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劉丹凌
?
媒介評論·審讀評閱·現(xiàn)象研判(四篇)
主持人:劉丹凌
(西南大學 新聞傳媒學院,重慶 400715)
劉丹凌,女,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新聞系系主任,重慶市社科專家;加拿大雷蒙弗雷澤大學傳播學院訪問學者;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后流動站出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理論、媒介與社會、文藝批評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重慶市社科項目、重慶市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中央高?;究蒲谢鹬攸c項目等8項,主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發(fā)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2部,參編教材2部。由傳媒智庫研究基地推薦擔任今傳媒雜志2016年度“媒介批評”欄目主持人。
主持人語:在《新媒體批判導論》中,馬丁·李斯特強調(diào)了這樣一個觀念:“所有的文化都是技術性的”,這不是文化與技術相互影響、相互糾纏的問題,而是文化的技術性存在,“技術并不是文化事件中某個偶然的玩家,而是一個恒久固定的角色。如果不將技術視為某種類型(小報、報紙、封蠟、活字印刷、模擬余數(shù)字電子裝置以及其他種種),我們所居存的文化將不復存在?!憋@然易見,今天的文化正被無所不在的新媒體技術“重構”,既是對文化中的人的行為、對文化本身的重構,也是對文化實踐、文化產(chǎn)品的重構。比如社交網(wǎng)絡極大改變?nèi)后w的歸屬,從而重構了“我”的行為,本期欄目文章《基于勸服理論談社交電商的傳播行為》基于這一認識,討論了“社交電商的傳播行為”。媒體新技術直接產(chǎn)生新的文化,催生新的娛樂節(jié)目形式,比如網(wǎng)絡直播技術的升級改變了直播節(jié)目的形式,產(chǎn)生了新型的“網(wǎng)絡直播”節(jié)目?!稖\析網(wǎng)絡直播答題中的傳播特色及不足》分析了2018年掀起的一輪“直播答題”熱潮,一改網(wǎng)絡直播存在的“缺少娛樂性、競爭性、用戶粘性小”的問題。新媒體技術常常會從它最初的文化土壤向其他文化領域蔓延,重構其他文化。比如,網(wǎng)絡直播技術向游戲領域滲透,產(chǎn)生了“狼人殺”這一新穎的桌面游戲,參與者可看可玩、可互動社交等,文化的技術性存在同時表明技術的文化意義,文章《從“狼人殺”看網(wǎng)絡直播的粘性法則》即是討論技術中蘊含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