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笑川
摘要:個性是指個體身上特有的、穩(wěn)定地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特征的總體輪廓。幼兒期是個性初步形成的時期,成人以后性格的形成與幼兒期性格的培養(yǎng)有著相當(dāng)大的聯(lián)系。由于幼兒個體的、家庭的、幼兒園的因素造成了幼兒膽小怯懦的性格。為了轉(zhuǎn)變幼兒膽小怯懦的性格,要通過家庭和幼兒園努力讓幼兒多接觸外界的事物,多認識世界,多與小朋友交往,鼓勵幼兒去探索與嘗試,從實踐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勇敢精神讓幼兒健康成長。
關(guān)鍵詞:幼兒;膽小;怯懦;成因;對策
目錄
1.幼兒膽小怯懦的表現(xiàn) 3
2.幼兒膽小怯懦的成因 3
2.1幼兒自身素質(zhì)對膽小怯懦的影響 3
2.1.1先天因素的影響 3
2.1.2安全需要對膽小怯懦的影響 4
2.1.3自我效能感對膽小怯懦的影響 4
2.2家庭因素對幼兒膽小怯懦個性的影響 4
2.2.2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限制過多 5
2.2.3有些幼兒生活范圍很小 5
2.2.4家庭不和粗暴型的教育方式 5
3.對策 5
3.1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5
3.2教師采用恰當(dāng)?shù)慕逃呗?6
3.3開設(sh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內(nèi)容 6
4.小結(jié) 7
幼兒期是個體身心健康成長的關(guān)鍵時期,若在這個時期受到家庭、幼兒園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可能會導(dǎo)致小孩因缺乏自信變得膽小怯懦,雖然膽小怯懦對別人不構(gòu)成威脅和傷害,但是這種性格影響著他對自己能力的懷疑,遇事不敢嘗試不能自由充分地把自己的才能表現(xiàn)出來,同時也不樂意與別人交流造成孤僻性格對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響。
一、1.幼兒膽小怯懦的表現(xiàn)
這些幼兒有共同的特點如:1.、性格孤僻,在班里好象根本沒有膽小怯懦幼兒喜歡或喜歡跟膽小怯懦幼兒玩的人、很少與人交談、往往是一個人蜷縮在座位上。2 、.懦弱,總是怯生生地看著周圍的一切,下樓梯時,自覺地退到最后,等別的小朋友走完后,一個人慢慢地扶著欄桿下;對于教師的主動接近,膽小怯懦幼兒總是顯得恐慌、緊張。3.、不反抗,當(dāng)受到小朋友的欺負或老師錯誤批評時總是選擇沉默,不反抗不辯解。4 、.入園后面對集體生活中不免要發(fā)生的爭執(zhí)、矛盾,無力處理,就干脆逃避、退縮。5、.幼兒安于現(xiàn)狀,也不改變現(xiàn)狀,無論其所處的環(huán)境對自己有多么不舒服,總是通過委屈自己。比如在小孩的座位前面有一個凳子挨得太近,小孩坐著不舒服,對于正常的幼兒可能就會把凳子挪開,對于怯懦的幼兒可能就無聲地坐下去,不管有多么的不舒服。
2.二、幼兒膽小怯懦的成因
2.1(一)幼兒自身素質(zhì)對膽小怯懦的影響
2.1.1先天因素的影響
有些幼兒天生內(nèi)向不喜歡熱鬧,對新環(huán)境感到不適,不愿與人接觸,只愿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長期下去幼兒就會自我封閉,形成嚴重的自卑、膽怯心理,使幼兒不敢與人接觸,更不敢去參加活動,逐漸形成膽小心理和怯懦的行為。有些幼兒先天性心理承受能力弱。當(dāng)看到同伴犯錯誤被老師不正當(dāng)?shù)捏w罰時自己產(chǎn)生了心理壓力,做任何事時刻小心害怕自己也受體罰。日子長了,這種怯懦、畏縮的性格也就自然形成了。
2.1.2安全需要對膽小怯懦的影響
幼兒由于智力體力未完全發(fā)育,對付環(huán)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的能力弱小,所以幼兒對安全的需要顯得尤為強烈。在遇到威脅時他們的內(nèi)心渴望受到外界力量的保護,獲得安全感,希望解除焦慮和恐懼[1]。如果由于外界某種行為引起幼兒的恐懼、焦慮,或者是一種說不出的危機感,并且沒有能得到有力的幫助,那么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碰到這類事情或情景便會產(chǎn)生逃避行為或忍受這種狀況。若長期如此會泛化到生活當(dāng)中的其它方面,造成膽小怯懦。這樣不僅可能會嚴重影響幼兒正常的行為活動,還會影響到幼兒社會交往和人際關(guān)系造成內(nèi)心孤僻。
2.1.3.自我效能感對膽小怯懦的影響
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來完成某一項行為的推測和判斷[2]。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幼兒比較自信,自我效能感低的幼兒比較怯懦。一個一個成功的事件使幼兒自我效能感增強而更自信。一個一個失敗的事件使幼兒自我效能感降低變得比較膽小。因此當(dāng)一個小孩做了一件事得不到大人的鼓勵,他可能認為自己沒做好不值得表揚對這件事也就沒有興趣,也不會增加自我效能感。如果做錯了一件事受到父母、老師的責(zé)罵他會感到自己錯了,自己怎么那么笨自然使自我效能感降低。最終導(dǎo)致對任何事都沒有自信總認為自己不行而形成膽小怯懦的個性特點
2.2(二)家庭因素對幼兒膽小怯懦個性的影響
家庭作為人一生中最早的生活環(huán)境,每個人從呱呱墜地開始,就與家庭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家庭作為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重要場所,幼兒的一生都在受到家庭的影響。家庭教育環(huán)境好壞將直接影響著幼兒的健康成長。家庭因素有下列幾方面:2.2.1.家庭教育方法不當(dāng)
有些幼兒在家里不聽家長的話,如不好好吃飯或哭鬧時,家長就用幼兒恐嚇的語言來嚇唬他,說“你再哭我把你扔在外面讓老虎吃了你”;還有的幼兒不睡覺,大人藏在門后學(xué)老貓叫;有的幼兒想玩泥,家長怕幼兒弄臟衣服,說“泥里有蟲子咬你的手”,用這些恐嚇幼兒,從而使幼兒失去了安全感,而形成膽小怯懦。
2.2.2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限制過多
如到公園時去玩耍,不讓幼兒去爬山恐怕摔下來,不讓幼兒去湖邊玩怕掉下去等等。造成幼兒不敢從嘗試與實踐中獲得知識,獲得經(jīng)驗,這也造成膽小怯懦。
2.2.3.有些幼兒生活范圍很小
平素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從小由爺爺奶奶照看,很少帶幼兒出去玩,接觸外人也少,依賴性較強,不能獨立地適應(yīng)環(huán)境。這樣的幼兒一見生人就躲藏,生人一抱他就哭鬧,如果送幼兒園,遇上新環(huán)境、新老師更是膽小。
2.2.4.家庭不和粗暴型的教育方式
家庭不和粗暴型的教育方式也會使幼兒產(chǎn)生焦慮和恐懼由于缺少安全感導(dǎo)致幼兒膽小怯懦[3]。
三、3.對策
從以上分析可知幼兒膽小怯懦的形成與遺傳、環(huán)境、家庭、幼兒園、個人有親密關(guān)系。要想糾正他的這種缺點也應(yīng)當(dāng)從這幾方面著手。
3.1(一)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3.1.1家庭結(jié)構(gòu)的完整、家庭氣氛的和諧都有助于幼兒健全人格的發(fā)展[4]
若小孩在幼兒期不與親人在一起生活,就缺乏安全感。由于長時間的缺乏安全感,使其變得膽小、害怕、 不敢與小朋友一起玩。由此可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
3.1.2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
家長和教師的教育方式方法直接影響著幼兒性格的形成。父母和教師一定要尊重幼兒的探索欲望,鼓勵其認識和發(fā)現(xiàn)外界的新鮮事物,給予幼兒一定的自主權(quán),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1.3多給予他們愛的包容
對于有膽小怯懦的幼兒,不要斥責(zé)或嘲笑他們,也不可以一味地遷就幼兒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要以親切的態(tài)度鼓勵幼兒克服這種障礙,讓他們與周圍環(huán)境及其同伴保持良好的接觸。 如果他們表示愿意參加集體活動、游戲等,家長和教師要給予獎勵、支持和幫助。
3.2(二)教師采取恰當(dāng)?shù)慕逃呗?/p>
3.2.1.給幼兒加倍的愛
成人的愛可以使幼兒消除自卑、肯定自己??梢园涯懶∏优秤變涸谝磺谢顒又械奈恢们耙?,無論上課、做操、游戲都盡量讓膽小怯懦幼兒在教師視線直接可以找到的地方;加強與膽小怯懦幼兒的個別交流,努力地呵護他、保護他。
3.2.2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體驗“我能行”
同伴的平等對待,集體的尊重認可,是幫助怯懦兒童正確評價自己的關(guān)鍵[5]。教師要給幼兒提供為他人服務(wù),展示自我的機會。讓膽小怯懦幼兒有信心地說“我能行”、“我也會”。抓住時機,及時表揚,不漠視微小進步。每個人都有長處、優(yōu)點,行為懦弱的幼兒也不例外。教師要創(chuàng)設(shè)條件深入挖掘他們的潛能,使其體驗成功,獲得自尊。
3.2.3利用游戲?qū)τ變哼M行有針對性的訓(xùn)練
對于由于個性原因造成的幼兒膽怯行為,比較有效的措施是進行游戲。游戲中幼兒能增加交流的機會,并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建立自信。
3.3(三)開設(sh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內(nèi)容
幼兒年齡幼小,心理容易出現(xiàn)波動,需要讓幼兒們了解自己的心理變化,并幫助幼兒具備基本的心理問題解決辦法,實現(xiàn)幼兒心理問題的疏導(dǎo)。幼兒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因此幼兒園有義務(wù)為幼兒通過淺顯易懂的故事和道理讓幼兒獲得心理健康,引導(dǎo)幼兒們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通過淺顯易懂的故事和道理可以讓幼兒彌補薄弱環(huán)節(jié),揚長避短,讓幼兒們能夠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從而建立自尊自信,有助于改善膽小怯懦。同時給兒童淺顯地講出壓力產(chǎn)生的根源和壓力排遣的途徑,讓幼兒能夠進行正確的自我疏導(dǎo),避免產(chǎn)生自責(zé)、自卑等不良心理問題。
4.四、小結(jié)
總之,通過家園聯(lián)手,采用多種教育方式加以引導(dǎo)和教育,讓幼兒走出封閉的自我,消除怯懦心理,融入集體,變得勇敢堅強起來。只要我們努力創(chuàng)設(shè)一切條件滿足他們渴望安全、尊重、信任的需求,怯懦兒童就能早日走出陰霾,擁有自己的一片晴空。
參考文獻
[1] 于增艷,劉愛書. 社交退縮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特征的研究綜述[J]. 中國特殊教育. 2012(12):88—93.
[2] 周青. 兒童社交退縮性行為的特征及教育對策[J]. 科技資訊. 2013(04):324—329.
[3] 龔浩然. 游戲及其在幼兒心理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J]. 幼兒教育. 2014(03):197—203.
[4] 柏匡峰. 幼兒課堂退縮行為原因分析——以桂林某幼兒園為例[J]. 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 2015(11):37—39.
[5] 吳玉玲. 矯正幼兒退縮行為初探[J]. 教育導(dǎo)刊(幼兒教育). 2016(08):186—190.
作者姓名:于笑川 單位:山東大學(xué)第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