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光系
愛人去學校接4歲的兒子放學回家,英國老師薩維奇夫人問她:春節(jié)就要到了,你們家準備怎么過?
薩維奇夫人只是英國一位普通的小學學前班老師。她教的30多名學生里,包括我家小兒在內只有兩個中國孩子,但她已經熟知了中國春節(jié)的日期和基本習俗。
中國人一直期盼的“全世界人民過春節(jié)”的愿景,看來至少已經部分實現(xiàn)了。
最近兩年,每臨春節(jié),英國大型超市都會推出“中國食品專柜”:綠茶、方便面、紹興酒、“老干媽”甚至維維豆奶這樣非常有“中國特色”的食品,都赫然在目。顯然,店方是提前認真做了“功課”,專門從中國進口。
“春節(jié)教育”,也逐漸成為英國孩子世界觀教育中的必修課。
和我同住一個鎮(zhèn)上的華人朋友凱蒂,去年和今年都被她家附近的學校早早“預訂”,給英國孩子講春節(jié)和春節(jié)文化。另一個孩子上幼兒園的華人朋友,則接到幼兒園的郵件說,最近幾周老師的教學主題將是“中國新年和龍”,希望華人家長們分享相關話題的讀物。
公共圖書館和博物館在春節(jié)前后,常常會組織書法、剪紙、太極等活動和講座,向市民普及春節(jié)和中國文化的基本知識。在那里,我看到不少華人家長和孩子的身影——春節(jié),對那些在西方長大的華裔二代來說,應該也是一場生動的“尋根”之旅吧!
在我看來,更重要的變化,在于“春節(jié)”已經進入英國主流政治話語體系,成為英國政界向中國和英國華裔族群致敬的重要渠道。
近年來,英國首相無論由誰擔任,唐寧街10號一定會在春節(jié)前舉辦一次春節(jié)招待會,由首相親自發(fā)表春節(jié)祝辭。大年初一當天,倫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廣場上還會舉辦盛大的迎新春表演,倫敦市長也會出席并致辭。無論是首相還是市長,一般還都會在祝辭的結尾“標配”兩句中文:“新年快樂!恭喜發(fā)財!”(有時候還會加上一句‘粵語版”)。
對更多普通英國人來說,中國春節(jié)是英國漫長寒冷的冬天里,一個可以狂歡和cosplay(角色扮演)的好日子。
前幾天我去倫敦中國城買東西,看到滿街已經掛上了紅燈籠,“年味”比中國國內還要濃。到了大年初一,中國城和相鄰的特拉法加廣場會人山人海,擠到水泄不通,舞龍、舞獅、雜技、中國歌曲演唱等各種演出活動,會從中午一直持續(xù)到天黑。一天之內,“特拉法加春晚”就能吸引來數(shù)十萬民眾和游客。
去年的雞年春節(jié),我在會場看到一名英國人給自己畫了一個京劇花臉,身上穿著自制的“公雞裝”,邊走邊演,格外有趣。今年,我們應該可以在那里看到很多更有創(chuàng)意的“狗狗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