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容
(西華師范大學圖書館,四川南充 637002)
農村留守女童問題,是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根據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的抽樣數據,2005年全國留守兒童規(guī)模達到7326萬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在全部留守兒童中占 80%,其規(guī)模達到 5861萬人,其中,男孩占 53.71%,女孩占 46.29%,性別比為114.75。據此推算,農村留守女童規(guī)模已高達2713萬人。四川是勞務輸出大省,農村留守兒童數量最多的省份,也是農村留守女童數量最多的省份,僅四川的農村留守女童的規(guī)模已達374萬人[1]。2013年全國婦聯(lián)發(fā)布的報告,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增加到6100多萬,其中女童2800多萬[2]。政府和社會已高度重視此問題,但農村留守女童仍是目前最困難的弱勢群體之一。
絕大多數學習目的明確,占65.8%的留守女童表示學習是為了考上大學,改變自己的命運。課外閱讀方面,占72.6%的農村留守女童對課外閱讀非常感興趣,占28.4%的留守女童一直保持良好課外閱讀習慣。
自卑心理嚴重,占11.2%的人認為自己很棒,占67.4%認為自己一般,占21.4%的人認為自己很差;心智不夠成熟,不會獨立處理自己的心事,只是通過寫日記或者告訴他人的方式,或者悶在心里不說,人際交往能力缺乏,絕大多數人沒能體驗到交往的快樂,只有少部分人認為關系處得不錯。
農村留守女童占66.5%的人把課余時間用來做家務,占27.8%的人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農村女童零花錢數量少,沒有零用錢或只有 1~4元的農村女童占了96.5%。占84.2%的留守女童用零花錢購買學習用品,這進一步證明了學習在農村留守女童心中的重要性。
性安全防范意識不強,僅占11.5%的留守女童認為可能會遇到性騷擾。有的農村家庭“談性色變”,擔心女童懂得太多會學壞。當遇到性侵時,法律意識不強,占79.8%的留守女童選擇保密,僅有10.6%的女童選擇報警。由此得知,農村文化落后嚴重影響著留守女童的生活。為此,地方高校圖書館積極行動起來,展開文化幫扶行動,十分必要。
大學應具有培養(yǎng)人才、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項功能,社會支持大學,大學要服務社會。只有服務社會,才能深化教學,深化科研。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把握社會需要什么以及需要的程度,從而找到科研方向和教學重點。師范大學應搞好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以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色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在服務貢獻中不斷發(fā)展壯大[3]。對農村留守女童提供文化服務,是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發(fā)揮社會教育職能的體現。
目前我國有2800多萬農村留守女童,由于種種原因,其成長條件和教育環(huán)境令人堪憂。今天的女童是明天的母親。母親的文化素質,影響全民族未來的素質。所以,地方高校圖書館對農村留守女童提供文化服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地方高校圖書館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和文獻資源,先進的現代化設備和現代化服務技術,這個特殊的弱勢群體需要這樣的學習平臺。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修訂版)第21條規(guī)定: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qū)讀者開放。西華師范大學圖書館2010年已全面向社會開放,受到南充市民的一致好評。地方高校必須堅定不移地面向社會,這是國家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發(fā)展的需要。地方高校圖書館通過精準幫扶行動,為農村留守女童提供文化服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yè),也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壯舉。
目前,中國農村依然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必須先行。一個優(yōu)秀的農村留守女童,可以影響幾代人。社會和家長應轉變觀念,給女童足夠的關愛、安全感和歸屬感,幫助其建立正確的認知,培養(yǎng)良好的性格,樹立新時代女性觀:獨立、自信、有較強的事業(yè)心、責任心和上進心,勇于追求幸福,敢于挑戰(zhàn)自我,不受傳統(tǒng)束縛,善待自己。
地方高校圖書館利用地方高校教師教育資源,針對不同女童的特殊需求,提供文化服務。給予免費課業(yè)輔導;利用暑假“大學生三下鄉(xiāng)活動”對留守兒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青春期的孩子傳授生理衛(wèi)生知識;教會其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教會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生活習慣;培養(yǎng)社會交往能力;加強自我認識,增強自信心自尊心。也可以通過QQ、微信等方式實時開展個性化服務。
農家書屋是指建立在行政村的、由農民自己管理的、為農民提供實用的圖書報刊及其他載體形式信息資源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其目的是滿足農民群眾最基本的文化需要。[4]我國為農家書屋建設已經累計投入了60多億元,建成各類農家書屋約39萬家,惠及幾億群眾[5]。到目前為止,已基本實現了村村都有農家書屋。但農民讀者并不多,有的只是用來應付上級部門評估、檢查的“形象工程”[6]。地方高校圖書館可在農村書屋的基礎上,協(xié)同做好文獻資源建設和管理工作。一是加大文獻經費投入,由政府牽頭,同時爭取社會捐助,政府必須是投資和建設的主體。二是科學選址、合理布局。充分考慮村民看書的便利性,盡量把書屋建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地方。三是文獻資源購置嚴格把關。農村書屋的書刊不能只依賴新聞出版部門統(tǒng)一配送,應考慮農民的實際需要和地方特色,貴在有用,加大兒童讀物采購量。四是幫助培訓有一定文化素養(yǎng)的人對農家書屋進行科學管理。
[1]段成榮,楊舸.中國農村留守女童狀況研究[J].婦女研究論叢,2008(6):18-25.
[2]新華網.透視中國農村2800萬“留守女童”生存現狀[EB/OL].[2015-08-15].http://edu.sina.com.cn/zxx/2015-08-15/1511481170.shtml.
[3]袁貴仁.發(fā)揮教師教育優(yōu)勢加快師范院校發(fā)展——袁貴仁副部長在2005年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咨詢委員會師范組會議上的講話[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05(11):31-35.
[4]戴志敏,洪華俏.國內外農家書屋研究現狀述評[J].農業(yè)網絡信息,2016(12):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