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語文在初中的學習中占有相當重的分量。作文作為語文中的一大組成部分,其地位不容小覷。初中階段是提升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重要階段,對此,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基于序列化訓練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已經成為工作中的重點,因此,本文對其進行了有關探討。
一、激發(fā)寫作興趣
寫作來源于生活,它是學生表達內心真實情感的一項重要載體,它從生活中來,但是卻高于生活,“有感而發(fā)”是寫作的根本原則。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作文產生情感,這樣才能讓學生對寫作有話可講,改變過去的不良習慣。同時,由于產生了情感共鳴,因此學生寫出的作文勢必會融入內心的真實感受,避免發(fā)生刻意造假、缺乏感情的現象。
例如,在關于“成長經歷及勵志感悟”為主題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們推薦一本書,就是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品之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在初二的時候學生都接觸過她的文章,那是寫她和莎莉文老師的故事。該書主要講述了海倫變成盲聾人后的生活,以及艱苦求學的經歷。同時也對她豐富多彩的生活進行了詳細介紹,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身份,告誡身體健康的人們應該愛惜生命,珍惜所擁有的一切。通過閱讀這部著作,勢必會對學生有所啟發(fā),引發(fā)出他們成長的感悟,如此,學生的勵志感悟也會被激發(fā)出來。
在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閱讀感受寫一篇習作,通過這樣的教學手段不僅激發(fā)出了學生寫作的興趣,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技巧和能力,同時還能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可謂一舉多得。
二、采取互動模式和合作探究的形式
在初中語文的作文指導課上,比較有效的一種方式就是采取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用這種方式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指導,讓學生暢所欲言地發(fā)表內心的真實看法,并且通過教師的點撥,來提升學生對于寫作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以《你和我》為題寫一篇習作的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在組內進行探討研究,同時教師適當介入,參與學生互動討論,在了解他們看法和想法的基礎上,順勢加以指導。實踐證明,通過這種教學手段,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同時對于他們的寫作也有啟發(fā)幫助。
三、改善評價方式
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可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有機結合評、互評、小組評等多種開放式評價方式。通過客觀評價,充分肯定優(yōu)點,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強化寫作興趣,并指明改進方向,在評價的基礎上,可視情況引入寫作全過程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作文修改。評改時還應當盡量達成一些目標,例如,評價多人物的記敘文時,重點放在多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是否在事件中體現等。
四、審題、立意和選材、結構的訓練
首先,審題。審題時需要反復琢磨題目的含義以領會題目的關鍵詞,以達到對題目的理解。對題目的審須要把握題目背后的深刻韻味和隱含意義,不能忽略題目中的副詞等。
其次,立意。立意是作文的靈魂,要讓學生總結自己要表達的作文的中心思想,通過現象看到本質。把立意深入一點,同時要嘗試逆向思維的方法。逆向思維是打破傳統(tǒng)的方式,主要是從反方向思考問題,以達到從不同角度做出新穎立意。同時要注意站的角度,要高要遠。中學生的閱讀經歷可能還沒那么豐富,但是在作文立意時不能只看眼前,要學會看到未來。
再次,選材訓練。立意是作文的靈魂,材料是作文的血肉,作文有血肉才稱得上是好作文。對于初中生來說,選材要從生活入手,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弄虛作假脫離生活。要求學生從生活中積累材料,利用會發(fā)現的眼睛積累身邊素材,以避免無話可說。具體做法可以圍繞立意來選材,以表達中心內容,使有源之水噴涌而出;要選新穎的材,以吸引讀者;要關注社會熱點,善于捕捉平常事情中的閃光點;要抓住細節(jié),從這些瑣碎事中抓住細節(jié),發(fā)現與眾不同的切入點,通過細節(jié)達到以情動人。
最后,結構訓練。在初中作文寫作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層次分明和過渡得當。初中作文寫作的特點是先分后總結,這種形式相對容易掌握,但是這種形式缺乏獨特性??蓮囊韵陆Y構訓練入手:線索法。在記敘文的寫作過程中,清晰的線索可以為文章本身增加色彩,主要是按照時間線索進行寫作。懸念法主要是在作文中設置疑問或矛盾,給讀者造成一種急切的等待和關心。懸念法可以突出作文中心內容,使文章曲折生動,更容易震撼人心。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引起大家重視。對序列化訓練進行探討是中學語文教學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希望通過上文有關論述及在教學中踐行,能夠使學生樂于寫作,有效提升寫作能力,從而促進其語文學習效果的改善,為我國的教育文化事業(yè)奠定優(yōu)良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丹陽市第三中學(212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