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
初中語文文本解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文章理解能力,而且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增強語文感知能力。本文將針對初中語文文本解讀的誤區(qū)與解決對策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初中語文文本解讀的誤區(qū)
1.師生教學地位顛倒
當前初中語文文本教學的課堂,往往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文本教學課堂中,教師一度的將自己的思想向學生們傳播,學生們只能不斷的接受、傾聽。由于語文教學是感性的教學,所以,教師應該多傾聽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語文文本教學課堂是學生與教師交流彼此思想的課堂,而不是教師講解自己思想的課堂。
2.文本教學方法單一
在教學工作中,教學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但是,當前語文文本教學更多的喜歡使用“講授法”教學。教師一味的在課堂中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雖然授課內容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對于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由于初中學生正在處于發(fā)育的重要階段,注意力集中時間段,導致了學生不能完全的將精力集中到教學內容中。這就需要教師將利用靈活、有趣的教學方法融入到文本教學中,營造一個鮮活、靈動的文本教學課堂,使學生能夠積極的融入到一個良好的學習范圍中。
3.文本閱讀缺乏整體性
文本內容好比一個完整有豐富的生命,是由不同結構組成的完整的靈魂。但是,在文本學習中,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文本肢解”教學。尤其是在學習古文時,教師往往采用分段落翻譯的形式。由于過于注重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翻譯和理解,而破壞了古文的藝術情境,從而學生無法真正感受到古文帶來的優(yōu)秀思想以及藝術美感。完整富有生命力的本章,被肢解的支離破碎,就無法展現出文章本身富含的藝術思想。
二、初中語文文本解讀的策略
1.積極與學生進行文本交流,彰顯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
學生如同初生的花朵,每一朵都有其不同的顏色。對于語文文本解讀也一樣,不同的學生由于生活經驗的各異,對文本內容會產生不同的理解。教師應該積極的去了解學生對于本文內容真實的見解,倡導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體現思想的多樣化。懷著尊重的情感,真誠的傾聽學生們的真實情感,基于學生正確的引導。
例如,在學習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老王》時,很多學生對于“乘客不愿坐他的車,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感到認同,認為現實中很多遇到老王這種年紀大、田螺眼、面如死灰的單干戶,也會敬而遠之,不會選擇坐他的車。按理說,學生這種“利己”的思維并沒有錯。但是,這也是造成當前社會冷漠的原因。為了使學生們感受到老王的獨立、不易、孤單,教師可以積極的引導學生,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使學生設身處地的站在老王的角度思考,面對生活的艱辛、晚年的凄涼,老王內心的強大與頑強。引導學生站在一個正確的角度看待問題,培養(yǎng)學生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
2.運用情景教學,強化學生文本理解能力
情境教學作為新型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教育工作者們的推崇。教師利用有效的手段,創(chuàng)建出一個溫馨、有趣的教學情境。通過教師積極的引導,學生能夠融入到教學氛圍中,更加有效的理解了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在一個有趣、生動的情景中,更加深刻的對文本內容進行理解。
例如,在學習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木蘭詩》時,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在授課開始之前,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花木蘭》的剪輯片段。利用多媒體的手段,使學生融入到教學情境中,再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有效的把握整體教學內容,并且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一個相對輕松、和諧的氛圍下進行文本理解。
3.縱觀文本整體,提升學生語文感知能力
由于初中學生的知識積累量相對較少,導致了古文的學習成為初中文本教學中的難點。為了能夠使學生增強語文的感知能力,實現穿越千年與古人對話,感受古人的志趣與文采。教師必須要立足于整體文章進行情感把握,使學生通過文章的整體,感受到偉大古人賦予文章中的情懷。
初中語文課本中,涉及到很多古文文本。初中古文教學是夯實學生古文知識的基礎,更是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在學習《傷仲永》時,教師在帶領學生掌握全文內容解析的基礎上,應該更加重視學生對古文整體情感的把握。教師可以主動引導學生“在《傷仲永》中,大家了解到了什么?”“小時候聰明,長大不一定成功……”“是的,你理解的對,但是如果在仲永想學習的時候,他的父親鼓勵仲永學習,而不是利用仲永到處祈求錢財,仲永的結局會是什么樣子呢?”通過學生的感悟,以及教師的積極引導,學生能夠通過文章整體來感悟文本的含義。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學生語文文解讀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當前語文閱讀解讀教學中,學生缺乏教學主體地位。單一的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的過度肢解,學生不能縱觀全文,把握文本情感。眾多教學誤區(qū),導致了學生文本解讀能力較差。教師應該在教學課堂中,積極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合作,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的利用新型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文本理解效率。引導學生根據本文整體進行思想,以便于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本情感。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切實的提升語文文本解讀能力。
★作者通聯:陜西西咸新區(qū)秦漢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