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核工業(yè)二一五醫(yī)院影像科(陜西 咸陽 712000)
楊千朋 吳密俠 梁浩然 張華文
女,64歲。以“腰背部疼痛2月余”入院?;颊邿o明顯臨床癥狀,查體示胸10水平壓痛陽性。MRI平掃示胸10水平右側脊柱旁溝團塊狀稍長T1長T2異常信號,境界清晰,信號均勻,大小約3.7cm×2.3cm×2.5cm,鄰近椎間孔略擴大;MRI增強示病灶中度均勻強化。CT平掃示病灶呈略低密度,CT值約27HU,密度均勻,境界光整。影像診斷:胸10水平右側脊柱旁溝占位,考慮神經(jīng)源性腫瘤可能性大。行胸腔鏡下椎旁腫瘤切除術,術中見腫物位于第10胸椎脊柱旁溝內(nèi),質(zhì)韌,與周圍組織界限尚清。病理診斷:后縱隔海綿狀血管瘤。
圖1 CT平掃:胸10水平右側脊柱旁溝橢圓形略低密度腫塊,境界清晰,密度均勻。圖3 MRI平掃:病灶呈略低信號;圖2、4 MRI增強:病灶中度均勻強化,信號均勻。圖5 鏡下(HE,×100):腫瘤由大小不等的薄壁血管構成。
縱隔海綿狀血管瘤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縱隔血管源性腫瘤,占縱隔腫瘤的不足0.5%,好發(fā)生于前縱隔及后縱隔,中縱隔少見[1-2]。腫瘤來源于被隔離的胚胎性血管母細胞組織或正常血管發(fā)育異常所致,由大小不一的海綿狀血管竇構成,血管竇內(nèi)可伴發(fā)靜脈石[3]。本病好發(fā)于青壯年,性別差別不明顯。多無明顯臨床癥狀,較大腫瘤可引起鄰近組織器官的壓迫癥狀。影像學表現(xiàn)多為類圓形、分葉狀腫塊,密度/信號均勻或不均勻,境界清晰,其內(nèi)可見結節(jié)狀、針尖狀靜脈石[5]。靜脈石的出現(xiàn)可作為本病的一個診斷標準[4]。增強掃描與腫瘤的組織成分、血竇內(nèi)血栓及血流有關,表現(xiàn)為不同的強化方式[3]。本病例未發(fā)現(xiàn)靜脈石是導致誤診的主要原因,再者由于對本病的認知不足,易與神經(jīng)源性腫瘤相混淆??傊跋駥W表現(xiàn)境界清晰、密度/信號均勻或不均勻的腫塊,應考慮到有海綿狀血管瘤的可能,尤其是靜脈石的出現(xiàn)。
[1] 何其舟,唐燁真,涂永波,等.后縱隔海綿狀血管瘤1例[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1,22(2):149-150.
[2] 宋偉,楊永興,嚴洪珍,等.縱隔海綿狀血管瘤(附四例報告)[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9,33(6):430-431.
[3] 胡雅君,盧春燕,唐靜,等.縱隔海綿狀血管瘤的多層螺旋CT表現(xiàn)及病理基礎[J].華西醫(yī)學,2015,30(11):2081-2084.
[4] 楊景魁,鄭廣鈞,柴樹德.縱隔血管源性腫瘤的診治分析[J].腫瘤防治雜志,2003,10(9):975-976.
[5] 竇樂,孔博玉,曹殿波,等.前縱隔海綿狀血管瘤CT表現(xiàn)(附2例報告)[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3,29(12):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