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松, 辛 倩, 朱曉琴, 徐園園, 裴冬麗
(商丘師范學院植物與微生物互作重點實驗室,河南商丘 476000)
土壤鹽漬化是很多干旱或半干旱地區(qū)農(nóng)作物生長發(fā)育、產(chǎn)量和品質下降的主要原因。土壤中過量的鹽分會導致土壤物理和化學性質的改變,進而使大部分農(nóng)作物生長環(huán)境退化。在鹽脅迫下,由于細胞內Na+大量積累,影響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保護酶的活性,破壞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物酶(POD)、過氧化氫酶(CAT)等對ROS產(chǎn)生與清除的動態(tài)平衡關系。植物體內ROS的大量積累,造成植物體膜蛋白和膜脂的損傷,破壞膜結構,使植物生長緩慢,代謝受到抑制,嚴重時會出現(xiàn)萎蔫甚至死亡[1-2]。因此,增強植物的耐鹽能力對于緩解鹽脅迫下農(nóng)作物的生長和提高作物產(chǎn)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多胺是一類廣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具有較高生物活性的物質,是一類低分子脂肪族含氮堿。在高等植物中不同部位存在的多胺有精胺(Spm)、腐胺(Put)、亞精胺(Spd)等。在生理pH值下,多胺為陽離子,它能束縛生物大分子DNA、蛋白質、果膠多糖等,參與蛋白質磷酸化、轉錄后修飾,從而影響植物體內DNA、RNA和蛋白質生物合成,調節(jié)酶活性,保持離子平衡。許多研究認為,多胺具有促進植物生長發(fā)育、果蔬成熟、延緩植物衰老、提高植物抗逆性能力等生理功能,與植物的生存環(huán)境密切相關[3-5]。且已有研究表明,精胺處理可有效緩解NaCl對番茄種子萌發(fā)和生長的抑制作用[6],緩解NaCl脅迫下黃瓜幼苗的生長[7],緩解水分脅迫下小麥幼苗的生長[8]。
本試驗以鄭麥7698為材料,先用1/2 Hoagland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小麥至1葉期之后,再分別用0.1 mmol/L Spm和不同濃度NaCl處理,研究外源精胺處理對鹽脅迫小麥幼苗中SO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影響,探討精胺在鹽脅迫條件下對小麥幼苗生長的緩解效應及其可能存在的機制。
供試小麥品種鄭麥7698,由河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提供。
1.2.1 小麥種子培養(yǎng) 選取完整、大小均一且無病蟲害、飽滿的小麥種子,先用75%乙醇浸泡30 s,然后用1%次氯酸鈉表面消毒15 min,最后用無菌水反復沖洗3次,置于室溫 25 ℃ 下無菌水浸泡12 h。將吸脹后的小麥種子腹溝向下,分別整齊擺放在已滅菌的盛放雙層濾紙的中號培養(yǎng)皿中,每個培養(yǎng)皿中放30粒種子,用1/2 Hoagland營養(yǎng)液,晝夜溫度分別是(25±1)℃和(17±1)℃的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白天 14 h,晚上10 h。
1.2.2 小麥幼苗處理 小麥在1/2 Hoagland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至第1張葉充分展開時,將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液完全倒出,隨機分組處理,共設定8個處理:蒸餾水(Ⅰ);蒸餾水+0.15 mol/L NaCl(Ⅱ);蒸餾水+0.3 mol/L NaCl(Ⅲ);蒸餾水+0.45 mol/L NaCl(Ⅳ);0.1 mmol/L Spm(Ⅴ);0.1 mmol/L Spm+0.15 mol/L NaCl(Ⅵ);0.1 mmol/L Spm+0.30 mol/L NaCl(Ⅶ);0.1 mmol/L Spm+0.45 mol/L NaCl(Ⅷ),每個處理均設3個重復。對于處理Ⅰ每天加入適量蒸餾水,處理Ⅴ每天加入適量0.1 mmol/L Spm,處理Ⅱ、Ⅲ、Ⅳ分別隔天加入等量蒸餾水和NaCl溶液,處理Ⅵ、Ⅶ、Ⅷ分別隔天加入等量精胺和NaCl溶液,培養(yǎng)至試驗結束。
1.2.3 各項生理指標測定 在精胺和NaCl開始處理后的0、2、4、6 d分別從每個處理的3個重復中隨機稱取1 g小麥葉片。采用NBT光化學還原法測定SOD活性,以抑制NBT光化還原的50%為1個酶活力單位(U),酶活性以U/(min·g)表示[9]。用愈創(chuàng)木酚法測定POD活性,以1 min內D470 nm變化0.01為1個過氧化物酶活性單位(U),酶活性以 U/(min·g) 表示[9]。CAT活性以1 min內D240 nm減少0.1的酶量為1個酶活力單位(U),酶活性以U/(min·g)表示[10]。
在精胺和NaCl開始處理后的0、2、4、6 d分別稱取0.5 g小麥葉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測定MDA含量,單位以 μmol/g 表示[11]。
用Excel 2007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繪圖和SPSS 20.0進行顯著性分析,用Duncan’s多重比較法(α=0.05)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小麥幼苗葉片SOD活性變化如圖1所示。小麥幼苗葉片中SOD活性在處理0 d大致相同,無顯著性差異;小麥幼苗2、4、6 d時SOD活性隨著鹽脅迫處理時間的增加,整體呈現(xiàn)出先升后降的趨勢,SOD活性在4 d時達到了最大值,6 d時活性均下降。鹽脅迫下Spm處理組比未處理組SOD活性均升高,根據(jù)顯著性分析(P<0.05),2 d時,0.3 mol/L NaCl脅迫下Spm處理組比未處理組SOD活性顯著增強;4 d時,0.15、0.3 mol/L NaCl脅迫下Spm處理組比未處理組SOD活性顯著增強;6 d時,0.15、0.45 mol/L NaCl脅迫下Spm處理組比未處理組SOD活性顯著增強。精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麥葉片在鹽脅迫下SOD活性。
由圖2可知,小麥幼苗葉片中POD活性在處理0 d大致相同,無顯著性差異;2、4、6 d時隨著鹽脅迫處理時間的增加,小麥幼苗葉片中POD活性整體呈現(xiàn)明顯的先上升后下降趨勢。POD活性在處理4 d時達到了最大值,6 d時活性下降。鹽脅迫下Spm處理組比未處理組POD活性均升高,但隨著處理時間的不同,在不同濃度NaCl脅迫下,Spm處理組相比未處理組而言,小麥葉片POD活性未發(fā)生顯著性變化。
由圖3可知,小麥幼苗葉片中CAT活性在處理0 d大致相同,無顯著性差異;CAT活性隨著鹽脅迫處理時間的增加,呈現(xiàn)明顯的先升后降趨勢,在處理4 d時CAT活性達到最大值。鹽脅迫下Spm處理組比未處理組CAT活性均升高,2 d時,0.15、0.3 mol/L NaCl脅迫下Spm處理組比未處理組CAT活性顯著增強;4 d時,0.45 mol/L NaCl脅迫下Spm處理組比未處理組CAT活性顯著增強;6 d時,0.3、0.45 mol/L NaCl脅迫下Spm處理組比未處理組CAT活性顯著增強。精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麥葉片在鹽脅迫下CAT活性。
小麥幼苗葉片MDA含量變化如圖4所示,在試驗處理過程中,由于鹽濃度的增加小麥幼苗葉片中MDA含量明顯上升,小麥幼苗葉片中MDA含量在處理0 d大致相同,無顯著性差異,MDA含量隨著鹽脅迫處理時間的增加(2、4、6 d),小麥幼苗葉片中MDA含量整體呈現(xiàn)先升后降的趨勢,在處理 4 d 時達到最大值。鹽脅迫下Spm處理組比未處理組MDA含量均降低,2 d時,0.45 mol/L NaCl脅迫下Spm處理組比未處理組MDA含量顯著降低;4 d時,0.3 mol/L NaCl脅迫下Spm處理組比未處理組MDA含量顯著降低。施加Spm降低了MDA的積累,從而緩解了鹽脅迫對小麥幼苗的破壞。
在正常生理條件下,植物細胞內活性氧的產(chǎn)生與清除處于動態(tài)平衡之中,當植物受到冷害、干旱、鹽堿等脅迫時,這種動態(tài)平衡將遭到破壞,使ROS大量積累,代謝發(fā)生紊亂。ROS的增加啟動了植物防御系統(tǒng),活性氧清除系統(tǒng)SOD、POD、CAT等保護酶系,在植物體內協(xié)同作用消除積累的ROS。研究表明,多胺能影響植物DNA、RNA以及蛋白質的合成,參與植物的各種生理生化反應,最終清除體內積累的ROS,提高植物在逆境環(huán)境下的抵抗能力[12-14]。該試驗研究表明,隨著鹽脅迫時間的延長,小麥幼苗葉片中SOD、POD、CAT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趨勢。施加0.1 nmol/L Spm的不同濃度鹽脅迫處理,小麥葉片中SOD、POD、CAT的活性明顯高于不加Spm的鹽脅迫處理中小麥葉片的SOD、POD、CAT的活性,說明施加精胺使得植物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更強,以減輕不良生長環(huán)境的傷害,這與前人研究的結果[14]相似。
植物的細胞膜是植物內外物質能量交換的屏障,具有選擇通透性,外界環(huán)境對植物的傷害導致膜透性增大,使植物代謝紊亂。因此,在鹽脅迫下,植物的細胞膜受到環(huán)境的傷害,使膜的通透性增大,膜內的物質向膜外滲漏,最終使植物細胞死亡。MDA是植物膜系統(tǒng)穩(wěn)定與否的重要指標,而膜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大小與植物的抗逆能力密切相關,其含量與植物的抗逆性呈負相關[15]。試驗結果表明,施加0.1 mmol/L Spm的不同濃度NaCl脅迫時小麥幼苗中MDA含量比不加精胺的NaCl脅迫處理中小麥葉片MDA含量明顯降低,MDA積累減少,緩解鹽脅迫環(huán)境給小麥幼苗造成的傷害,從而提高了小麥
幼苗的抗鹽性。
綜上所述,施加外源精胺處理,可以增加小麥幼苗葉片POD、SOD、CAT保護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從而可緩解小麥幼苗的鹽脅迫效應。
參考文獻:
[1]殷奎德,馬連菊,劉世強. 逆境條件下植物活性氧(ROS)的研究進展[J].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3,34(2):147-149.
[2]徐鮮鈞,沈寶川,祁建民,等. 植物耐鹽性及其生理指標的研究進展[J]. 亞熱帶農(nóng)業(yè)研究,2007,3(4):275-280.
[3]Martin-Tangguy J. Metabolism and function of polyamines in plants:recent development(new appreaches)[J]. 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01,34(1):135-148.
[4]段輝國,袁 澍,劉文娟,等. 多胺與植物逆境脅迫的關系[J]. 植物生理學通訊,2005,41(4):531-536.
[5]Akihiro I,Takashi M,Yoshie H,et al. Spemidine synthase genes are essential for survival ofArabidopsis[J]. Plant Physiology,2004,135(9):1565-1573.
[6]胡曉輝,鄒志榮,楊振超. Spd誘導NaCl脅迫下番茄種子萌發(fā)和幼苗耐鹽性效應研究[J]. 北方園藝,2009(10):5-8.
[7]李 斌,郭世榮,孫 錦,等. 外源Spd對鹽脅迫下黃瓜幼苗生長和活性氧代謝的影響[J]. 江蘇農(nóng)業(yè)學報,2012,28(1):152-157.
[8]Duan H G,Yuan S,Liu W J,et al. Effects of exogenous spermidine on photosystem Ⅱ of wheat seedlings under water stress[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06,48(8):920-927.
[9]李合生,孫 群,趙世杰. 植物生理實驗原理與技術[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鄒 琦,趙世杰. 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 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0.
[11]赫再彬,蒼 晶,徐 仲. 植物生理學實驗[M]. 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4.
[12]段九菊,郭世榮,康云艷,等. 外源亞精胺對鹽脅迫下黃瓜幼苗活性氧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J]. 園藝學報,2006,33(3):634-639.
[13]李 俊,李建明,胡曉輝,等. 亞精胺浸種對番茄幼苗抗鹽堿的生理特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學報,2012,32(9):1788-1795.
[14]Hu X Y,Wang S P,Qu B. Effect of spermidine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ing antioxidant system of tomato under NaCl stress[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9,20(2):446-450.
[15]張國珍,周 睿,馬俊瑩,等. 精胺對離體小麥葉片膜脂過氧化的影響[J].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2,23(2):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