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乙棋
(吉林市博物館 吉林 132013)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生肖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悠久的傳統民俗文化的象征和構成元素。生肖文化需要后人以揚棄的態(tài)度在代際之間流傳下去,不僅僅是作為一種紀年方法抑或習俗,更是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積極將生肖文化融入到少兒民俗教育之中是每個時代繼承傳統民俗文化屢試不爽的手段,對生肖文化在當代社會得到重視和發(fā)展,擴大影響范圍極其有利。
生肖又稱屬相,是十二地支形象化的代表,是與人出生年份相對應的十二種動物,是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一種民俗文化。生肖文化作為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悠久傳統民俗的文化符號,流傳已久。民間流傳著關于十二屬相的歌謠,“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朗朗上口,被廣泛傳誦,即使目不識丁的人也能背誦地出來,可見生肖文化在民間影響之深。
十二生肖藝術形象在辭舊歲、迎新年等民俗活動中具有動物崇拜、圖騰崇拜的獨特意義[1]。時至今日,生肖文化作為傳統民俗在民間廣泛流傳,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之中。比如在與自己屬相匹配的“本命年”人們都會添置紅色的衣物,企盼著來年順利平安。
十二生肖是漢族十二生肖中的十二種動物,和漢族人的日常生活存在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十二生肖的動物具體可以分成三種:一種是已經被人們馴化的牛、馬、羊、雞、狗、豬“六畜”;第二種是被人們所熟知的鼠、虎、兔、蛇、猴野生動物;第三種是中國古老傳說中的神獸——龍。我國民族眾多,部分少數民族在文化融合過程中對十二生肖文化的接收融入了自己民族的特色,如哀牢山彝族以穿山甲代替龍,新疆柯爾克孜族以魚代龍,又以狐貍代替猴[2]。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生肖文化也在經歷著演變。生肖這種民俗文化內涵與時俱進,不斷深入到民間的信仰觀念之中,老百姓認為生肖在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婚姻、人生和運勢等方面產生著不可描述和預測的神秘影響。時至當代,越來越多的國人把生肖作為每年春節(jié)的吉祥物,寓意吉祥安康,并且這種趨勢越來越被人認可。
生肖文化在多個方面體現其形象描繪和象征意義,以十分具有中國特色的詩歌、書法、春聯、民間工藝品和生肖郵票等為載體被廣泛傳播。在當代,生肖文化新增很多具有現代元素的載體,比如首飾、箱包、文具、名牌標志等,多種呈現載體豐富和增強了少兒對生肖文化的廣泛了解和深入認識。
家長對生肖這一傳統民俗文化的認識和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對生肖民俗文化的認同感,孩提時期對生肖文化的認同會在今后對傳統民俗文化的認識做鋪墊。這種來自父輩的傳承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對生肖的認識,孩子也自然會站在傳統民俗文化的視角去深入了解生肖。家長自身對生肖文化的冷淡會直接影響孩子對生肖文化的繼承意愿。
十二生肖通過歷史文化的沉淀,在現代藝術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仍在使用的十二生肖年和1982年發(fā)行的第一張十二生肖郵票將中國古代的十二生肖文化帶到了世界各地[3]。學校可以利用不同的生肖文化載體,將傳統的生肖民俗文化滲透到校園中。學校還可以開設以學校教學為基礎的課程,引導十二生肖文化進入課堂,提高兒童對十二生肖文化的理解。在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學校應該不斷加深對生肖文化的重視程度,使生肖民俗文化在少兒發(fā)展中發(fā)揮積極推動作用。
同輩群體之間的影響是最值得重視的傳承部分,尤其少兒存在從眾心理。生肖是同輩群體之間討論的話題之一,特別是談及自己的屬相時,總會提到相應的生肖特征,典型故事、傳說以及自己和屬相特征的異同之處等。這些故事在同輩群體之中口耳相傳,少兒得以進一步了解生肖文化及其內涵,有利于推動生肖文化在少兒民俗教育中的發(fā)展。
社會呈現著多樣的生肖文化載體,國家倡導積極繼承優(yōu)秀的傳統民俗文化,在傳統民俗文化展出的地方隨處可見生肖文化載體,潛移默化中增強著人們生肖文化意識。生肖文化是傳統民俗文化中不可泯滅的元素,社會對生肖文化的傳揚正好滿足了人們的需求,這種社會宣傳和對生肖文化順應時代潮流的創(chuàng)新有利于生肖文化在少兒民俗教育中發(fā)展。
不同地域對生肖文化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對生肖的崇拜也反映著當地的歷史傳統和現代發(fā)展需求。有些商家抓住商機,注重十二生肖元素在傳統工藝中的運用,設計出具有傳統民俗文化特色的新產品;或者設計生肖吉祥物深挖其文化價值來進行銷售,這也是現代發(fā)展的重要體現。不管是哪種呈現方式都是在不改變其文化實質的基礎上,采用拓展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與運用,將傳統文化用一種易接受的方法輸送給當代人。這些理念和產品在社會中普遍存在,成為一種宣傳和教育手段,勢必會影響到少兒對生肖文化的認識。
影響生肖文化在少兒民俗教育中發(fā)展趨勢的因素有很多,控制這些因素使其發(fā)揮積極正向的引領作用至關重要?,F代理念也不能僅僅追求高端和前沿,還要回顧傳統,在傳統文化中尋找創(chuàng)新的動力。生肖文化作為一種傳統的民俗文化配合現代科技和現代理念,既可以促進傳統民俗在當代的繼承,又可以為科技發(fā)展和理念創(chuàng)新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將影響生肖文化在傳統民俗中發(fā)展趨勢的諸多因素協調配合,與現代的科技和理念相互融合,使生肖文化的民俗教育在少兒中廣泛傳播,讓少兒了解傳統而歷久彌香的中國民俗文化,成為新時代傳統民俗文化的掌舵人。
生肖文化是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學校、同輩群體和社會都發(fā)揮自身作用對生肖文化的傳承與傳播產生影響,促進少兒對生肖文化的認識。新時代生肖文化在傳統中繼承并在當代得到創(chuàng)新,以一種人們普遍愿意接受的文化形式流傳,促進生肖文化在少兒民俗教育中的發(fā)展穩(wěn)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