
(笑聲)
師:這個“老”加上雙引號,我變成了小小孩,比你們還要小的小小孩。小小孩跟小孩玩,請多多關(guān)照!剛剛你們說這首詩美。寫這首詩的人是個大人。他心里面也住著一個小孩。寫詩的人心里住著小孩,和你們在一起的孫老師心里住著小孩。你們本身就是小孩。現(xiàn)在有幾種小孩在一起玩?
生:三種小孩在一起玩。
一個真正成熟的對話者,是從懂得認識自我開始的?!拔摇迸c孩子對話,“我”還是個孩子嗎?“我”哪里像個孩子?“你的眼神、你的笑容泄露了你是個小孩子?!碑敽⒆悠谱g“我”就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才有資格與之對話。孩子們真了不起,坐在他們面前的“我”身上有99%的信息,對于他們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他們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關(guān)心、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我”的“微笑”與“眼神”。特別是眼神,那是具象化的靈魂。孩子的眼好“毒”??!他們讀懂了——“微笑”,純真的微笑,是世界通用的對話語言;“眼神”,至善的眼神,是以心印心的對話神器。其實不啻這一次,每一次教學對話不都需要“微笑”和“眼神”嗎?
師:三種小孩一起玩,開party,吃蛋糕。蛋糕就是《溪邊》。要想吃得多一點兒,出手要快,思維的手要快。你們說這首詩寫得很美,很動人。詩有隱匿之美?!懊馈倍级悴仄饋砝?,請你尋找,哪怕找到一個詞、一句話,都等于品嘗到了蛋糕。
生:“垂柳把溪水當作梳妝的鏡子”,溪水清凈的美,讓我感動。
師:你們上課的老師亭亭玉立,長發(fā)披肩,如果她是溪邊的那棵柳,該怎么梳妝?
生:她的長發(fā)就是柳枝。
師:大家就是溪水嘍。
生:“柳梢”在我們的“心湖”上輕輕拂動!
(執(zhí)教老師用頭發(fā)演示梳妝)
師:垂柳依依,隨風輕蕩,你們的“心”——
生:好癢,好癢!
(笑聲)
生:既然是“垂柳”,老師的腰再彎一點,發(fā)梢拂動得再慢一點,就更柔美了。
(執(zhí)教老師再次演示梳妝)
師:搖曳生姿、婀娜多姿!美哉!美哉!
生:(情不自禁把自己當作垂柳,吟誦)垂柳把溪水當作梳妝的鏡子。
……
生:“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蔽矣X得大人們一般不會說“魚兒”,“魚兒”是那些天真的、童真的人說的。再說了大人們釣到魚一般不會蹦跳著笑,只有小孩子才會激動得像剛釣上來的魚,蹦得歡,笑得爽。
師:咱們一起連蹦帶笑呢?
(師生邊讀邊跳邊笑)
對話教學就是這樣,請不要走在孩子前面(預設(shè)好所有的答案),孩子可能不會跟隨(因為腦袋長在自己的頭上);請不要走在孩子的后面(放羊式教學),孩子可能不會引路;請走在孩子的身邊,做孩子心靈的朋友。
師:如果《溪邊》這首兒童詩,不編入我們語文書,你們會覺得少些什么?
生:童趣。
師:一個大人,怎么上課能讓你們覺得有趣呢?我琢磨了好長時間,都沒想出來。大家出出主意。
生:要幽默。比如說,我們都喜歡比較有趣而且能讓我們捧腹大笑的大人,這樣我們覺得跟他在一起玩就很有趣,跟他一起聊天感覺很舒服。
師:感覺我們今天一起聊天是舒服還是不舒服?
生:比較舒服,因為老師了解我們,能讓我們隨心所欲地講出心里話。
生:每個大人心里面都有一個自己的童年,大人只要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就會感覺到特別有趣,然后就會想要再次回到自己的童年,再過一次童年生活。
師:老師雖然是大人,但能夠無數(shù)次地回到童年,每一節(jié)課、每一時刻都能回到童年,是嗎?
生:是的。
師:高!原來你們是神仙,能讓我們老師返老還童,只要和你們在一起,每一節(jié)課就回歸一次童年是嗎?
生:是的。你想要回到童年,那么你就要了解孩子的心,讀懂孩子的心,多與孩子交心。
師:哦,要多交流才能讀懂心??磥砦医裉旄憬涣饕淮慰赡懿惶珘蚴菃??
生:說出自己的心聲就算一次真正的心靈的溝通。
師:哦!說一次就算一次。
……
“垂柳把溪水當作梳妝的鏡子”,只要垂柳長在溪邊就有倒影。而這個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枝干,而且它虛幻無常:風吹起的時候,或者月光浮動的時候,或者下雨的時候,垂柳的倒影永遠以不同的形態(tài)、不同的深淺、不同的質(zhì)感出現(xiàn),它是破碎的,它是朦朧的,它是若有若無的。對話,猶如垂柳與倒影般“形” “影”相隨。有時,教師是那棵垂柳,學生是水中的倒影。你說,到底溪邊的垂柳才是唯一的現(xiàn)實,還是溪里的垂柳才是唯一的現(xiàn)實?然而在常態(tài)的教研里,我們通常只活在一個現(xiàn)實里面——“教師給予什么”,這就是溪邊的垂柳那個層面,雖然觸手可及它的枝干,但是卻忽略了水里那個“空”的、那個隨時千變?nèi)f化的、那個與我們的心靈直接觀照的倒影的層面——“學生需要什么”?!懊總€大人心里面都有一個自己的童年,大人只要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就會感覺到特別有趣,然后就會想要再次回到自己的童年,再過一次童年生活?!?“你想要回到童年,那么你就要了解孩子的心,讀懂孩子的心,多與孩子交心?!苯萄?,邀請學生參與對話,只不過是在提醒我們:除了溪邊的垂柳外,有另外一個世界可能更真實地存在著,就是溪水里那垂柳的倒影。垂柳有多美,倒影就有多美!
學生缺席的教研,是教育智慧不足的教研。學生參與對話的教研,是在第一時間獲取學習主體真實所需的有效教研。把孩子請過來,與教師平起平坐,大家一塊兒與文本對話。我很享受這種既有詩人妙悟,又有匠人一技之長,簡單而不簡約的對話。我很珍惜對話中那些向我坦露自己內(nèi)心的孩子,每一次坦露都相當于邀請我做了一次他心靈的客人。我不僅珍惜,而且賣力——試圖從所有的控制,從所有的放逐,從所有的功利旗幟,從所有的應(yīng)試屠刀下,奪回孩子也奪回自己,把孩子連同自己一起帶向救贖與自我救贖、解放與自我解放的境地!教研,邀請學生參與對話,假若“等待和猶豫”,它便溜走了——會無影無蹤地逝去,隨之而去的是青春,是力量,是充滿著浪漫色彩的幻夢。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 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