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吉念
課堂是教育主渠道,課堂好起來,教育才會好起來。
課堂怎樣好起來呢?2017年9月8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人民日報》發(fā)表題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文章,在課堂教學問題闡述中提到兩點:“掀起‘課堂革命”與“始終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那么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真正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好課堂呢?站在教師的角度,需要落實五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一是創(chuàng)設好導課,讓學生知道為何學。好導課是好課堂的魅力與前提。好導課應起到兩個作用:將本課內容與其歷史背景及當前環(huán)境聯系在一起,創(chuàng)設有趣味的情境,讓學生覺得這節(jié)課有意思;將本課內容與學生當下生活與未來發(fā)展聯系在一起,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意境,讓學生覺得這節(jié)課有意義。要讓導課真正起到上述作用,導課必須建立在熟知學生的基礎之上。只有熟知學生的興趣所在,才能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情境,讓學生為興趣而學。只有熟知學生的所思所想,才能創(chuàng)設感動學生的意境,讓學生為意義而學。
二是確定好目標,讓學生清楚學什么。好目標是好課堂的愿景與歸宿。好目標應達到“四化”:按照課標規(guī)定,結合學生實際,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三維最低學習要求具體化;按照教材學科內在關系,把課標“三維”要求,尤其是知識與能力要求邏輯化;按照學??捎媒虒W條件,把課標“三維”要求,尤其是過程與方法要求校本化;按照學生知能基礎與心理基礎,將課標“三維”要求學生化(學生看得懂、夠得著、做得到)。如此目標方可稱得上是學生學習目標,方能指導學生一步一步學習,最終達成此目標。
三是組織好活動,讓學生懂得自主學。好活動是好課堂的主線與標志。組織好學生自主學習活動需要把好三個重點:問題導向,在學生自主活動之前提出趣味性、科學性、啟發(fā)性、目標性及探究性的有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資源支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豐富資源,讓學生學會在充分利用課本資源的同時,學會利用老師、同學、圖書室、實驗室、因特網、大自然及生活生產等資源去學習;思路明晰,指導學生學習思路,幫助學生逐步懂得學習一般規(guī)律,讓學生按規(guī)律去學習。要讓學生懂得自主學習的一般層次是:自己獨學—同桌對學—同伴群學—教師導學,自主學習的一般過程是:明確任務—制定計劃—學習活動—效果評價,自主學習的一般活動有:搜集資料、閱讀思考、動手實踐(實驗)、討論質疑、歸納整理、應用提升等。
四是開展好引導,讓學生領悟怎么學。引導是課堂品質的保證。好的引導應遵循三個原則:雪中送炭。要準確把握講解引導的時機,導在學生獨學無措時,導在學生爭論不休時,導在學生群學無解時;畫龍點睛,要恰當拿捏講解的內容與多寡,做到“三講三不講”, 講學生激勵,講方法引導,講全班學生都無解的問題結點,教材上有的不講,學生能查到的不講,學生討論能解決的不講;因勢利導,面對突發(fā)的與教學預設相悖的事件時,因勢利導地巧講,既把預設與生成的矛盾化解于無形,又把預設與生成的沖突轉化為新的教學契機。
五是開展好評價,讓學生明白還要學。好評價是好課堂的反思與激勵。好評價要做好課中、課尾、課后三評。課中評價重在激勵學生、引導學習,既肯定學生亮點,激發(fā)學生學習信心,又指出學生問題,明確學生學習方向。課尾評價重在反思教學、查漏補缺。一是科學編制測評題,嚴格實施當堂測評;二是認真組織試卷評閱,客觀統(tǒng)計測評結果;三是靈活進行測評反饋,有效開展抓差補缺。課后評價重在學習鞏固、應用提升。課后評價可借助學生作業(yè)開展。作業(yè)布置要精當,學生通過復習、聯系實際與綜合應用能完成。作業(yè)評閱要仔細,學生作業(yè)體現的知能、方法與情感都要評價到。
[責任編輯:白文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