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韋郵報》3月3日文章,原題:中國正在改變非洲政權? 在津巴布韋發(fā)生導致穆加貝結束在該國37年統(tǒng)治的政變后,有關中國影響這場政權變動的說法曾甚囂塵上,尤其是西方媒體。法國《世界報》近來有關所謂中國“監(jiān)聽”非盟總部的報道更是加劇這種猜疑。那么,中國真的正影響非洲政權變動嗎?對該復雜問題的簡短答案是“不”。就通過軍事手段或秘密支持反對派以影響非洲國家政權變動而言,中國既無這么做的“本錢”,亦無如此行事的“意愿”。
首先,中非團結是建立在相互理解以及對新帝國主義和干涉他國內(nèi)政行為的共同憎惡等基礎之上。正如北京所言,與許多非洲國家一樣,中國也曾遭受外國侵略與殖民、半殖民統(tǒng)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非關系的基石。其次,中國并未與非洲任何國家、政權或領導人達成正式或非正式安全合作協(xié)定。中共與非洲各國政黨的高層交往及合作或中非軍事交流,都不構成中國將在這些政黨遭受其國內(nèi)威脅時予以保護的承諾。第三,中非之間加強合作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例如中國在吉布提設立其首個在非軍事基地,并不確保中國支持(特定)政權。其實中國在非洲的軍事存在仍局限于反海盜、維和與保護其在國外的公民與資產(chǎn)。中國軍隊在戰(zhàn)略上支持或保護非洲某個政權的可能性不大。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深知其在非洲實力和影響力的局限性。盡管一些政權宣稱沿襲中國模式——埃塞俄比亞自稱“非洲的中國”——中國人目前并無改變非洲政權甚或按其自身形象“澆鑄”現(xiàn)有政權的能力。就非洲各國的反對運動來說,所謂北京幫助政變策劃者的傳言已催生出一種印象,即中國或?qū)⒅С址磳ε伞5@并非理性期待,中國通常只與執(zhí)政黨來往以保護其利益——主要在經(jīng)濟領域——的做法更明智。
事實上,非洲的反對派領導人大多發(fā)現(xiàn)西方更接受他們,尤其是在其對手被視為獨裁者或正遭受制裁之際。即便不轉向前殖民列強,他們也會將其視線投向南非等地區(qū)強國。在所有相關案例中,中國的實力并不在于干涉,而是在于使非洲國家的政治對手都努力爭取北京支持?,F(xiàn)有政權需要中國提供經(jīng)濟、外交和政治支持,而那些通常親西方且反華的反對黨在上臺后很快就意識到其國家依賴中國。
從全局來看,中國聚焦于強化中非長期戰(zhàn)略關系,因此愿意摒棄在非洲策劃政權變更的誘惑。正如北京的立場所顯現(xiàn)的那樣,中國堅信其有能力與非洲任何政權開展合作,因為中國正越來越成為非洲國家獲得發(fā)展資金的支配性選項。對北京來說,可能壓根沒有干涉非洲政權變動的必要性。▲
(作者奧伯特·霍德茲,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