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君
【作文題】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近日,一條名為“沈陽最美拾荒老人”的微博在網上熱轉。拾荒老人來自沈陽,以撿垃圾為生,許多好心人試圖幫助他,但是他拒絕20元以上的捐助,只收一些飯菜。令人詫異的是,老人每天都會沿途擦拭垃圾箱和公交站臺,風雨無阻。面對記者的提問,他說:“我就想力所能及地做點什么。我不想被大家施舍,我干點活兒,自己也快樂?!?/p>
【寫作指導】
一、審題說明
此則材料有三個角度可寫,一是拾荒老人的角度,二是幫助者的角度,三是雙方的角度。
從拾荒老人的角度,他拒絕施舍,依此可寫弱勢群體的自尊;他堅持擦拭垃圾箱和公交站臺,依此可寫身處困境中仍不忘感恩。
從幫助者的角度,試圖幫助拾荒老人,并在網上熱轉,可以寫為關愛弱勢者、樂于肯定點贊。
從雙方的角度,老人感到快樂,幫助者收獲溫暖,許多人轉發(fā)并試圖幫助老人,可以寫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傳遞正能量。
從材料的整體來看,寫拾荒老人的角度應該是核心立意。
凡是寫以上這些立意的,都是合題的。本材料原則上不適合從反面立意。
二、主要問題
立意時,必須注意拾荒老人的特殊身份,他是一個弱勢者、社會底層人,如果拋開這點大談自尊和感恩,則是偏離了材料。
【作文示例】
但惜志節(jié)存
俞暢
正如作家筱敏所言:“這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以博取豢養(yǎng)為榮耀之人,一種是以維護志節(jié)尊嚴為崇高之人?!睙o疑,沈陽最美拾荒老人便是后者。而其“最美”實際指的是他那種即使身窮,卻拒絕憐憫,維護志節(jié)的品質,這恰是當今社會所缺少的。
不同于最美拾荒老人維護尊嚴的自立自強,如今更多的人已然是身窮志也短了,并且此種氣焰似是經久不息了。
這首先是由于深入國人骨髓里的惰性。懶惰如同千百個種乾,重重地砸在人的體表和心里。生活日新月異地發(fā)展著,光鮮靚麗的背后日漸加重的生存壓力也紛至沓來。誰也不甘被時代所拋棄,于是我們追著飛速前進的時代,同時卻又被物質生存這條喪家之犬追趕撕咬得失去了心力。惰性使我們開始自厭自棄,使我們怯懦于自強自立可能付出的代價。在惰性的誘導下,我們從身到心都是一副疲乏的模樣,自是不會存有什么志節(jié)了。
正如這幾天的熱點話題“男子謊稱女友見義勇為被狗咬,騙得廣大網友的捐款”,這不正是身窮志短,喪失尊嚴的體現(xiàn)嗎?也許這背后存在著一些現(xiàn)實的無奈,但欺騙畢竟是欺騙,施舍就是施舍。在拿到高額捐款的同時,他已然喪失了拾荒老人身上最為寶貴的品質:對于憐憫的拒絕和捍衛(wèi)志節(jié)尊嚴。
當然,除了自身的惰性外,致使整個社會喪失志節(ji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社會環(huán)境和公眾對此種氣焰的助長。
這就涉及泛慈悲憐憫化所導致的惡果了。如今人們的慈善和憐憫已然只是“授人以魚”而非“授人以漁”了。尤其是在越發(fā)商業(yè)化的今天,慈善和憐憫似乎成了一種販賣悲慘的超市。正如人們試圖以錢財幫助拾荒老人一般。我們不曾去考慮受助者是否應該接受這樣的幫助,也不曾考慮在這樣的物質憐憫的泛濫下,他們獨立人格、志節(jié)尊嚴的喪失。廣東衛(wèi)視曾舉辦過一個節(jié)目,以幫助鄉(xiāng)村貧窮少年為目的,然而當少年站在臺上,接受著那些憐憫目光的凌遲時,他的內心又有何感受?而底下的觀眾一邊品味著別人的悲慘,一邊豪投百萬美其名曰“幫助”少年。這是真正的幫助?不得而知。
但惜志節(jié)存,這份“最美”我們每個人都應具有,正如那老人。
[點評]
本文有三妙。一、妙在立意。從文題開始便奪人眼球,好一個“但惜志節(jié)存”,不僅點明了“志節(jié)”這個與材料密切相關的關鍵詞,而且表明了“惜”的態(tài)度。老人“美”在何處?美在身窮卻惜志節(jié)。審題立意如此準確,表述如此清晰。二、妙在分析。身窮志短原因何在?文章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一者是惰性使然,二者是環(huán)境的催化,從個人到社會,逐層深人,透徹而又深刻。三、妙在素材。新鮮有效的素材總是會為文章加分,“男子騙捐”與老人拒絕施舍對比如此鮮明,充滿諷刺,而電視節(jié)目中的畫面更是讓人深思。
卑微的閃光
郭凱旋
墻角那抹未名的花,兀自綻放,開出生命之美。
那位老人,拒絕被施舍,服務社會,快樂自己,即使身處卑微,生命依舊可以很精彩。
老人收下了飯菜,拒絕了捐款。我們可以依靠別人,卻不能變成單純的依賴。依靠不是依賴,正如我們兒時可以依靠父母,因為生命能力不足,若長大之后還像以前那樣,就成了依賴,成了不折不扣的“啃老族”。依靠是讓我們在能力不足時借用別人的力量;依賴則完全是一種心理上的惰性,毫無益處。方仲永完全依賴他的天賦,最后不也泯然眾人了嗎?我們可以卑微,可以無權,但我們不能連自身的獨立性也失去!拒絕依賴,展現(xiàn)生命的軔度。
做力所能及的事,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即使你身份卑微,但依舊可以耀眼地照亮整個社會。老人以他切實的行動和樂觀的心態(tài)給我們所有人上了一課。我們可以問問自己:“自己對社會是個有用的人嗎?”“我為他人又做了多少?”也許有人會不屑一顧,但是,在這樣的老人面前,我們才是卑微的。
社會上,更有一些人,他們的身份與老人相似,但怕是要自慚形穢的,他們不僅對社會無用,反而如寄生蟲一般殘害著我們的社會。那些四肢健康、年輕力壯的“乞丐”,你們當真是乞丐嗎?那些不學無術、整日鬼混的人,你們當真是找不到工作嗎?
我們可以卑微,但我們不能卑賤!
我們可以弱小,但不能沒有尊嚴!
當我們擺好了心態(tài),下定了決心,就要注意一點:堅持,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戚而就的,需要時間的歷練與考驗。古語云:“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币惶煲恍∩疲加幸惶鞎e成大善。相反,如果你抱著功利之心去服務社會,造福他人,成了所謂的作秀,是肯定不能堅持,更不會風雨無阻的。生命的持久,潛力不正在于此嗎?
卑微的閃光,閃耀的是怎樣的精彩,是人格的高大,即使是平凡人,也會有屬于他的不平凡。
未名花開,常伴我心。
[點評]
身份的卑微不妨礙生命的精彩,扣題緊密。卑微與卑賤,一字之差,卻彰顯了不同的人生境界。本文最大的亮點是能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如依賴與依靠,表述不同,實質完全不同,這就需要敏銳的眼光和縝密的思維。文章著重闡述如何做到卑微而精彩,擺正心態(tài)和堅持是必備要素,行文流暢,思路清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