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1191)
劉 義
顱腦損傷為急診外科常見病,多由頭顱暴力作用所致,是導致患者致殘及死亡的主要原因[1]。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交通、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顱腦損傷發(fā)生率有所上升,全球范圍內顱腦損傷每年發(fā)病病例約為五千余人,死亡率高達15/10萬,在外傷性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超過65%[2]。且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顱腦損傷程度患者預后不盡一致,早期確診患者顱腦損傷程度對患者治療方式確定有積極的作用[3]。MRI是目前診斷顱腦損傷的有效手段,其可實現(xiàn)多序列、多平面掃描,有較好的定性價值,對靜脈結構、出血敏感度較高。基于此,為探討3.0T MRI多序列聯(lián)合掃描在顱腦損傷嚴重程度評估中的應用價值,我院對收治的8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均符合顱腦損傷診斷標準[4];入院后完成MRI檢查,且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病及嚴重腦血管疾病所引起意識障礙者;既往藥物濫用史者;無法進行MRI檢查者;占位效應嚴重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18~78歲,平均(46.5±2.5)歲。按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5]結果將患者分為輕型組(13-15分,n=31)、中型組(9-12分,n=20)、重型組(6-8分,n=29)。輕型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19~70歲,平均(34.5±10.4)歲;中型組男13例,女7例;年齡23~75歲,平均(40.4±13.5)歲;重型組男17例,女12例;年齡25~78歲,平均(38.6±10.9)歲。
1.2 方法入院后所有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進行3.0T MRI檢查。采用美國GE Discovery MR750 3.0T MRI掃描儀,進行頭顱MRI掃描,仰臥,頭先進,作全腦掃描,完成T1WI、T2WI、液體衰減翻轉翻轉恢復序列(FLAIR)、彌散加權成像(DWI)、增強梯度回波T2*加權血管成像(ESWAN)序列掃描,掃描參數(shù):T1WI序列,TR 2200ms,TE 24ms;T2WI序列,TR 5657ms,TE 92.5ms;FLAIR序列,TR 10000ms,TE 95 ms;DWI序列:TR 2400ms,TE 65ms。T1WI、T2WI、FLAIR、DWI序列層厚均為5.0mm,層間距1.0mm,F(xiàn)OV 24cm×24cm,NEX為1。ESWAN序列采用多梯度回波三維掃描,共11個回波,設定TR 74.5ms,翻轉角20°,層厚2mm,層間隔0mm,帶寬41.67 Hz,矩陣416×320,F(xiàn)OV 20cm ×20cm。圖像均傳輸至GE AW4.5工作站。
1.3 圖像分析選取2名高資歷、富經(jīng)驗神經(jīng)放射科醫(yī)師對患者所獲取MRI各序列圖像進行雙盲閱片,意見不一致時協(xié)商取相同意見,觀察病灶數(shù)目、分布、形態(tài)及信號特征,測定病灶體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嚴重程度顱腦損傷患者MRI影像學特點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出血灶MRI T1WI(圖1)、T2WI(圖2)、FLAIR序列(圖3)以低信號為主,信號不均,隨時間的延長,MRI見中心低信號、周圍高信號或高信號,DWI序列呈低信號或呈中心低信號(圖4)、周圍高信號,ESWAN序列(圖5)呈低信號。非出血性病灶T1WI序列呈稍低信號,T2WI、FLAIR序列呈稍高信號或高信號,DWI序列呈高信號或稍高信號,ESWAN序列顯示欠清晰或呈稍高信號。輕中型顱腦損傷患者出血性病灶MRI T1WI序列、T2WI序列均可見高信號,F(xiàn)LAIR呈非規(guī)則高信號;非出血灶 MRI T2WI序列呈等信號或略低信號,T2WI序列、FLAIR序列呈高信號。
2.2 顱腦損傷患者各序列、各部位檢出出血灶數(shù)目比較ESWAN檢出出血灶數(shù)目高于其他各序列,其次為FLAIR序列,以顳枕頂葉、額葉出血灶數(shù)目較多,見表1。
表1 顱腦損傷患者各序列、各部位檢出出血灶數(shù)目比較(n)
2.3 不同嚴重程度顱腦損傷患者MRI出血灶數(shù)目檢出數(shù)目比較輕型組MRI出血灶檢出數(shù)目低于中型組與重型組,中型組出血灶檢出數(shù)目低于重型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嚴重程度顱腦損傷患者MRI出血灶數(shù)目檢出數(shù)目比較(±s,個)
表2 不同嚴重程度顱腦損傷患者MRI出血灶數(shù)目檢出數(shù)目比較(±s,個)
注:與重型組比較,*P<0.05;與中型組比較,#P<0.05
部位 輕型組 中型組 重型組額葉 1.32±1.51*# 3.38±1.52* 9.51±1.62顳枕頂葉 3.12±1.52*# 5.58±1.78* 12.63±2.61胼胝體 1.23±0.25*# 3.34±0.21* 8.72±5.24基底節(jié) 0.51±0.23*# 1.52±1.11* 3.64±2.43丘腦 0.45±0.43*# 1.32±1.26* 2.11±1.52腦干 0.43±0.42*# 1.35±0.98* 2.12±1.56小腦 0.41±0.40*# 1.41±0.78* 2.24±1.43
2.4 不同嚴重程度顱腦損傷患者出血灶體積比較輕型組不同部位出血灶體積均小于中型組與重型組,中型組出血灶體積又小于重型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嚴重程度顱腦損傷患者出血灶體積比較(±s,mm3)
表3 不同嚴重程度顱腦損傷患者出血灶體積比較(±s,mm3)
注:與重型組比較,*P<0.05;與中型組比較,#P<0.05
部位 輕型組 中型組 重型組額葉 214.12±210.23*# 578.41±369.85* 1569.23±788.25顳枕頂葉 347.56±300.48*# 674.25±455.14* 1325.74±5541.25胼胝體 52.26±46.55*# 98.55±70.54* 300.82±334.581基底節(jié) 56.66±45.71*# 90.56±60.77* 172.13±218.45丘腦 41.26±30.98*# 81.23±49.66* 101.69±68.25腦干 40.25±32.47*# 83.54±50.47* 151.34±133.27小腦 35.25±30.66*# 78.25±46.58* 108.56±101.58
顱腦損傷發(fā)病率、致殘率較高,盡早明確患者受損部位及腦部功能變化情況,快速確診顱腦損傷,客觀評估是病情嚴重程度是指導臨床治療、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影像學篩查是目前診斷顱腦損傷的首選方式,包括CT、MRI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6-7]。同時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顱腦損傷病灶檢出率不斷上升,腦損傷顯示更為清晰。CT是腦外傷常用診斷手段,其對出血性病變顯示率高,可快速評定患者顱內結構變化,顯示血腫形態(tài)、大小、部位、中線移位及腦室形態(tài)變化情況,但江林等[8]發(fā)現(xiàn),CT對顱腦損傷患者早期外傷后缺血性改變及暴力損傷所致微小病灶等敏感度較低,且CT軟組織分辨率低,腦實質定位效果差。
圖1-5 女,29歲,車禍傷入院,GCS評分5分,重型顱腦損傷,創(chuàng)傷后96h進行MRI檢查。圖1:MRI T1WI序列呈等、低信號,信號不均勻,可見點狀高信號;圖2:MRI T2WI序列中心低信號,周圍見水腫樣高信號;圖3:MRI FLAIR序列所見與T2WI序列相同;圖4:MRI DWI序列見低信號,部分出血灶見高信號(紅色);圖5:MRI ESWAN序列見額葉、胼胝體、丘腦點狀出血灶(白色)。
相對而言,MRI檢查則可實現(xiàn)多序列掃描,其組織分辨率高,對早期外傷后腦實質結構的改變顯示率佳,對CT無法檢出微小病灶及非出血性病灶有較高的敏感性,對深部病灶檢測能力高。有研究[9-10]發(fā)現(xiàn),通常輕型顱腦損傷患者其CT異常檢出率較低,而MRI則可提高此類病灶的檢出率,且MRI可較好顯示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顱腦水腫、血腫及梗死情況。同時配合MRI多序列掃描可提高急性顱腦損傷出血灶與非出血灶檢出率。其中T1WI、T2WI序列對外傷性出血顯示率佳,DWI序列對缺血性損傷敏感度較高,可鑒別常規(guī)MR序列難以鑒別創(chuàng)傷性腦出血、腦水腫類型,ESWAN序列則為新型次敏感性加權成像序列,有其較高的分辨率,可實現(xiàn)薄層掃描,采集三維數(shù)據(jù),可減少容積效應,提高出血性微小病灶檢出率,對靜脈、血液代謝相關產(chǎn)物及鈣成分敏感度較高,可清晰顯示出血灶[11]。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3.0T MRI多序列掃描,結果發(fā)現(xiàn)MRI ESWAN序列對不同病情嚴重程度、不同部位患者出血灶檢出率均較高,與岳中華等[12]研究結論相符。同時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其出血灶數(shù)目多于中型、輕型顱腦損傷患者,其病灶體積大于輕中型顱腦損傷患者,與既往研究結論[13]一致。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其出血灶MRI各序列以低信號為主,信號多布局云,而非出血灶則呈稍低信號或稍高信號/高信號,而輕重型顱腦損傷患者MRI各序列以高信號或非規(guī)則高信號為主,非出血灶則以等信號或略低信號、高信號為特點,可將其作為評估顱腦損傷患者嚴重程度的重要依據(jù)。
綜上所述,3.0T MRI多序列聯(lián)合掃描可全面性顯示顱腦損傷患者顱內病變情況,其中ESWAN序列對出血灶顯示更為清晰,且出血灶出血、體積均與患者顱腦損傷嚴重程度有其相關性,可作為評定患者顱腦損傷程度的依據(jù)。
[1]張強,楊明飛.顱腦損傷后血清皮質醇變化及MRI改變的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3):477-478.
[2]權瑜,鞏守平,呂健,等.控制性減壓術對中老年重型顱腦損傷的治療效果評價[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6,28(2):66-69.
[3]鄭超,喬陳財,唐紅軍,等.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血清NSE和MMPs的動態(tài)變化及臨床意義[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13(4):107-109,110.
[4]譚翱.重型顱腦損傷的治療進展[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6,18(5):317-319.
[5]李繼祿,楊洪菊,郭桂華,等.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動態(tài)曲線的記錄及臨床意義[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05,21(9):708-709.
[6]任世龍,李軍,任勇濤,等.磁敏感加權成像在輕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診斷價值[J].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6,13(2):144-146.
[7]張軍,許百男.質子磁共振波譜在顱腦創(chuàng)傷中的應用進展[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2,29(6):1151-1153.
[8]江林,王亞男,劉衡,等.3.0T高場MR磁敏感加權成像在診斷胼胝體損傷中的應用[J].廣東醫(yī)學,2013,34(18):2818-2821.
[9]林金蓮,吳光耀,秦天,等.3.0T MRI磁敏感加權成像對輕型腦損傷的評估[J].放射學實踐,2014,29(1):53-56.
[10]王曉陽,嚴福華,賈慶,等.磁敏感加權成像在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中的應用與研究[J].浙江醫(yī)學,2012,34(11):866-869.
[11]楊先文,王凡,張躍,等.30例顱腦損傷所致顱神經(jīng)損傷患者臨床診療分析[J].西部醫(yī)學,2013,25(10):1502-1504,1507.
[12]岳中華,顏雷.64排CT在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2):27-28,68.
[13]李洲,李建軍,邢增寶,等.MRI在診斷彌漫性顱腦軸索損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13(5):8-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