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麗
摘 要: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就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專業(yè)的數學知識,還要教授他們如何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教學進行了簡單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要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即教師要教會他們如何運用數學思維進行思考,如何從數學的角度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將“應用題”改為了“解決問題”,這就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度。
一、在情境中提取信息
小學生的抽象能力比較弱,小學數學知識的內容對于他們來說是很難理解的,因此,教師要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些相關的教學情境。由于生活環(huán)境不同,學生的原有知識之間是有一定差異性的,因此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之前教師要對他們進行深入的了解。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目的就是運用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符合他們的認知特點,要在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要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可以提高教學的效果。小學數學教材中會有一些應用題,這就需要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和理解,進而得出相關的計算公式。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是比較弱的,因此教師可以將問題融入不同的情境中,進而使他們從情境中獲得信息。例如:在講解完“認識時間”這一節(jié)的內容后,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境:小豬佩奇和弟弟喬治約好了周日一起去公園玩,因此他們一起制訂了一個時間表。早晨8:00起床,吃完早餐之后出發(fā)去公園,大概9:30到達公園,在公園玩2個小時之后回家吃午飯。問小豬佩奇和弟弟喬治幾點回家吃午飯?在這個情境中學生可以獲得以下信息:小豬佩奇和弟弟喬治8:00起床,9:30到達公園,在公園玩了2個小時。在上述的三個信息中,有兩個信息是與問題有關的,即9:30到達公園,在公園玩了2個小時,通過這兩個信息學生可以列出這樣一個算式:9:30+2:00。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可以準確地找出相關的信息,進而可以得出正確的答案。
二、深入分析問題和信息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教師要鼓勵他們將自己的問題和疑惑提出來,并讓他們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小學生的思維是比較跳躍的,是不受任何束縛的,因此,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例如:在講解“位置和方向”這一節(jié)時,學生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有的學生說:“為什么地圖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呢?”有的學生說:“日常生活中我們怎樣判斷方向?”有的學生說:“物體與物體之間的位置怎樣描述?怎樣才能快速地描述出某一物體的位置?”還有的學生說:“我就是一個路癡,走到哪里都會迷路。”小學生的腦洞是很大的,通過一個簡單的問題就可以聯(lián)想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要選擇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對于一些沒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討論和回答,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日常生活中我們怎樣判斷方向”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三、整理思路,鞏固練習
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方式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雖然我國一直在推進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對學生和教師的影響仍舊很大。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會讓他們進行大量的練習,他們被迫進入題海中。相比于小學其他學科來說,數學學科有一定的特殊性。數學學科有一些公式、規(guī)律以及解題方法,學生只要找出題目中蘊含的數學公式、規(guī)律和相應的解題方法就可以正確地得出答案,因此,教師要讓他們對不同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進行分析和整理。萬變不離其宗。小學數學的試題就是如此。對于同一數學公式,出題人會找出上百種甚至上千種的應用方式。例如: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個公式可以出現在以下幾種題目中:(1)已知長方形的長為8cm,寬為4cm,問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2)足球場的長為15m,寬為5m,問足球場的面積是多少?(3)一個鏡子長12cm,寬5cm,問鏡子的面積是多少?(4)公園里有一個荷花池,經過測量我們知道,荷花池的長為5m,寬為4m,問荷花池的面積是多少?上述這四個問題考查的都是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只是第(1)個問題中明確提出了長方形,而后面三個問題沒有提到長方形,但是經過簡單的分析學生就可以知道后面三個題中的物體也是長方形。教師要讓學生對這種問題進行分析和整理,進而掌握相關的解題方式和思路。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專業(yè)的數學知識,還要教授他們如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質疑和提問,因為問題是人們開展思維活動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相關的教學情境,要將各種問題融入情境中,進而使他們在教學情境中獲得相關的解題信息;教師要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教師要讓學生對類似的數學試題進行整理,進而掌握相關的解題方式和思路。
參考文獻:
黃盛秀.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案例分析[J].名師在線,2016(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