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 丞 楊 丹 史東林(.河北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河北 石家莊 0500;.首都體育學院 北京 00000)
在長期的低溫條件下參加滑雪運動,可以改善人體各系統(tǒng)的機能、增強人體耐寒能力及增加機體免疫力。在保持體溫及運動的雙重刺激下,會促進新陳代謝加快,使人體內多余的脂肪大量消耗,起到減脂塑身的作用。另外由于滑雪是全身性運動,所以它還可以改善肌肉協(xié)調能力,提高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與抑制轉換能力。鼓勵人們自我挑戰(zhàn);滑雪運動可以充分挖掘人體潛能,挑戰(zhàn)自我極限,可以成為喜歡冒險人的極限運動。滑雪項目種類繁多,運動形式多樣,可以適合不同愛好者。人們可以選擇適合人體結構的雙雪板,也可以選擇雙腳踏在一只雪板上的雪上沖浪??梢赃x擇風馳電掣的速度,也可以選擇高超的花樣技巧。滑雪場大都遠離城市的喧囂,滑雪可以使人們投身于銀裝素裹的大自然中,呼吸流動的清新空氣,消除因競爭激烈、快節(jié)奏的現代生活而造成的疲勞。
運動損傷在滑雪運動中是比較常見的,滑雪愛好者和滑雪指導員需要了解常見損傷的發(fā)生機理、應急措施和預防手段都是必要的。滑雪項目發(fā)展至今,其場地設施和雪具等器材的日臻趨于完善,已經明顯改善了滑雪運動舒適度,并降低了危險發(fā)生的風險;可由于滑雪具有高速滑行,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的特點,導致其發(fā)生運動損傷的風險還是很高。在雪道的滑行過程中,滑雪者自己摔傷和與他人在相撞導致的損傷是造成絕大部分中級和低階滑雪者發(fā)生損傷的原因;從其他角度看,造成滑雪者發(fā)生損傷的原因有其自身的主觀因素,也有場地、器材、天氣等客觀方面的原因。
滑雪運動一般可分為高山滑雪、北歐式滑雪和自由式自由滑雪。其中高山滑雪是在雪坡上進行滑降運動,其技巧中的直降、橫渡和轉彎都有很大的運動損傷發(fā)生風險。而北歐式滑雪包括越野滑雪和滑雪跳躍,其中越野滑雪是最大眾化的滑雪方式,也是運動損傷的高發(fā)項目。自由式滑雪是,表演者從陡峭而崎嶇不平的雪坡向下滑降一種特技表演,期間還進行了后跳、踢腿,甚至空翻等驚險的特技,損傷發(fā)生率較其他項目高。
在滑雪過程中,運動損傷發(fā)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滑雪者的盲目滑行導致的;例如剛上雪道的初學者一般由于還沒有熟練的掌握如何速度和保護性摔倒等技術時,極容易發(fā)生運動損傷;而已經掌握基本滑行技術的中級滑雪者,由于剛剛掌握滑行技術,但盲目自信的認為滑行水平很高,無法控制過快的滑行速度而導致摔傷,此外,滑雪者在滑行前未進行充分的熱身就開始滑雪運動,也會造成嚴重的運動損傷;摔倒時因佩戴的配飾等導致的皮膚擦傷;當在滑雪前,由于疲勞和休息不足等情況會導致人體反應遲鈍,注意力無法完全集中,身體的協(xié)調性下降等情況,都會導致自己摔倒及于他人沖撞受傷。
雪板上的固定器是關系到滑行安全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固定器本身有自動與雪板分離的功能,以降低滑雪者發(fā)生損傷的風險概率;同時,因為固定器調節(jié)不當而引發(fā)的損傷也時常發(fā)生。當調節(jié)固定器過緊時會使得滑雪者在摔倒后,雪板無法與雪鞋分離;可固定器輕微調節(jié)確會導致雪板很容易從雪鞋上脫落,這都會導致無法完成滑行和極易出現相關運動損傷。這就要求固定器的松緊程度需由專業(yè)人員根據滑雪者個人條件而設定,以保障滑雪者的安全。在滑雪器材中,雪板的長度、彈性、硬度與滑雪者個人情況和雪場情況不符合時,專項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概率就會很高。
場地的安全保護設施不全、無醒目的標志物、雪質差、雪量不足、滑雪軌道不平整等諸多原因都會引起頻發(fā)的滑雪損傷。天氣寒冷,保暖措施不足會引發(fā)凍傷。在天氣條件不好,場地燈光設施不配套的情況下,會引起因滑雪者視野不清晰而導致的撞傷。這就要求除初學者和中高級滑雪者都應在上雪道前了解雪場的危險地段、雪質和雪道情況,也需要滑雪場管理者積極完善滑雪場地的相應設施,以保障滑雪者的安全。
在滑雪過程中,是無法避免摔倒這種情況的,但使用不引起運動損傷的安全摔倒的動作模式確是可行的。在遇到突發(fā)情況時,掌握科學的摔倒方法,可以有效避免運動損傷發(fā)生的概率;與之相反的是如果在正常摔倒過程中,錯誤的自我保護動作模式,會引發(fā)更為嚴重的運動損傷。
由于滑雪者自身的主動保護反應,經常會使得他們的手部在雪場摔倒時直接著地,出現身體上肢部分的骨折與脫臼。其中脫臼的處理原則是及時制動,局部進行冷敷,以防止腫脹和減輕疼痛;并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快送醫(yī)復位,最后外部進行固定。而骨折的處理原則是首先確定骨折部位和使用外部固定,以避免骨折斷面移位,在送醫(yī)后進行斷端復位和有效固定,后期要進行完整的康復訓練來保障骨折位置不出現關節(jié)靈活度、穩(wěn)定性和肌力的功能障礙。
在滑雪運動中,很多技術動作會有膝關節(jié)內扣和長時間半蹲;以及雪鞋固定踝關節(jié)后依賴膝關節(jié)承受很大壓力,雖然保護了踝關節(jié),但這會使得膝關節(jié)發(fā)生扭傷的風險概率很高。而相應的處理原則是損傷發(fā)生后即刻制動固定,就地取材進行冷敷來鎮(zhèn)痛和避免關節(jié)出現腫脹。
滑雪者在受到外界沖撞后,皮膚下軟組織出現的損傷稱為挫傷。處理措施為首先分辨是否為多處損傷還是局部損傷,進行相應簡單處理后的多少情況可以繼續(xù)進行滑雪運動。
肌痙攣,俗稱為抽筋,發(fā)生在較大負荷的訓練和比賽過程中;其產生因素較多,包括外界的低氣溫、人體內無機鹽喪失較多、肌肉疲勞等,在滑雪訓練中,多數的肌肉痙攣發(fā)生在長時間大量訓練后沒有及時補水的情況下。處理原則是原地休息,去除雪具,牽拉和按摩發(fā)生痙攣的肌肉,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和牽拉的力量需逐漸增加。
凍傷多在滑雪者在極低的氣溫下進行滑行時,一般是由于沒有準備夠保暖措施,包括帽子、圍脖和手套等。手足和臉部是凍傷發(fā)生的高發(fā)部位,按照凍傷的由輕到重的不同程度,其臨床表現分別為紅腫、水泡和炎癥。一般處理原則是避免冰敷和手搓發(fā)生凍傷的部位,需用溫水緩緩解凍凍傷部位,并配合恰當的熱身訓練來增加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
預防滑雪運動損傷的首要方法是加強安全宣傳和教育,讓滑雪者意識到滑雪的高風險性,以避免損傷程度的加重和運動損傷發(fā)生的風險性;其次雪場、滑雪者應遵守安全規(guī)范和安全文明行為守則。
(1)雪場應建立健全各項管理規(guī)章制度,各負其責,防止漏洞;保持雪場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警鐘長鳴;定期檢查索道的運轉情況,有問題及時排除;對有安全隱患的器材定期修理和保養(yǎng);在滑行危險的高發(fā)區(qū)放置醒目的安全標志和安全網等安全實用的保護設施;
(2)滑雪者也應遵守文明安全行為守則;如:滑行速度適當,避免超速;進入雪道時,先觀察所處位置上方的雪道,然后擇機進入雪道;應主動避讓他人,其中包括在雪道摔倒后要快速離開所處位置至相對安全的區(qū)域;避免滑行中追逐或“加塞”;需在進入雪道前仔細查驗雪具,特別是固定器;滑雪者需要根據自身真實能力,選擇合適的雪道及滑行路線;位于后方的滑雪者做到盡量保持距離,并不干擾在其之前滑行的滑雪者,在超越前需進行必要的提示;
(3)身體具備良好的體能,在保障滑雪者能夠正確的掌握技術動作的同時,還能夠有效的預防滑雪者發(fā)生運動損傷的風險。需要注意的是滑雪運動需要技能與體能完美結合的運動項目,優(yōu)異的體能狀態(tài)可以使滑雪者在準確、穩(wěn)定、出色地完成各種難度技術動作的同時,有效的避免滑雪運動專項運動損傷的發(fā)生不發(fā)生。在滑雪運動中身體有時會處于失去平衡或高速運動狀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要控制好滑行同樣需要良好的體能,否則就容易發(fā)生損傷。目前國內的體能訓練的理論很多,滑雪項目的練習者需緊密結合專項特點,來選擇可以與之緊密結合的體能訓練手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