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古代社會發(fā)展到現代社會,行政法與公共行政的關系經歷了多次的改變,但是經調查研究得知,無論是古代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盛行的“行政優(yōu)于法”,還是在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無法律即無行政”,都不利于行政資源的有效配置。進入現代社會后行政法與公共行政的關系有巨大的改變,二者之間不再是相互排斥的關系,而是逐漸的形成了良好而和諧的相互促進的趨勢,為了保證行政法與公共行政關系的進一步改善,同時更好的配置行政資源,對二者的關系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從而形成二者和諧發(fā)展的雙贏局面,本文主要對行政法與公共行政的關系進行了探究,希望與同行進行討論,互相學習。
關鍵詞 行政法 公共行政 關系演進
作者簡介:吳穎穎,浙江省長興中學。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056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法律法規(guī)的建設也有很大的發(fā)展進步,我們看得到的是法律法規(guī)對社會秩序的維護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良好發(fā)展的同時也還隱藏著諸多的問題,現代社會行政法與公共行政的關系問題得到了高度的重視,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這一問題始終是法學領域研究的重點所在,對其探究無非是想要其更好的促進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步,讓其更好的造福人類。然而,從古至今,行政法與公共行政的關系卻不是一成不變的,本文主要對行政法與公共行政的關系進行探究,并探究其中的規(guī)律所在。
一、 從“行政優(yōu)于法”到“無法律即無行政”
這里所說的行政法指的并不是關于行政的法,如果講關于行政的法,那么便不是在資本主義社會才有的,而是在古老的奴隸社會時期就有了,只是其性質、功能等都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這里所說的行政法,指的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等過程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的關系的法律的總稱。公共行政指的是國家行政機構依法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有效活動。“行政優(yōu)于法”就是指國家行政機構管理社會事務優(yōu)于相關的法律限制,因為這種關系出現在古代的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就會很自然地聯想到人治高于法治,可想而知,這樣的關系脫離了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很難站得住腳的,因此,發(fā)展到了近代的資本主義社會,二者的關系就演變成為了“無法律即無行政”,這無疑是在強調法律的重要性,無論是什么人要做什么事,都要受到法律的限制,這樣的關系似乎也恰到好處的反應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特點,這樣的關系看似是正確的,但是法律起的作用過大,導致公共行政在很多時候都無法正常的工作,可見這樣的關系也存在著弊端,因此,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就要尋找適合當下社會制度的行政法與公共行政的關系。
二、行政國家的出現與行政法的發(fā)展
(一)行政程序法的興起——從對行政權的實體規(guī)則限制和嚴格的司法審查控制轉為事中的程序控制
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對行政權起到制約作用的是議會,議會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來限制行政權的行使,但是隨著行政國家的興起,行政權得到了擴張,這就使得議會對行政權的限制力大大減弱了,為了更好的限制行政權的無節(jié)制擴張,形成了事中的程序控制,所謂事中的程序控制,就是在行政權起作用的過程中對其行為實行一步步地控制,這樣就可以及時的規(guī)范行政權,從而使得其不至于無限度的擴張這是二者關系的又一進步。
(二)行政自由裁量權擴張與控制——合理性原則的產生與應用
在20世紀行政自由裁量權表現為擴張與控制兩種形態(tài),行政裁量權得到擴張與當時的社會形態(tài)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好像一切的一切都顯得不加節(jié)制,那么自然行政權也就不需要被控制了,因為如果僅僅是控制行政裁量權,那么其他的一切關系都會無限制的發(fā)展下去,所以也是為了適應當時的社會發(fā)展狀態(tài)才使得行政裁量權不斷地擴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那種不加節(jié)制的關系遲早會暴露出問題,社會秩序得不到良好的維護,呈現出一片混亂,因此為了社會發(fā)展回正常的軌道,才不得不對其他各種關系以及行政權進行控制,從而便開始了對行政裁量權的控制??梢哉f這里邊的各種關系形態(tài)都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
(三)放棄或者限制“主權豁免”原則,確立國家賠償責任
在十九世紀甚至是二十世紀,有著“主權豁免”的學說,這一學說在曾經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支持許多國家對政府的行政侵權行為而不付賠償責任的重要理論。在當時的社會里,行政權是較少干預社會生活的,因此,“主權豁免”學說引起的社會矛盾也就顯得不那么多也并不明顯,但是隨著自由資本主義社會進入到墳墓的搖籃里,這樣的學說就會引起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社會制度的改進,以及人們觀念的改變,政府的公共行政需要更多的服務于人們,這樣公共行政就會較多的干預到社會生活中,這樣也就是說行政權與人們的生活更加的息息相關了,因此,在這樣的狀況下,國家對行政權的過分侵權行為,就會影響到政府為人們服務過程,如果國家不能對侵權行為進行補償的話,就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權益,這樣就會產生矛盾,一方面是本來就存在著的政府的行政權與國家間的矛盾,一方面是人們與國家之間的矛盾,這諸多的矛盾如果不加以解決,終究會引起嚴重的社會問題,從而不利于社會的發(fā)展,因此就不得不放棄或者限制“主權豁免”這一原則,確立起國家的賠償責任。
三、國家行政的收縮與行政法的變遷
近代社會中,很多國家出現了低經濟增長、通貨膨脹、財政赤字等問題,因此,就促使著人們不得不對原有的制度進行反思,這樣的狀況下當然不會忽視了行政法與公共行政關系的思考,畢竟政治法與公共政治的關系在各種社會制度里都發(fā)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就出現了行政法與公共行政關系的諸多調整,在近來的這些調整中,也不乏合理的可借鑒到現代社會中的做法,所以進行了較為深刻與全面的研究,希望在歷史的洪流中獲得啟發(fā),從而尋找到更加完善的政治法與公共政治關系。
(一)社會公共行政的崛起與行政法調整范圍的拓展endprint
公共管理社會化導致了社會公行政的崛起。公共管理社會化就是指政法縮小自己的管理范圍,縮小自己的權利,同時將自己的部分權利逐步的轉移給非政府性的組織,讓它們行使權力,從而由一元走向多元、由單一的政府管理變化為政府與社會共同治理相結合。在這個過程中,國家權力、政府權力與社會各種組織間形成了良性的互動,行政法與公共行政關系就形成了良好的關系,從而使得二者能夠良好發(fā)展,同時促進社會的發(fā)展。
(二)行政觀念的轉變與行政法制度創(chuàng)新
行政觀念的變革也是現代共行政發(fā)展的突出表現,過去的行政觀念是管制行政,現在轉化為了服務行政,管制行政蘊含著一種“命令”的以為,所以在這種狀態(tài)下,行政管理就顯得較為專制,專制就會使得人們有反抗的情緒,所以這樣的行政理念是有問題的。因此后來就轉化成了服務型管理,在這種模式下,人們的積極性得到很好的鼓勵,人們也更加的愿意參與到其中,這樣行政管理就會達到預期的較為良好的效果。
(三)放松管制、行政方式的多樣化與行政法治的發(fā)展
現代政府的管制趨勢是放松管制,就是指政府削弱或取消某些方面的管制,這樣這些領域就會更自由的發(fā)展,更加的能夠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自己管理自己,積極性提高了,所以工作的質量也就提高了,在這樣的政府管制之下,其他領域就會更好的發(fā)展,所以說這樣的政府管制制度無疑是正確的,是有利于政治法與公共政治關系的良性發(fā)展的。
(四)行政公開、公眾參與和行政程序立法新高潮的掀起
近年來各國的民主制度都不斷的完善,一提到行政權力就會自然的想到民主,這也表明了當下行政公開、公眾參與的發(fā)展趨勢,公眾參與到行政過程中來,會對行政方面的問題有更透徹的了解,從而很好的配合行政事業(yè)的發(fā)展,另外,民眾的參與程度加大了,那么行政法的作用就顯得更加的相得益彰了,這樣行政法就起到了很好的約束與促進作用,從而使得公共政治也能夠更好的發(fā)展,這樣就達到了兩者之間的良性關系,有利于兩者在和諧的狀態(tài)下共同發(fā)展,這樣我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四、總結
行政法與公共行政是自古以來就伴隨著人類社會的一個重要問題,經過調查分析得出結論,兩者之間的關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演變,并且各種各樣的變化都是適應著社會制度的發(fā)展變化而改變的,并且在相應的歷史時期都發(fā)揮了比較好的作用,也因此社會制度的改變會導致政治法與公共政治關系的改變。同時,這個歷史上一直備受關注的話題,也確實對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這一問題應該得到我們持久的關注,我們一定要保持敏感,時刻關注社會的變化,并且及時尋找更好的與社會制度相適應的政治法與公共政治的關系模式。
參考文獻:
[1][德]拉德布魯赫著.米健、朱林譯.法學導論.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
[2][英]威廉-韋德著.徐炳,等譯.行政法.中國大百科全書.1997.
[3]石佑啟.論行政法與公共行政關系的演進.中國法學.2003(3).
[4]李芹.論行政法與公共行政關系的演進.卷宗.2017年11月4日.
[5]黎軍.行業(yè)組織的行政法問題研究——憲法行政法系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