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
關(guān)于作文,一直是困擾教師的一個老大難的問題。難在哪里?一是作文本身難,二是教師指導難,三是教師作文指導的失誤導致作文越學越難。因此,我們必須改變“講”作文、“教”作文的做法,把解決作文題材作為突破口,把克服畏難情緒作為前提,把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意識作為主線,全面提高作文水平。
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閱讀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養(yǎng)料,它可以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古人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濒斞敢苍@樣說:“只看一人的著作,結(jié)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yōu)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睆V泛閱讀,一方面可以彌補我們體驗生活的不足,使我們間接地獲得許多生活材料及對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我們博采眾長,多方面地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如對閱讀對象所記述的故事和事件的掌握和積累、對語言表述的形式與技巧、文章結(jié)構(gòu)與主題表達的特色等方面的記憶。這些積累下來的內(nèi)容,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可以借鑒的范例。
通過閱讀可以學習和吸收別人的思維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生活品位。而朱自清先生也說“寫作的訓練,還是要從閱讀說起。雖然文章不等于生活,是‘流不是‘源,但同樣可以影響寫作?!苯處煈浞种匾晫W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習慣的養(yǎng)成。只有通過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才能使學生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寫作時“文思泉涌,妙筆生花”,“為學之道在厚積而薄發(fā)”。我們要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fā)其讀書興趣,積累盡可能多的語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jīng)驗,為寫作服務。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積累起豐富的詞匯。而表達技巧方面的問題,也只能在閱讀中獲得感性認識,然后通過長期練習逐漸形成。單就提高寫作這一點來看,閱讀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二、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作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在生活中加以提煉,提高。一個對生活不熱愛甚至對身邊的人和事物厭倦的人,是無法寫出高水平的文章來的。要想寫好作文,首先要細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只有認真觀察,體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材料來源問題。只有與現(xiàn)實生活有較多的接觸,我們才能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才能有較深切的感情體驗。準確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質(zhì),有了較深切的感情體驗,才能寫出思維意義深刻的好文章。古往今來,凡是寫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視這一點。漢朝的司馬遷從20多歲就開始漫游全國,考查史跡,采訪史料,終于寫出了著名的《史記》。而中學生的許多優(yōu)秀作文,也是精細觀察的結(jié)果。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指導學生多觀察、體味生活,觸動、激發(fā)學生情感,使寫作成為有源之水。楊萬里有“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的生活寫作觀??梢?,多感悟生活是開拓學生寫作天地的有效途徑。有人說學生本來就在生活中,如何“多感悟生活”?所謂“多感悟生活”實際上就是要求學生多去觀察生活、體味生活,要對生活有熱情、有感觸。學生的生活看似三點一線的簡單重復,實則內(nèi)容豐富,只要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激發(fā)起一種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之情,那么祖國父母之愛,師生同學之情,結(jié)伴郊游之趣,離愁別恨之痛,偶然過失之悔都會涌于心頭,自然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表達欲望。只有深入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學生的情感才會激發(fā),學生才能抒自然之情,寫自在之趣。文是由感而發(fā)的,只有在真情實感的觸動下才能創(chuàng)造出傳世的佳文。郭沫若的詩歌、魯迅的雜文等無一不是這樣。只有生活豐富,閱歷豐富,感觸頗深,理解頗深,思路才能開闊,聯(lián)想才能豐富,也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三、練筆是提高的途徑
閱讀積累屬無形積累,儲存在大腦中,使用時不僅要再現(xiàn)、梳理、選擇,還得考慮材料的文字表達。有形的文字材料積累被忽視了,即練得太少,也寫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提倡練筆積累,要多寫。要在閱讀材料積累中勤于練筆,積累有形的文字材料,并從中提高語言運用技能。葉圣陶先生說:“寫作的歷練在乎多作,應用從閱讀中得到的寫作知識,認真地作。寫作和閱讀比較起來,尤其偏于技術(shù)方面。凡是技術(shù),沒有不需要反復歷練的。”“為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非多作不可;同時為適應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寫日記、作讀書筆記、作記敘生產(chǎn)經(jīng)驗的文章,作抒發(fā)內(nèi)容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寫作的機會,絕不放過,這也是必須做到的?!苯處熆梢砸?guī)定一定的寫作數(shù)量,如每天寫日記,每周寫一篇隨筆等,但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寫,活潑地寫。
寫作是一種技能,是“多寫”的重要理論依據(jù),但寫作又是一種特殊的技能。這種技能要求必須有一定的生活和情感基礎(chǔ)。沒有一定的生活感悟、沒有情感的內(nèi)驅(qū)力就不可能高質(zhì)量地完成寫作,即使完成也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文章干巴沒有味道,也就無所謂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在“多寫”訓練中,必須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把寫作真正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一種能給人帶來精神愉悅、體驗創(chuàng)造價值的手段。在興趣的推動下,學生的情感就能自由抒發(fā),多寫也就成為自覺。要讓學生多寫隨筆,讓學生的寫作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社會生活,在教師指導下的自由的隨筆中鍛煉寫作能力,在廣闊的寫作天地中達到妙筆生花。
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至關(guān)重要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突破常規(guī),大膽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鼓勵他們標新立異,自圓其說,這對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十分重要的。要提高寫作能力,必須提高思維能力,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就要注意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善于想象、善于創(chuàng)造的能力。如對物,要認真觀察,運用發(fā)散思維,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在文章中多用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如對事,要從反面,進一步、退一步,辯證地思考。
例如,在一次作文指導中,我這樣來問學生:“提到聲音,你們會想到哪些聲音呢?”學生紛紛回答:“自然界的各種聲音,比如蟲鳴鳥啾的悅耳之聲,虎嘯狼嚎的恐怖之聲”“社會上的各種聲音,比如各類車聲、吆喝聲、奏樂的聲音等”,這時我進一步引導:“同學們剛才列舉了我們平時經(jīng)常聽到的聲音,那么有沒有一些聲音是無聲的,但我們又能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呢?”同學們經(jīng)過一番討論后茅塞頓開:“是心聲,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聲音,是自己最真誠的意愿?!薄氨热缥覀儗W生的心聲是希望老師、父母能夠理解我們的苦與樂,能給我們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輕松的生活環(huán)境?!薄袄蠋熀透改傅男穆晳撌窍M覀儗W到知識,學會做人,以后立足社會,為社會做貢獻?!比缓笪易髁撕唵蔚臍w納,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聲,只要我們敢于動腦、勤于動腦,就會得到各種答案。
綜上所述,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勤動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從怕寫作文到喜歡寫作文,其作文水平才會大大提高。
作者單位:廣東省羅定市瀧州中學(527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