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軼美,劉 霄,韓 毅,李曉燕,鄧 毅,周 瑾,王 冰
(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21)
急性腦梗死是神經(jīng)內(nèi)科多發(fā)病與常見病,其發(fā)病率、病死率和致殘率均較高,且多伴有不同程度認知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1]。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急性腦梗死主要有動靜脈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環(huán)、神經(jīng)保護等治療方法,但治療效果差強人意[2]。研究發(fā)現(xiàn),應用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治療本病,能發(fā)揮活血散瘀、消炎鎮(zhèn)痛之功效,在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變學、增加腦血流量、清除自由基、保護腦組織等方面療效肯定[3]。本研究觀察了丁苯酞聯(lián)合血塞通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及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10和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6年11月我院診治的9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診斷標準依據(jù)《2010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4]中相關標準,同時經(jīng)腦MRI或CT明確有急性梗死病灶,證實有認知功能障礙。所有患者年齡35~75歲;首次發(fā)病,起病時間8~72 h;無意識水平下降;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發(fā)病后已接受抗凝藥、抗血小板藥等腦梗死藥物治療者;頭顱CT明確有硬膜外血腫、腦室出血、顱內(nèi)血腫和出血性腦梗死等顱內(nèi)出血性疾病者;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者;重度意識障礙者;嚴重高血壓者;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出血傾向者;近2周內(nèi)有感染性疾病或并發(fā)肺炎、高熱等嚴重感染者;心、肝、腎功能障礙或伴有其他嚴重全身性疾病者;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內(nèi)分泌疾病者。將9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齡38~75(58.47±6.13)歲;病程6~72(29.85±3.42)h;梗死部位:基底節(jié)23例,丘腦14例,腦葉8例,小腦4例。研究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齡37~75(57.82±5.98)歲;病程6~72(29.47±3.36)h;梗死部位:基底節(jié)22例,丘腦13例,腦葉9例,小腦5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2組均給予不同劑量脫水劑(甘油果糖、甘露醇、呋塞米等)、調(diào)節(jié)血糖、胃黏膜保護劑、控制血壓和對癥支持等綜合基礎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丁苯酞軟膠囊(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299,規(guī)格:0.1 g/粒)口服,每次2粒,每天3次,持續(xù)治療14 d。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血塞通注射液(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3021499,規(guī)格:100 mg/劑)400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持續(xù)治療14 d。
1.3觀察指標 ①記錄2組治療前后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評分和蒙特利爾認知功能評估量表(MoCA)評分以評定認知功能變化情況。其中MMSE評分包括地點定向力、時間定向力、注意力及計算力、即刻記憶、語言能力、延遲記憶、視空間、語言能力8項內(nèi)容,共30個題目,總分0~30分。MoCA評分包括視空間能力、短時記憶與延遲回憶、注意力、執(zhí)行功能、工作記憶、計算力、時間和地點定向力、語言能力8個認知領域,總分0~30分。認知功能損害越嚴重則評分越低。②抽取2組治療前后清晨空腹3 mL靜脈血,分離血清,置于-20 ℃冰箱中待測,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檢測血清TNF-α、IL-10和NSE水平。③統(tǒng)計2組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以評定日常生活功能情況。
2.12組MMSE評分和MoCA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MMSE評分和MoC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2組MMSE評分和MoCA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2.22組TNF-α、IL-10和NSE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TNF-α、IL-10和NSE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2組TNF-α和NSE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均<0.05)、IL-10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組TNF-α和NSE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IL-10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2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和MoCA評分比較分)
表2 2組治療前后TNF-α、IL-10和NSE水平比較
2.32組ADL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ADL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炎癥反應在急性腦梗死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出現(xiàn)組織缺血后,機體將會“瀑布式”激活和釋放多種炎性因子,從而導致白細胞聚集于微血管內(nèi),炎癥遞質(zhì)被釋放出來,造成組織水腫[5]。同時受損腦組織中有大量中性粒細胞聚集,釋放溶酶體酶,破壞組織蛋白水解性,發(fā)生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引起自由基過量,使細胞膜結構和功能受到抑制,加重腦細胞損傷,而病灶區(qū)位于基底節(jié)和丘腦較其他部位更易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6]。TNF-α是依賴于活化的巨噬和單核細胞產(chǎn)生的重要炎癥遞質(zhì)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血管通透性,提高靶細胞對多種細胞因子的反應性,在炎癥級聯(lián)反應中處于核心地位,能促進炎癥反應,加重損傷組織細胞[7]。IL-10是由B細胞、T細胞和單核細胞等分泌的重要抗炎因子,能抑制產(chǎn)生TNF-α、IL-6等炎癥因子,在急性腦梗死時具有保護腦細胞和營養(yǎng)神經(jīng)細胞作用[8]。NSE是一種存在于大腦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細胞和神經(jīng)元的特異性糖原酵解酶同工酶,在急性腦梗死出現(xiàn)后,神經(jīng)元漿膜發(fā)生結構缺失和功能紊亂,破壞了細胞膜完整性,神經(jīng)元受損而釋放出NSE進入腦脊液,并經(jīng)過腦血屏障到達血液循環(huán),故血清NSE水平能反映出大腦損傷范圍以及神經(jīng)元損傷程度[9]。
表3 2組治療前后ADL評分比較分)
丁苯酞為新型腦保護藥物,是由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消旋體,其能增加缺血區(qū)血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及能量代謝,降低細胞內(nèi)鈣濃度和花生四烯酸含量,抑制釋放谷氨酸,減少生成自由基,增強抗氧化酶活性[10]。同時還能促進線粒體增殖,維持線粒體結構完整,使線粒體復合酶Ⅳ活性增強,從而在治療急性腦梗死時,具有改善癥狀體征、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減輕炎癥反應等作用[11]。
根據(jù)急性腦梗死臨床癥狀可將其歸屬于祖國醫(yī)學“中風病”范疇,正如《靈樞·刺節(jié)真邪論》中記載:“虛邪偏客于半身,其入深,內(nèi)居營衛(wèi),營衛(wèi)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fā)為偏枯”,指出“內(nèi)虛邪中”為“中風病”病因病機,在《素問·調(diào)經(jīng)論篇》曾提及:“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返則生,不返則死”,強調(diào)瘀血既為本病致病因素,也是重要病理產(chǎn)物[12]?,F(xiàn)代中醫(yī)認為,本病根本病機是氣滯血瘀,多因素體正氣不足、氣血虧虛,導致血脈運行不暢,氣滯血瘀,瘀阻脈絡,氣血不通,清竅受阻,腦失所養(yǎng),腦髓不充,蒙蔽神明,引發(fā)諸癥[13]。中醫(yī)認為“氣滯則血瘀”“氣行則血行”“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賴血載,血賴氣行”,故在臨床治療中應以活血化瘀、開竅通絡為基本治法。本研究所用血塞通注射液是從三七中提取的中藥液體制劑,其主要活性成分為三七總皂苷,能起到活血祛瘀、疏通經(jīng)脈之功效[14]?,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三七具有活血散瘀和止血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對治療腦血管疾病能發(fā)揮良好療效;血塞通注射液能增強機體功能,提高血漿纖溶酶原激活物活性,降低纖維蛋白原含量,減小全血黏度,促進纖溶,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形成血栓;同時血塞通注射液還能清除自由基,降低腦耗氧量,提高細胞內(nèi)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從而保護腦細胞[15]。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MMSE評分、MoCA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TNF-α和NSE均顯著低于對照組、IL-10顯著高于對照組;ADL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丁苯酞聯(lián)合血塞通治療急性腦梗死,能明顯提高患者認知功能,改善血清TNF-α、IL-10和NSE水平,增強日常生活功能。
[1] 欒麗芹. 急性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5,18(3):45-47
[2] 鄒蓉,劉朝霞,曲曉寧,等. 超選擇性動脈溶栓與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對比[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5,23(8):47-50
[3] 劉培鳳,劉啟華,凌江紅,等. 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治療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系統(tǒng)評價[J]. 中成藥,2016,38(1):38-46
[4]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 2010年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J]. 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13,20(8):10-16
[5] 張作念,王志曄,顧偉,等.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炎癥因子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性質(zhì)關系的臨床研究[J]. 重慶醫(yī)學,2016,45(10):1375-1377
[6] Ignatowski TA,Spengler RN,Tobinick E. Authors’ reply to whitlock:perispinal etanercept for post-stroke neurological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scientific rationale and current evidence[J]. CNS Drugs,2014,28(12):1207-1213
[7] 管得寧,胡亞男,張揚,等. 強化降脂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炎癥因子、纖溶系統(tǒng)的影響[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6,22(16):1887-1890
[8] Worthmann H,Tryc AB,Dirks M,et al. 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 interleukin-10, interleukin-6 and C-reactive protein blood level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infection[J]. J Neuroinflammation,2015,12(1):13
[9] 李軍,劉存勇. 天丹通絡膠囊聯(lián)合華佗再造丸對急性腦梗死患者NSE、AIP及NIHSS的影響[J].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7,19(1):61-63
[10] 宋軼群,劉梅,于廣. 丁苯酞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和血清學指標的影響及二者相關性分析[J]. 中國藥房,2017,28(2):243-246
[11] 蘭朝陽,張淑紅. 丁苯酞聯(lián)合銀杏葉對急性腦梗死血液流變學指標和血脂水平的影響及療效觀察[J].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5,33(7):1759-1761
[12] 盧志剛,劉蕓. 醒腦開竅法對急性腦梗死血瘀證患者神經(jīng)保護作用和對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J].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6,34(9):2178-2180
[13] 馮容,張欣,陳永斌. 龍蛭湯對氣虛血瘀證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及作用機制研究[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6,23(3):225-227
[14] 李春雷,張峰,黃川鋒. 血塞通注射液聯(lián)合蘇合香丸治療腦梗死急性期的臨床研究[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15):1350-1352
[15] 李若林,葉子明,凌志安. 血塞通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細胞免疫功能和超敏C反應蛋白影響的研究[J].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2(5):758-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