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新
近日,因為在修改自己學生的暑假作文,想順便看一下我正讀高中的兒子的作文。沒想到,兒子說一年來只寫過兩三篇。我翻開他今年上半年的作文本一看,是有三篇,但實際上只有第一篇是,其他兩篇只是摘抄。再問還有其他形式的作文嗎?他說沒了。我問為什么只寫這么幾篇,他說上課都來不及。
一個高中生一年來就寫這么幾篇作文?我自己雖然是小學語文老師,但憑著職業(yè)敏感,看到兒子這樣的作文練習量,還是吃驚不??!要知道,兒子就讀的還是本縣有名的重點高中,而且是省一級重點中學。省重點中學都這樣,何況其他學校?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閱讀和寫作嗎?難道高中階段對作文教學不再重視,以致連基本的訓練都可以不要了?
帶著疑惑,我向兒子要來了他上半年剛學過的兩冊語文書,是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的“必修三”和“必修四”。翻開《語文(必修三)》一看,顯然作文仍然處于重要的位置。每個單元分為三塊內容,以第一單元為例:第一部分是“漢字王國”,安排了兩篇文章;第二部分是“如琢如磨”,同樣安排了兩篇文章;第三部分即為“寫作”,分為“寫作觀”“寫作指導”和“寫作實踐”。該冊教材四個單元,有三個單元將“寫作”單列,第四單元都是文言文,共六篇,分為三個小板塊:“因聲求氣”“仔細理會”“融會貫通”。雖然沒有單列“寫作”一項,但在“仔細理會”和“融會貫通”兩個板塊中,都分別有寫作訓練:一是模仿前人對《廉頗藺相如列傳》的評點,自己也寫一段評點;二是“從‘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將相和三個故事中選擇一個改寫為課本劇”。這樣算來,除去評點,這一冊應該有四次寫作訓練?!氨匦匏摹币彩撬拇巍_@就是說,一學期就有八次,一年中應該有十六次寫作訓練。這跟小學高年級的習作數量是一樣的。
難道是教師對寫作課程資源作了處理?他們沒有利用現有的寫作教材而是自己開發(fā)了其他資源?問過兒子后,回答是:沒有。
我對高中語文教學的確不夠了解,或許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于閱讀而不是寫作?但我還是有點不相信,于是,我馬上在百度上搜索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雖然查不到一學期寫幾篇的數量要求,但在“表達與交流”板塊,我看到如下表述:
·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fā)。
·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yǎng)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45分鐘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課外練筆不少于2萬字。
“多想多寫”“多寫多改”“課外練筆不少于2萬字”,這些明確的表述,足以說明“寫”必不可少,寫作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其實,不用我去找什么資料來佐證,只要是中國人,都知道作文的重要性?!吧w文章,乃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如今流行的一句話,“得作文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也充分說明了作文的重要性。
既然作文如此重要,老師為什么不教呢?如果不會教,那就讓學生自己寫吧,可又為什么沒讓學生寫呢?我沒有作過調查,像我兒子班級這樣的寫作狀況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現象。但至少,這是不正常的現象。當我把這個情況在微信朋友圈中發(fā)出去的時候,引起了許多微友的強烈反響,如:
·深有同感,前幾天剛問上中學的兒子,暑期有幾篇文章要寫,兒子說一篇也沒有。怎么辦?現在的語文教學為何會讓家長如此擔心呢?
·深切同感,切身之痛。早兩天,剛問過上中學的女兒,暑假有幾篇作文作業(yè),回答讓我無語凝咽呀!一篇也沒有。突然,有個強烈的呼喚:作文從娃娃抓起!希望所有的學校,專門開設一門課程,像語文、數學、科學、美術、音樂一樣的作文課,一周一節(jié)或兩周一節(jié)的作文課。語文的能力,最終是體現在寫作上的,這個能力伴隨人的一生。
去年,一位朋友托我修改她女兒的作文,她女兒讀高三,此文是要參加全國大賽的。我當時覺得非常奇怪:為什么不找自己的語文老師,卻找我這個小學老師呢?如今,從兒子所在班級的寫作教學中,原因可見一斑。許多高中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毫不上心,不知道是不會教,懶得教,還是不屑于教?
我禁不住要問:會教寫作的老師在哪里?
作文教學的確很難,這是眾所周知的。當前,寫作教學已經淪為閱讀教學的附庸,在我兒子的班里,連附庸也算不上了。許多老師認為,抓好閱讀教學,學生在課外大量閱讀,自然而然就能提高寫作水平。這應該是流行最為廣泛的一種認識。但是,若沒有必不可少的寫作實踐,提高寫作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話。
有人也會說,好作文不一定是教出來的,古今中外哪個作家是老師教出來的?甚至有一位特級教師竟然說,莫言正因為沒讀完小學,才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莫言未讀完小學并不意味著他沒有知識和文化,他也曾進入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應該得到過必要的寫作指導,進行過許多創(chuàng)作實踐)。寫作是一項復雜的工程,不是一個老師或幾個老師就能教好的。但寫作教學跟作家創(chuàng)作不是一回事。我們的語文教學,不是要把學生都培養(yǎng)成作家,而是讓他們能夠運用漢語進行自由、準確地表達。孩子從小學開始學作文,從一句話到幾句話,從幾句話到一段話,從一段話到幾段話再到整篇文章;從不會用標點符號,錯別字很多,病句很多,到寫出文通字順、有思想有感情的文章來,離不開各年級老師的指導。這期間跨度很大,時間很長,但正因為有了這些必要的訓練,學生的文章才慢慢像樣起來。
會教寫作的老師在哪里?好像身邊就有不少。你看,校外作文培訓班異乎尋常地熱起來了!
我的一位同事,從未教過語文,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到“教”作文中,目前開設的作文培訓班異常火爆,每年賺幾十萬不在話下。
我的一位同學,工作變動之后,不再當老師,但仍在某培訓機構教學生寫作文,效果很好。
記者也開始教作文了。2016年寒假,一位親戚的孩子到紹興城里去參加作文輔導,輔導他的竟然是當地報社的一位記者。
作家也開始教作文了。2016年下半年,本地晚報上登出一篇報道,市區(qū)開辦了作文冬令營之類的少年作家培訓班。我很感興趣,想讓兒子參加,一打聽,原來是本市的一位著名作家在教作文。于是,我斷了讓兒子報名的念頭。
校外作文培訓班的火爆,或者不是語文老師的人教起了作文,說明了什么?我想,原因當然很多,但有一個原因不容忽視:作文輔導有效果。有效果才會有市場。作文批改,是件非常辛苦的事。因此,許多語文老師索性就棄之不顧了。這就給校外作文輔導提供了空間。事實上,有針對性地開展輔導,效果自然會有。尤其是作品發(fā)表、得到稿費、擁有讀者,使學生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了,有了自我表達的欲望,進步就明顯了。
巴金老人說:“只有寫,你才會寫?!蔽蚁?,如果我們的語文老師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輔導學生的作文,那么,不妨布置一些寫作任務,讓學生自己去寫吧!缺少了教師的指導,寫作也許是淺層次的重復,但是我相信,量的積累,必定會發(fā)生質的變化。姑且讓孩子們像野花一樣自由生長吧,總會有一些能開出嬌艷的花朵來的。
(責任編輯:陸姹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