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竺 工
桂枝是常用中藥,有發(fā)汗解肌、溫通經脈的功效,在許多治療感冒的藥物中都有它的身影?!渡褶r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醫(yī)圣張仲景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用桂枝者達76方之多,外感內傷均有;金代名醫(yī)張元素還有“桂(桂枝)為春夏之尊藥”之說。關于桂枝,有這樣幾個傳說。
一是宋太宗勤政,見一老臣胸掛一香袋而不解,問曰:“何故?”老臣拜曰:“賤臣年近花甲,體弱不支,以此助之。”原來此老臣體弱困頓,請御醫(yī)配以香囊,內有桂枝、沉香、檀香諸藥材,芳香提神。香者,氣之正。氣正則除邪辟穢也,可養(yǎng)生防病。
二是近代名醫(yī)張錫純記有一段教訓:某年春初,他曾醫(yī)治一六旬老嫗,患感冒風寒,張投以發(fā)表之劑,中有桂枝數錢,服后即愈。其家人為其方靈,遂貼在墻上。至孟夏,其人復受感冒,自用其方取藥服之,遂致吐血,又急找張錫純,經治療方愈。其家人詢問緣故,張告之藥物不能亂用,需根據病情、季節(jié)來決定藥方和藥量,對癥方可有效。事后張氏說:“治病自用桂枝治夏季瘟病,可不戒哉?誤用桂枝則吐血,誠是確當之論?!?/p>
三是乾隆年間,浙江永嘉縣城有一個富戶倪富昌,因小妾患病,請名醫(yī)金慎之醫(yī)治。金慎之診斷是傷寒,遂用張仲景《傷寒論》中的桂枝湯,又由于病人體質較弱,故只用五分(2.5克)桂枝。病家拿了藥方到一家名叫“三益堂”的藥店抓藥,誰知藥店柜上是一位新來的伙計,他把桂枝的量抓成了5錢(約25克)。 病人服藥后,次日就一命歸西了。倪家懷疑是大夫開錯了藥,于是把金慎之告上了縣衙。金疑,方子沒錯,病亦對,何故人亡?便讓縣官傳“三益堂”老板查對,說方藥無誤。后官府召集名醫(yī)研究,都言方與病無錯。后查藥渣方知,原來“三益堂”學徒將“五分”誤認為是“五錢”,配藥過重所致,金大夫才得以雪洗冤屈。縣官斷“三益堂”承擔倪妾喪事的全部費用,并在墓旁建一亭名曰“桂枝亭”。
桂枝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味辛、甘,性溫。發(fā)汗解肌,溫通經脈,多用于風寒感冒、身熱頭痛、惡寒怕風等癥。桂枝無論用于外感熱病或其他雜病,其功效全在一個“和”字,和表里、和營衛(wèi)、和肌腠、和血脈,從而使機體氣血升降和陰陽平衡。此外,桂枝還能助陽化氣,主脾陽不運、痰飲內停、背寒脅脹、小便不利,有很好的溫經止痛作用,常用于風寒濕痹、肩背肢節(jié)酸痛、胃寒腹痛,婦女血寒瘀滯、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等。下面介紹幾款以桂枝為主料的飲膳。
1.桂枝飲。桂枝9克,生姜6克,枳實5克,三物加清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于1日內分3次服用??芍委熜慕g痛。
2.大棗桂枝燉牛肉。大棗10枚,桂枝9克,牛肉100克,胡蘿卜200克,各種調料適量。食材洗凈切塊兒,放入燉鍋內,加入上湯1000毫升,大火燒沸,再用小火燉煮1小時即成。祛寒 補血,適用于冠心病血虛 寒閉型患者。
3.桂枝綠茶。桂枝3克,綠茶3克。用200毫升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 淡。每日一劑,連服3日。發(fā) 汗解肌,抗菌抗病毒,利 尿。用于風寒表證所致腰 背肢節(jié)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