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
一、引言
體育教師多多少少都采用過一些游戲教學,因為它可提升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強化學生對體育學校的積極程度,是相較于其他教學方法更具效果的教學方式,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和認可。體育游戲能鍛煉學生四肢,使其更為靈活;能磨煉學生意志,使之更為堅定;能鍛煉學生身體,有益于學生健康。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體育的教學目標是的增強學生體能,保障學生以良好的身體素質面對學習和生活,為以后走向工作打下良好的身體素質。所以體育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體育的興趣,使其成為學生生活中的組成部分,這樣將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那么要實現(xiàn)這些目標,就必須以體育教學效果為著手點,就體育游戲在教學中產(chǎn)生的作用和應用進行挖掘,才能更好的將體育游戲應用于教學實踐當中。
二、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的意義
(一)身心調和論
此理論最開始由柏拉圖提出。學生年齡較小,天性活潑活動。不過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少有時間釋放這種天性。所以體育課就成為了學生放松身心的時間,操場則成為學生游戲和娛樂的最佳場所。通過體育游戲,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身體素質,也能陶冶情操、磨煉意志。這種帶有豐富趣味性的教學觀自然會受到學生喜愛。
(二)哲學三觀論
體育游戲有著其自身的以,也會像學生傳遞某些思想。丟一,可以籍由體育游戲構建良好的時間機會來實現(xiàn)學習的目的。教師和學生一起參加,在游戲中交流和合作,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并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觀念,這同樣也是體育游戲的一個優(yōu)勢——集體性,也帶有一些教育意義。而且體育游戲帶有一定的規(guī)則性,學生在參加體育游戲時,就潛移默化的加收了規(guī)則意識和紀律意識的教育。此外,游戲的進行是伴隨著競爭與合作的,競爭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表現(xiàn)自己,強化學生的自信心,而合作則更有助于學生團隊意識、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在體育游戲當中,學生自私、懶惰的心理就能得到的改觀,并且也為學生未來更好的使用社會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德育起到鋪墊作用。
(三)綜合素質論
游戲能幫助學生在綜合素質上發(fā)展更加迅速。游戲依靠的不只是體能,也要依靠大腦思維能力。所以在學生參與體育游戲時,體能、協(xié)調能力、柔韌度、耐力、反應速度等都會受到一定的考驗,這會鍛煉大腦的思考能力,使得學生大腦開發(fā)的程度更高。此外,學生心理素質也能得到錘煉,游戲過程中,學生的競爭意識、拼搏精神、進取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競爭意識。
三、根據(jù)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游戲
教師要從教學內容角度上根據(jù)學生實際狀況來選取游戲內容。比如在籃球課程上,籃球互傳是對學生傳球能力的訓練,若是不采取任何教學手段,練習時只是學生圍成一圈按順序傳球,那么不長時間學生就不感興趣這項訓練了。但是若是采取游戲競賽的方式,情況就會有所變化。將學生分成幾組,傳球一百次,丟球較少的獲勝。簡單的體育競賽游戲,結果往往不簡單。結果往往會是比過一輪后學生都心有不甘,要求再次進行比賽,這樣一來教學目的就能很快在體育游戲中迅速達成,學生也不會感覺到乏味。
再比如,在進行長跑訓練時,因為這項運動需要耗費大量體力,運動強度特別大,所以學生大多會因為怕吃苦受類而不愿參與。這時教師可以采取不同距離的接力和追逐跑的方式來讓學生在有目標的情況的比賽中提升自己快速奔跑的能力,也能在心理上降低學生的疲憊感,強化了學習的效果,同樣能很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此外,在教學的不同階段,設計游戲的出發(fā)點也要有所針對。在準備部分設計游戲時要基于“集中學生注意力”以及“活動身體”的原則;在主體部分設計游戲時則要圍繞教學目標;在結束部分設計游戲時則要考慮到“幫助學生穩(wěn)定情緒”、“弱化學生興奮性…-恢復身體機能”三個要點。
以田徑課為例:以前的教學活動準備一般是機械的、無聊的圍著跑到慢跑熱身,學生參與興趣較為缺乏。而若是將準備活動換成“拉網(wǎng)捕魚”等游戲活動,課堂氣氛一下子就能活躍起來,趣味性也一下子就出來了。學生有了加入到游戲當中的渴望,準備活動自然就做的充分。在課程結束時,也可以安排一些舞蹈動作相關、或是以放松為主的競賽類游戲,讓學生有時間來調整自己的情緒,恢復自己的體能,降低體育活動帶給學生的疲勞感,為下節(jié)課學生狀態(tài)的調整做好準備。
四、總結
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當中能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這種教學模式不但是對教學改革要求的響應,也是提升學生體育教學參與度最有效途徑之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很好的完成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并在體育教學中感覺到愉悅和放松,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