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秀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云南德宏 678400)
高校貧困生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自2007年以來,我國出臺了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學費補償貸款代償、校內(nèi)獎助學金、勤工助學、困難補助、伙食補貼、學費減免、“綠色通道”等多種方式的資助政策,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助學體系,目的是更好地解決貧困學生的上學難問題,充分發(fā)揮高校資助育人的功能。
當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初具規(guī)模,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但是,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依然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高校對于資助育人工作的宣傳力度不夠,宣傳覆蓋面狹窄,知曉度很低,大學生對于資助政策了解得很膚淺、不清晰、不透徹,導致在認識層面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高校側重于對貧困大學生物質層面的幫助和扶持,但缺乏精神的輔助和支持,資助和教育二者之間存在著脫離,個別大學生會產(chǎn)生理所當然的情緒,不思進取,甚至有些大學生為了獲得學校的資助,弄虛作假,偽造家庭困難證明,騙取高校的幫扶,種種現(xiàn)象表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待于加強和提升。同時,高校在家庭困難學生申報和認定過程中存在著漏洞,沒有很好地層層把關、實地調研,導致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存在著各種問題。因此,高校在加強資助育人工作的同時,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社會貧富懸殊問題依然存在,受到多元文化思想的影響,社會功利主義思潮泛濫而且人心浮躁,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員,不免價值觀念歪曲、責任意識淡薄,誠信意識淡化,導致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存在大學生弄虛作假的現(xiàn)象發(fā)生。目前,獎學金的評定、助學金的發(fā)放等成為高校資助工作的重點,卻忽視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物質的幫扶、卻忽視了精神上的幫助,導致大學生誠信缺失、責任意識淡薄、感恩意識淡化、自強自立意識匱乏,給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帶來很大的困難。高校關于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的體制機制不完善,缺乏相關的監(jiān)督和保障制度,只適用于眼前的測評,不適合于長遠的規(guī)劃和發(fā)展,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制度還需要不斷地加強和完善。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主要是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從經(jīng)濟層面給予困難學生物質上的幫助,徹底解決困難家庭的大學生上學難問題。同時,高校注重思想層面的引導,引導貧困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克服因貧困導致的自卑、自棄等心理問題,更加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修養(yǎng)、明確學習目標和人生奮斗方向,戰(zhàn)勝暫時的困難,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和昂揚的斗志投身于大學的學習中來,為今后步入社會成為國家之棟梁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出發(fā)點是通過物質幫助傳遞人文關懷,更好地實現(xiàn)貧困大學生健康成長。高校在加強資助的同時,更應該充分體現(xiàn)育人的功效。高校應該幫助大學生解決思想上的困惑和包袱,幫助大學生克服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礙,樹立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和堅強的意志品質,從思想上戰(zhàn)勝困難,用堅定的理想信念、優(yōu)秀的品質引領大學生奮發(fā)圖強。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資助育人工作緊密的契合,使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回歸現(xiàn)實,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用性。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不僅是幫助貧困學生克服經(jīng)濟方面的困難,還應該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同學相處彼此不是貧富之間存在的差距和成見,而是真誠友善、團結友愛、互相扶持、和平相處。高校通過資助育人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解決貧困學生的經(jīng)濟困難和心理疏導問題,使貧困學生能夠無憂無慮的投身大學學習中來,同時,高校弘揚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構建文明和諧校園新風尚,營造一個團結進取、青春活力、溫馨祥和的和諧校園。
高校在資助育人工作中,要不斷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誠信教育的力度。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誠實信用關乎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高校在加強資助育人工作中,大學生的誠信狀況直接影響了資助育人工作開展的實效性。只有大學生如實的申報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高校才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家庭貧困程度做出真實的預判,讓真正需要幫助的貧困學生得到必需的幫扶,真正實現(xiàn)高校開展資助育人的目的。同時,高校將誠信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中,誠信應考、誠信待人,做事講信用成為不變的法則,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政治修養(yǎng)。針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高校要建立相關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評價機制和體制,建立舉報制度和監(jiān)督制度,不斷加強監(jiān)督和指導,使需要幫助的貧困學生切實受益。
高校在加強資助育人工作中,要不斷強化大學生勵志教育,使大學生從內(nèi)心產(chǎn)生強烈的自信心和認同感。高校選取一系列典型和鮮活的事例和普通而平凡的事跡,通過先進先進事跡報告會、主題演講等多種形式,啟發(fā)大學生的心智,幫助學生走出家庭貧困的陰影,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貧困只是暫時的、短暫的,貧困學生通過學校的幫扶可以解決上學難的問題,而且貧困學生可以通過勤工儉學、課外兼職、做家教等方式擺脫經(jīng)濟拮據(jù)的狀況。因此,高校將加強資助育人工作與強化勵志教育緊密結合,不斷激發(fā)大學生的積極進取和求實精神,克服觀念上的等靠思想,真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而且?guī)椭髮W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真正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高校在加強資助育人工作中,要不斷增強大學生感恩教育,使大學生心中充滿一顆感恩之心,感謝家庭、學校、社會的培養(yǎng)和幫助,大學生畢業(yè)后步入社會,更好地回饋社會,滿懷激情地切身投入國家建設中來。高校感恩教育成為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之一。高??梢酝ㄟ^宣傳欄、校園局域網(wǎng)、學校網(wǎng)站等多種媒介宣傳和弘揚感恩意識,加強感恩教育,將感恩之心傳遞到每一位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感謝父母、老師、同學、朋友的關愛。特別是受到資助的貧困學生,貧困并不是弱勢,而是要轉化成為不斷努力進取的動力和源泉,激發(fā)學生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資助育人工作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綜上所述,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不只是資助幫扶的任務,而且重點在于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資助育人,解決困難學生上學難的問題,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同時培養(yǎng)大學生誠信意識、感恩意識、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幫助學生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擺脫困難、提升認識,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精神和自強不息、頑強進取的品格,為困難學生營造一個青春活力、寬松舒適的校園環(huán)境,促進貧困學生健康成長,推動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