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
摘 要:“互聯網+教育”是當下一個熱門的模式,將教育資源網絡化,使得知識普及面擴大,為素質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協同機制,是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嘗試,旨在將家長融入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來,實行因材施教,從而全面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盎ヂ摼W+”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協同機制的構建需要全面考慮加強頂層設計,建立豐富的網絡資源、健全的心理檔案、搭建家校合作的網絡溝通平臺等方面。
關鍵詞:“互聯網+”;心理;家校協同機制
中圖分類號:G441;G647?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09-30
基金項目:2017年濱州醫(yī)學院輔導員工作研究項目: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網絡成癮傾向的防治研究階段成果。
作者簡介:白 文(1984—),女,山東平陰人,講師,碩士,濱州醫(yī)學院藥學院團總支副書記,學工辦副主任,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不少學生的心理問題源自家庭因素,他們在大學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不僅和學校有關,同時也和他們的家庭有關。在家庭出現的心理問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解決,進入大學更容易被激發(fā),因此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可忽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考慮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校協同作為大學生心理教育的一項重要途徑,便于及時有效地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可以從根本上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共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進步,必須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起重視。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協同的現狀
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協同機制尚未引起普遍重視。高校學生眾多,按照規(guī)章制度管理學生,對學生家庭、學生性格、心理成長等方面知之甚少;大部分的大學生距離家庭較遠,父母往往不能及時關注,也無法全面了解子女的在校情況;同時家長對子女的關心主要是學業(yè)、經濟和生活方面,對子女在情感、心理上的關心不夠;有些家長雖然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愿意參與到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來,但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知識與指導,不善于發(fā)現和解決問題?,F實中很多家校溝通往往是因為學生的一些突發(fā)情況,因此家校協同具有較大的滯后性、被動性、臨時性、單一性。同時,一些高校教育管理人員、教師在針對大學生的教育工作中,只看到大學生在大學校園中面臨的各種問題的表象,忽視大學生家庭教育缺失方面造成的心理問題。
二、“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協同機制構建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生源來自全國各地,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家校協同的順利開展,高校應該努力拓寬溝通渠道,形成靈活多樣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協同機制?;ヂ摼W具有傳統教育方式無法取代的優(yōu)點:傳輸信息方便、快捷、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交換不受空間限制,信息存儲量大等。由于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學校和家長幾乎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信息的傳送,共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甚至可以在線提供幫助,因此要讓家長普遍都能夠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協同機制中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學習到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家校協同機制就必須要通過互聯網來實現。
三、“互聯網+”背景下構建家校協同機制、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主要措施
1.加強頂層設計
高校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協同作為評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一項重要指標,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協同機制的構建。同時,高校應在充實心理教育專業(yè)人員以及加大物力投入的基礎上,為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人員有效開展心理教育家校協同提供有關培訓與教育場地等。高校應對現有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人員加強網絡技術培訓,提高其運用網絡平臺收集和管理心理信息、開展心理輔導的能力。
2.加強網絡心理健康信息資源建設
高校應加強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資源建設,提供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滿足不同學生、家長群體的需求。針對現有資源貧乏、載體不豐富的情況,高校應豐富網上心理知識資源,針對學生在學習、就業(yè)、交往、情緒、戀愛、性心理及家庭教育等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更多地提供科學的應對策略或案例分析,從積極心理學角度,提供更多優(yōu)化人格和職業(yè)發(fā)展方面的知識信息,讓學生及家長從中習得知識、掌握技能。注重豐富信息載體的形式,增加心理公開課、心理健康教育課件等載體。通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資源,充實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從而有效地把家長力量融入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來。
3.構建規(guī)范的網絡心理教育測評、預警系統,建立完善的學生心理檔案
高校應建立規(guī)范的網絡心理測評、預警系統,設立家長和學生匹配賬號,便于有針對性地和家長、學生進行溝通。依托測評系統運用專業(yè)的心理測評工具對學生開展心理普查,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同時利用測評系統對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家長期望、親子關系、教養(yǎng)方式等,并逐步創(chuàng)建家庭心理檔案。學??梢韵蚣议L提供心理測評的相關結果,方便家長結合自己子女的問題,具體考慮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或做出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長的決定。
4.開拓創(chuàng)新,搭建家校合作的網絡溝通平臺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家校合作的深入開展,我們迫切需要在傳統合作方式的基礎上,發(fā)揮新媒體優(yōu)勢,積極為學生、家長、教師提供網上心理互動平臺,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協同奠定必要的信息基礎,同家長建立定期聯系,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同時也可以及時了解其家庭的近況,共同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增強家校溝通的效果;同時針對大學生不同的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也可以促進不同群體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高??梢蚤_展網絡心理培訓,利用公眾號或微信群以定期推文或公開課的形式對其家長進行心理知識普及,內容涉及幫助子女更好適應大學生活、更好與人溝通、大學生涯的規(guī)劃、情感困惑和心理問題的面對與解決等。邀請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人員對家長進行定期指導,并根據家長在實際教育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出問題,由專業(yè)人員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提高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家長可以在平臺上交流教育經驗及心得體會,了解孩子在大學的心路歷程及在不同階段存在的心理危機,并學會危機干預的基本策略,積極配合學校,共同解決學生的問題。
四、結語
互聯網的靈活性、便捷性、開放性、高效性、信息量大等特點,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方式更加多樣、覆蓋面積增大、交互性增強、對話更方便。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協同機制有利于家庭和學校形成教育的合力,實現以學生主體教育為主,家校聯合教育為輔的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既有利于學校各項工作有效地開展,又能培養(yǎng)具有良好心理適應力的大學生,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盎ヂ摼W+”背景下的家校協同機制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凝聚多方教育合力,發(fā)揮社會支持系統的力量,最大限度提升心理教育的實效,必將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和實施。
參考文獻:
[1]李國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理念與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35):46-47.
[2]李國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影響因素與對策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上半月刊),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