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兵轉 王泳欽
摘要:語料庫語言學為更全面的研究英語主觀意義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野。文章以Searle的言語行為理論為視角,基于語料庫,從表述性言語行為、指示行為、承諾行為、表態(tài)行為和宣布行為五個方面研究英語的主觀意義。
關鍵詞:言語行為;語料庫;語言主觀意義;跨文化交際能力
語料庫語言學的目的是研究語言意義,對語言意義研究貢獻重大,語言的形式、結構、意義及功能在其中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體、多面的整體。英語在使用過程中,在各個層面如語音、詞匯、語法、話語、語域等會留下說話人“自我”印記。而語料庫為英語主觀意義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語料資源。言語行為從語言功能的角度關注說話人想要表達的言外之力,體現(xiàn)了說話人的主觀情感、態(tài)度、觀點等,即語言的主觀意義。本文利用語料庫研究英語的主觀意義,建立了言語行為與語言主觀意義的相互聯(lián)系,拓展了英語主觀意義研究視角與研究領域,豐富了言語行為理論和英語主觀意義的研究,同時也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一些啟示。
一、語言的主觀意義
語言的“主觀性”是指語言的這樣一種特性,即在話語中多多少少總是含有說話人“自我”的表現(xiàn)成分。也就是說,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我的印記。主觀意義是語言的一種本質屬性,如果語言沒有深深地烙上主觀性印記,語言就不可能運作,也不可能稱其為語言。言語行為理論視角下基于語料庫的語言主觀意義的研究建立了言語行為與語言主觀意義的相互聯(lián)系,即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語言的使用必然涉及到話語、語境、說話人、聽話人及語言使用效果或言語行為等要素。以此,產(chǎn)出的言語必將會表達說話人的承諾、愿望、假設、提問、命令、請求、祝賀、道歉、預言、猜測、假設或陳述等某種言語行為,換言之,言語必然會與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想法或意愿密切相關。
二、Searle的言語行為理論
Searle在《言語行為理論》中明確指出,言語行為理論的一個根本發(fā)生點或假設是:所有的語言實際都與言語行為有關,言語行為是言語交際的基本或最小的單位,即在一定語境中產(chǎn)生的語句標志。語義學家關注的是各句子成分的意義,如何確定整個句子的意義;言語行為研究考慮的是發(fā)話者發(fā)出一系列表達式時執(zhí)行著什么樣的言語行為,“任何可意指之物都可以表達出來”。
Searle指出:每說一個語句,其中包含三種次行為:(1)話語行為(utterance act) (2)命題行為(propositional act)(3)言外示力行為(illocutionary act)。言外行為可分解成命題成分和言外之力(交際意圖)。語言是形式與功能的統(tǒng)一體。日常生活中,作為意義和人類交流的最小單位,從語言功能角度,言語行為包含了說話人的意指、意圖、理解、態(tài)度等。說話人的話語意義(utterance meaning)與語句本身的意義不相吻合,或者說除了語句的字面言外之力外,還有一種非字面的言外之力。說話人可以使用不同的言語表達不同的語言交際功能,不同的言外之力,即其主觀態(tài)度、心理狀態(tài)等。
三、言語行為理論視角下的英語主觀意義
本文根據(jù)Searle五大類言語行為研究英語的主觀意義。
1. 表述性言語行為(Representatives)表達的主觀意義為:說話人相信或保證自己陳述的命題為真,是說話人對命題做出主觀判斷,對周圍世界的一種信念、認識、心態(tài)或看法,如:陳述、斷言、預言、結論等。例如:
(1) I predict that by the end of this run, someone from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will attend. (MAG: RollingStone.com, 2017, COCA) (預言)
(2) I actually affirm some of the things Mitch McConnell said... (SPOK: CBS FACE THE NATION 10:30 AM EST, 2017, COCA) (斷言)
2. 指示行為(directives) 表達的主觀意義為:說話人利用說出的話語來產(chǎn)生某些效果,其說出的話語帶有某種力量,想要聽話人采取某種行動,試圖使聽話人做某事的主觀愿望,如請求、命令、要求、挑戰(zhàn)、邀請、乞求等。例如:
(3) Could you get us a copy of last year's order from the candy company? (FIC: Christmas caramel murder, 2017, COCA) (請求)
(4) I order you to find yourself a fine set of charcoals. (FIC: The Third place: a Viennese mystery, 2016, COCA) (命令)
3. 承諾行為(commissives) 表達的主觀意義為:說話人對將來某一行動做出承諾,打算在將來采取行動,表允諾、保證、承諾、威脅、恐嚇等主觀態(tài)度。例如:
(5) But if I chance to survive, I vow to take up the responsibilities I've been avoiding. (FIC: Once a soldier, 2017, COCA) (發(fā)誓、許愿)
(6) We pledge to be partners in your work… (NEWS: New York Times, 2017, COCA) (保證)
4. 表態(tài)行為(expressives) 表達的主觀意義為:說話人使用某些話語來表達某種思想,表達其某種心理狀態(tài),及對聽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想法,表道歉、慰問、祝賀、歡迎、感謝等主觀態(tài)度。例如:
(7) I apologize for the audio issues there in the beginning. (SPOK: YOUR WORLD WITH NEIL CAVUTO 4:00 PM EST, 2017, COCA) (道歉)
(8) I wish to thank the many people who provided suggestions and pointers to relevant research. (ACAD: AI Magazine, 2017, COCA) (感謝)
5. 宣布行為(declarations) 表達的主觀意義為:說話人想改變某一對象或情形的外部條件,表宣布、任命、祝福、提名、逮捕、辭職、結婚、解雇等。例如:
(9) I nominate one lighthouse as a first order lighthouse for each of the four main lighthouse reg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CAD: Focus on Geography, 2007, COCA) (提名)
(10) I pronounce that they be man and wife together. (SPOK: Dateline NBC 7:00 PM EST NBC, 2011, COCA) (結婚)
根據(jù)上述言語行為的五種分類,本文以下面兩個語料來分析語言的主觀意義。
(11)Stop the bombing of people in Eastern Ghouta Syria
Para1: The Syrian government, backed by Russia, is bombing its own people in Eastern Ghouta. Scores of people have been killed and hundreds injured in the past month.
Para2: This is not new for the people of Eastern Ghouta: people whove been trapped in a cruel siege for nearly six years are now being attacked daily, killed and maimed by their government. Children and elderly people are dying of malnutrition and lack of medication.
Para3: Tell the Syrian and Russian governments to end the attacks and lift the siege on Eastern Ghouta immediately.
Para4: The attacks must be stopped. Humanitarian aid must be allowed into Eastern Ghouta.
例(11)體現(xiàn)了說話人的表述性言語行為,時間狀語“in the past month”“nearly six years”“daily”、“immediately”的使用和“hundreds”的使用和否定詞“not”的使用,可以反映出說話人對當時局勢的描述,相信自己的陳述是真實的,大量東古塔區(qū)的人民正被敘利亞政府殺害。
例(11)第二段的“have been trapped”“are now being attacked”“killed and maimed”“are dying of malnutrition and lack of medication”,例(11)第四段的“must be stopped”“must be allowed”體現(xiàn)了說話人的表態(tài)行為,反映出說話人對大量東古塔區(qū)的人民正被敘利亞政府殺害的抱怨態(tài)度,急切想要停止對東古塔區(qū)人民的迫害。
例(11)第三段的“tell”體現(xiàn)了說話人的指示行為,表達了說話人想要聽話人采取某種行動,即停止對敘利亞東古塔區(qū)人民轟炸的強烈情感。
四、英語主觀意義研究對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啟示
語言與文化密切相關,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體現(xiàn)了文化。前文基于語料庫根據(jù)言語行為理論的五大方面分析了英語的主觀意義,同時,上述語料必然反映了文化。因此,這些語料均可以作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素材,促進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在今后的外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不僅要利用書本,還要利用各種不同語料及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解讀、分析不同的話語,讓學生更大范圍地接觸、認識、了解、學習國外的文化、外國人的思維及表達自己不同情感的方式,更好的解讀國外文化知識,深入挖掘、理解相關的國外文化內涵,加強對國內文化知識的學習與理解,豐富自己的跨文化知識,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技能,增強跨文化意識,為成功進行跨文化交際提供豐富的知識儲備。
五、結束語
本研究促進語料庫語言學與英語主觀性研究的整合與互補,拓展英語主觀意義研究視角與研究領域,揭示了語言形式與語言使用者之間的關系,更好地研究了語言的非客觀描述性意義,更全面地認識語言所具有的“達意”和“表情”雙重功能,更好地理解了語言使用者的“自我”立場、認識、情感或態(tài)度,豐富了言語行為理論和英語主觀意義的研究,同時也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一些啟示。
參考文獻:
[1] Lyons. J. Semantics II [M]. Cambridge: CUP, 1977:739.
[2] 彭兵轉. 語言主觀意義的形成機制. 外語學刊, 2015(1):64.
[3] [5]孔玉華. Searle的言語行為理論淺釋[J],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07(2): 116-117.
[4] Searle, John R. Speech Act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12- 24.
[6] Austin, J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 59-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