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珣
(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湖北武漢 430070)
跨文化意識指的是不同民族受不同文化影響,造成不同的個人或集體之間的交流與交往,并且具有各自特定的思維方式,保證交際者能夠準確無誤地交流。在同一種語境中,交際雙方用一種相同的交流方式進行交流,而在跨文化的語境當中,由于雙方對對方的語境以及環(huán)境特點都不了解,從而導致無法交流的局面。所以,跨文化意識就是在進入新的環(huán)境時,將自己放在對方文化環(huán)境中進行思考與理解文化的內涵。其對人際交流、互相理解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專業(yè),不能利用高中應付高考的死記硬背的方式方法來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將其放在相應的環(huán)境里,才能完全融入到相應的學習中去,在充分了解到相應文化環(huán)境后,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習語言的效率。而在學習英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充分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等,可以在相應的文化環(huán)境中去學習英語,不用死記硬背,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習英語的效率。
單純地把英語作為大學的一門專業(yè),對英語專業(yè)性的要求比其他專業(yè)對英語的要求高出很多。在英語學習的時候,不僅僅是對語言知識的灌輸與背誦,而是把英語作為一種用來了解英語國家文化,風土人情的工具。反過來,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越多,越能夠深入地學習相關的語言知識,而對英語國家文化了解達到一定程度時,反而能減輕英語學習的負擔。大學有一門課程叫英語史,主要通過對英語的發(fā)展歷程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到更多詞源,詞根以及詞匯的形成。而掌握了這些知識點,又反過來促進了英語的學習,減輕了英語學習的壓力。
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英語作為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語言,在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的發(fā)展也越來越迅速,對英語能力、與人交際的能力越來越高。而在與人交際,尤其是與異國人交流的時候,對其文化的基本了解是人際交流的重要基礎,一個人如果具備英語國家的基礎知識,貿然地進行交流,在兩個不同國家文化差異巨大的情況下,會在文化層面犯很多錯誤。所以,只有很好地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才能在對外交流中脫穎而出,促進交流的順利進行。
對于學生來說,英語作為一門專業(yè)的課程,主要由老師來教授。而學生本身對教學方向不夠了解,跟隨著老師的方向,如果學校以及教師不進行英語學習與文化之間的聯系教學,學生便會忽視英語學習與文化學習之間的關系。而大學英語的學習,不僅僅只是要求掌握詞匯、句法、語法等基本知識,還要弄明白在相應的語言背景下,當地文化的發(fā)展。要利用語言來分析當地人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以及宗教信仰等。但是在很多大學中,英語教學并沒有將英語學習與文化教育相聯系。
教學方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才能夠使課堂生動活潑,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上課內容,激發(fā)學生上課的興趣。相反地,如果沒有有效的教學方法,會阻礙英語學習以及教學活動的開展。目前多數教師采用傳統的方式灌輸教育,忽略了對文化教育的輸入。同時,我國的教學大綱對教師的教學任務進行了一定的規(guī)定,并作為教師最后教學成果的評定標準。教學大綱的目的在于確保教學的正常進行與質量,但目前的教學大綱只是比較粗略地描述了教學目的及任務,并沒有起到很好的指示作用。同時也沒有提出教育學方面跨文化意識的作用及要求。
在傳統課堂中,老師注重于單純的詞匯、句法、語法的講解,主要用來應付考試。在課堂上,老師是主體,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內容,同時課后做大量的練習,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基礎特別扎實,但一遇到需要交流的情況,便會由于文化知識的缺乏而無法表達。所以老師可以改變教課堂的教學模式。比如在學習相關單詞的時候,可以加入一些文化背景的介紹。對于文章的學習,提前加入相關文化知識的滲透,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
在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教學活動過程的主體,在語言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老師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找到有效合理的方法提高課堂的效率。而多數老師在英語教學中忽視對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所以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滲入對文化知識的講解,比學生了解更多的外國文化,了解西方的價值觀念,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等,而不是一味地進行課堂內容的灌輸。針對大學英語教學而設計的教學大綱也應作出相應的調整,不僅僅把詞匯語法以及聽說讀寫的能力放在首位,還要加入對相關文化知識的了解。所以在教學大綱的編寫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方法,適當加入文化學習的內容,盡可能地提升文化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比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現代化信息技術水平也越來越高。多媒體的出現,讓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內容能夠更加直觀地呈現給學生,使得英語學習者有了更好的接觸外國文化的途徑。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也提高了學生自我接觸外國文化的可能性。所以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更好地將英語教學與文化教育相結合,學生自身也可以在課余時間利用網絡技術去了解外國文化。達到英語學習與文化了解的雙贏效果。
在大學生英語教學的課堂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不僅能夠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減輕英語學習的負擔,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雙語思維,還能夠提高學生在職場的靈活應變能力。因此,在大學英語教育中,要把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讓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加深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培養(yǎng)具有雙語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釗,張雪芳.論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7(11):165.
[2]朱麗華,于永清.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中外交流,2017(40):140.
[3]向坤茂.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分析[J].海外英語(下),2018(1):1-2.
[4]李彩萍,陳二春.試論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與提高[J].南方冶金學院學報,2002(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