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晨芳
(三明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福建 三明 365000)
2017年全國乙卷理綜第34題試題如下.
【例1】[第34題(1)]如圖1(a)所示,在xy平面內(nèi)有兩個沿z方向做簡諧振動的點波源S1(0,4)和S2(0,-2).兩波源的振動圖線分別如圖1(b)和(c)所示.兩列波的波速均為1.00 m/s.兩列波從波源傳到點A(8,-2)的路程差為______m,兩列波引起的點B(4,1)處質(zhì)點的振動相互______(填“加強”或“減弱”),點C(0,0.5)處質(zhì)點的振動相互______(填“加強”或“減弱”).
圖1 例1題圖
參考答案:2,減弱,加強.
【例2】[第34題(2)]如圖2所示,一玻璃工件的上半部是半徑為R的半球體,O點為球心;下半部是半徑為R,高為2R的圓柱體,圓柱體底面鍍有反射膜.有一平行于中心軸OC的光線從半球面射入,該光線與OC之間的距離為0.6R.已知最后從半球面射出的光線恰好與入射光線平行(不考慮多次反射).求該玻璃的折射率.
圖2 例2題圖
參考答案:如圖3所示,根據(jù)光路的對稱性和光路可逆性,與入射光線相對于OC軸對稱的出射光線一定與入射光線平行.這樣,從半球面射入的折射光線,將從半徑圓柱體底面中心C點反射.
圖3 光線分析
設光線在半球面的入射角為i,折射角為r.由折射定律,有
sini=nsinr
(1)
由正弦定理,有
(2)
由幾何關(guān)系,入射點的法線與OC的夾角為i.由題設條件和幾何關(guān)系有
(3)
式中L是入射光線與OC的距離.由式(2)、(3)和題給數(shù)據(jù)得
(4)
由式(1)、(3)、(4)和題給數(shù)據(jù)得
2017年全國乙卷理綜第34題的(1)、(2)兩問(本文稱為例1和例2)是比較“接地氣”的、貼近學生思想與復習實際的常規(guī)基礎題.例1填空題考查反向干涉,例2是玻璃工件的折射率求解問題.試題推陳出新,在常見光的干涉振動強弱的條件上做文章,將常見的以文字直接告知的同頻同向條件,巧妙地改編成以兩波源的振動圖像呈現(xiàn).考生要正確解答,必須從振動圖像中獲取兩波源是同種頻率、振動步調(diào)相反的關(guān)鍵信息.這題看似貌不驚人,卻考出考生的真才實學與關(guān)鍵能力.那些死記硬背的考生紛紛“安樂死”.例2以玻璃工件特殊情況只考慮發(fā)生一次反射這種典型光路模型為背景,考查考生能否具有對稱性思想,能否運用對稱性與光路可逆要求確定反射點位置.并考查考生能否運用數(shù)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本題解法開放、多元,考生可以從不同角度,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差化積公式確定折射角的正弦值問題.求解中確定折射角的正弦值加入了繁雜的數(shù)學計算,對數(shù)學不好的考生會“土崩瓦解”.本大題的這樣的難度設計,考生的得分會呈現(xiàn)堆積的“極化”特征,不太會讓分數(shù)拉開檔次,能得分的大家都會做,有難度部分能完全做對的又不太多,成績的量子化分布明顯.
例1考查對波的干涉及振動圖像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知道并理解波的干涉產(chǎn)生的機理、相應規(guī)律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中等難度.
考點:波長、波速和頻率(周期)關(guān)系Ⅱ;
簡諧運動的圖像Ⅱ;
波的干涉Ⅰ.
考核能力:理解能力、運用圖像分析物理問題的能力.
考生出現(xiàn)的典型錯誤有:
對例1第一空求波傳播的路程差錯誤較多,答案集中在32,0.32,0,6,16等.對兩波源傳播到A路程差理解錯位有:
(1)理解為振動的路程差,答案填32,0.32.
(2)理解為振動的位移差,答案填0.
(3)理解為振幅差,答案填16.
(4)理解為波源隨波一起移動的結(jié)果, 答案填
(5)對波源的傳播形式不明,理解為質(zhì)點直線追及差,答案填6.
第二空、第三空在判斷兩確定位置的振動強弱時,不會從振動圖像中獲取同頻反向的關(guān)鍵信息,憑記憶條件反射判斷答案為加強、減弱,反映出考生的解題素養(yǎng)有所欠缺.
例2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考查考生對于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等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難度適中.
考點:光的折射定律Ⅱ,折射率Ⅰ.
考核能力:建模能力、運用數(shù)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考生出現(xiàn)的典型錯誤有:
(1)光路圖畫錯.一是反射部位理解為在圓柱體的上表面;二是圖中畫出了多次全反射;三是反射點偏離對稱中心點.
(3)理解有出入.將入射角與折射角誤認為是與邊界的夾角.另外,不少考生讀題時看到只考慮一次全反射,誤認為就是發(fā)生全反射而導致一入手解答就錯誤.
(4)運算不過關(guān).大量的考生在求解折射角的正弦值時,要么無從下手直接“崩潰”;要么不會使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和差化積公式進行運算.有的考生在求解底邊反射角的正弦值時,處理成sinα≈tanα.
本題中畫光路圖出錯的考生,干擾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題目條件嚴密性、表達方式與考生常見的方式有出入,也可能是原因之一.考場上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考生對題目的理解可能存在的質(zhì)疑也是影響因素之一.考生可能產(chǎn)生的疑問有:
一是玻璃工件的上部分是半球體,下半部分是圓柱體,它們是同種材料的玻璃嗎?上、下部分是一體的還是組合體呢?
二是利用對稱性的思想畫出光路圖的依據(jù)是什么?如何排除其他可能的光路?
這里不僅考生會質(zhì)疑,許多一線的教師也認為底面的反射點可以偏離中軸線,并求出相應的玻璃折射率為1.43~1.57的區(qū)間段.并有一種特殊情況是直上直下i=0的情況,對應的玻璃的折射率為1.高中階段認為玻璃的折射率n>1,故排除直上直下的情況.當1.43 (1)精準教學.振動與波動的專題教學不能放松.要有效突破學生的理解偏差.部分試題盡管題目難度較大,但是總體還是依托基礎,絕大部分考核是高一、高二的“童子功”.所以要強化核心素養(yǎng)在各學段的教學研究,做好精準教學,重視學生的自我實踐、自我融會貫通. (2)精準訓練.試題解答中有不少考生是因非智力因素而導致的失分.所以應加強審題訓練、加強規(guī)范訓練、加強情境訓練等.加強光路作圖的習慣培養(yǎng);加強書寫有效得分的公式訓練指導;加強必要文字、角標、作圖的備注說明訓練;加強幾何關(guān)系、三角函數(shù)關(guān)系、正余弦定理等必要的數(shù)學運算技巧的訓練等.4 教學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