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芳
(邵武市下沙中心小學,福建邵武 354014)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自信是戰(zhàn)勝困難的法寶。教師指導與訓練學生習作時,不得任意拔高要求,應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想方設法營造相適應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如我校林老師去市里參加市優(yōu)秀青年教師評選活動,時隔三天未與本班孩子們見面,她好想孩子們,回來后,她抓住這個契機,一進教室,便深情地輕聲敘說:“老師幾天沒給你們上語文課,我真擔心呀,不知大家有沒有讀語文?”一邊說一邊寫上 “林老師”“牽掛”,孩子以震天響的聲音喊:“讀過了”,教室里突然又舉起一支手:“我天天都讀語文,數(shù)學沒什么好讀的,(似乎在拍老師的馬屁),”“哦,那你們很想念老師啰!”林老師在黑板上又寫下“同學、想念”。
“好,那給你們兩分鐘準備,每人寫一兩句想念林老師的話,不可以重復哦。”
兩分鐘后,學生們成果便出爐了。
學生一:自從林老師去城里了,我就日思夜想,連做夢都夢見林老師給我們講笑話。
學生二:林老師只是去了兩天而已,對我們來說就像過了很久很久。
學生三:我看見課程表上有語文課,可這節(jié)課林老師又沒來,一次又一次讓我失望,我真想見到我們的林老師?。?/p>
許多平時不愛說話的也都寫了一句、兩句 (錯字多,語言不連貫,但對林老師的思念之情卻讓人感動)。
聽著這些孩子的肺腑之言,筆者為林老師感到幸福、自豪。所以,教師只要不任意拔高要求,積極營造合適的氛圍,讓學生在放松、自由的心態(tài)下習作,就一定能幫助學生建立習作自信。
特級教師竇桂梅在邵武做課時說得好:作文即生活,生活處處皆文章。我們要善于開發(fā)“生活”這一豐富的資源,尊重和利用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新課標也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表達真情實感”。這一論述無疑為我們的作文教學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記得前幾年的一次習作課上,作文題目是《記一件難忘的事》,可是過去好長時間,學生說不出什么難忘的事,于是筆者靈機一動,來一個嘗試,把命題作文改成非命題作文:寫一件發(fā)生在你家里的一件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家里任何一個人的,題目自擬,只要有真情實感就行,所寫內(nèi)容如需要保密的,老師一定保密,需要幫助解決的老師一定盡力幫助。由于條條框框少,選擇范圍寬,又是學生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且還有“保密”的保證,于是學生便大膽自由地寫,結(jié)果讓筆者大吃一驚,平時總是“假、大、空”,只是“及格”的學生都能寫出情真意切的佳作,而且當堂完成,盡管有些錯別字,部分語句不通順,但整篇文章條理清晰,催人淚下,使筆者終生難忘。一個學生寫下一道這樣的題目:《為了家庭,爸爸您戒賭吧》文中敘說賭前的爸爸是個疼愛孩子,關心家庭的好爸爸,自染上賭癮后,天天早出晚歸,深夜不回,家中電器等家具被人搬走,一貧如洗,媽媽為他摔斷了腿;還有一位家庭經(jīng)濟十分困難的孩子記敘了母親平時生病不舍得看醫(yī)生,把節(jié)儉下的錢攢起來給他買“太陽神”口服液,讓他服了好增強體質(zhì),提高記憶力,努力學習;還有的寫母親虐待爺爺、奶奶,他表示不滿、憤慨……這一篇篇,一頁頁,學生感覺不到是在寫所謂的作文,而是在傾吐自己的心聲,敘說心中的秘密。他們絲毫感覺不到難,不感到怕,把作文作為一種需求,一種非要說,非要寫的欲望。因此,作文教學應密切與生活聯(lián)系,它是學生習作的源泉。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但我認為“百見還不如一試”。 教師僅僅指導學生用眼睛觀察周圍的事物是不夠的,應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嘗試著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應當因地制宜地為學生設計、推薦實踐的項目,鼓勵學生大膽勇敢地參加實踐,只有讓學生去親歷、了解、感受,掌握第一手素材,并從中感受其中的樂趣,才能做到有東西可寫。如有一次筆者讓學生為自己家鄉(xiāng)的 “金坑紅菇”“碎銅茶”寫則廣告或傳說故事,于是星期六,很多學生都紛紛向家長或老農(nóng)們了解生產(chǎn)地、生長特點,形、色、香、味、效用、制作工序、收藏技術等等,結(jié)果,學生寫出的廣告,并不亞于電視廣告,還有美麗動聽的傳說……筆者把他們的佳作張貼于學?!靶∽骷绎L采”欄,學生們更是欣喜若狂……而且還說要寫“灑溪橋”的奇聞“寶塔山”由來等等,學生似乎真的不怕作文了,因為實踐活動讓他們擁有了生活,擁有了素材。
既然學習書面語言的密度、頻率遠低于學習口頭語言,那么我們就應當適當增加書面語言的訓練密度和頻率,以達到量變—質(zhì)變的效益。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有機滲透,適當增加一些練筆,最好而且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讀寫有機結(jié)合。
(1)挖掘內(nèi)容、描繪詞義、拓展想象。課文中的一些中心詞語,往往起著統(tǒng)領句段乃至全篇思想內(nèi)容的作用。如何讓學生抓住這樣的詞語,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呢?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初步理解這個詞語的含義,然后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做出一定的描繪,如《一夜的工作》可抓住“瀏覽、審閱”一詞比較分析,理解“審閱”的含義,進而讓學生描繪周總理如何審閱,以突出他的勞苦。
(2)詳化內(nèi)容,擴展情節(jié),再造想象。為了留給讀者回味的空間,課文中有些內(nèi)容在描述時僅用簡短、精練的詞句帶過,具體情節(jié)必須由讀者在讀中領會。在教學這樣的文章時,可引導學生把寫得簡練的地方寫具體,把含蓄的地方描述的明白,如《草原》一文中“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欠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蓖ㄟ^學習,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草原的遼闊與美麗。此時趁興問學生:“如果此刻你就在草原上,你會低吟一首什么樣的小詩呢?”請把它寫下來。
(3)巧用插圖,創(chuàng)造想象。課文插圖有助于理解課文深奧的內(nèi)容,有的課文插圖多、文字少。教師用文字少這一“空白”,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想象,如教學看圖學文《黃山奇石》,可讓學生仔細觀察“猴子觀海”想象并描寫猴子觀海時的頑皮動作等。
(4)續(xù)寫結(jié)尾,延伸想象。有些課文已經(jīng)結(jié)尾了,但意猶未盡,留下了耐人尋味的空白,給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教學時,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去補白,以原文的重點作為習作的起點,聯(lián)系課文中生活經(jīng)驗展開想象,延伸課文內(nèi)容。
其實,教師只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課文中的空白,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練筆,只要持之以恒,學生的作文能力一定會實現(xiàn)量變到質(zhì)變的飛躍。
總之,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縮短訓練反饋周期,以鼓勵為主,千方百計為學生創(chuàng)設展示的平臺,體驗成功的歡樂,盡力縮小口語習得和書面語學習條件上的差異,努力提高學生書面表達的能力,就一定能讓“作文難、怕作文”的問題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