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 嵐(云南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91)
體育教學是高校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側重于學生體能的鍛煉與生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隨著“陽光體育”、“全民健身”、“終生學習與全面發(fā)展”等理念的提出,高校體育教學重要性愈發(fā)明顯,提升體育教學質量與效率成為高?,F(xiàn)代化建設關注的重點內容。但是,就體育教學現(xiàn)狀而言,以“實踐”為中心的體育教學,缺乏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導致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的設計與應用,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最終影響教學效果。對此,有必要加強教學交往問題的研究,認知與掌握教學交往缺失形成因素,探尋優(yōu)化構建策略。
要想實現(xiàn)教學交往的有效構建,需對教學交往內涵與特征具有準確而全面的了解。
由“交往”的漢語解釋:“互相來往、互相走到與拜訪”以及英語翻譯:“association”(聯(lián)系)、“associate with”(與……聯(lián)系)、“be in contact with”(與……接觸;與……發(fā)生關聯(lián))可知:“交往”是共同活動下,人與人之間形成的一種互相往來的關系,是進行相互接觸與交流溝通的過程。因此,教學交往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心理溝通的過程。
通常情況下,對教學交往進行劃分,可將其分成“個性交往”、“角色交往”、“群體交往”三種類型。其中“個性交往”是以個體需求、動機、特征等為核心,進行的個性接觸與個性互動影響;“角色交往”是針對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所處的地位,使教師與學生在接觸與交流中,注重角色言行的約束以及有關規(guī)則的遵守;“群體交往”是指教師與學生所處環(huán)境不同,其所扮演的角色及發(fā)揮的作用也不同。故教師與學生需對其所在群體的信念、規(guī)則、標準進行自覺遵循,并在交往過程中,將其進行具體體現(xiàn)。
在實踐教學中重視教學交往,實現(xiàn)教學交往的有效構建,對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就高校體育教學而言,體育教學交往是體育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的互動交流過程。由于體育教學是一門以實踐教學為主,注重學生機能鍛煉,身體素質強化的學科。因此,體育教學交往需從生理與心理兩個層面出發(fā),進行接觸與互動。與此同時,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多元化決定了其教學方式、教學交往的多樣性,因此可通過肢體語言、行為語言、表情語言進行交流與溝通,提升體育教學互動性、開放性,為教學決策、調整、實踐提供信息依據(jù)。
教學經(jīng)驗歸納與總結,發(fā)現(xiàn)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導致教學交往缺失的主要因素有下幾點:
長期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影響,高校體育教學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教學設計過于工具理性化,偏向學生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的傳遞與培養(yǎng)。在此背景下,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占據(jù)主體地位,具有較強的權威性;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處于被動地位,被動的接受知識與技能,缺乏自我觀點、意見的表達。長此以往,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逐漸疏遠,教師與學生無法進行心理上的有效溝通,從而使高校體育教學缺乏生機與活力,最終影響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
“班集體授課”是現(xiàn)階段高校體育教學應用較為廣泛的教學模式,即由一位教師進行班級所有學生的授業(yè)、傳道、解惑。在此過程中,教師無法與班級體中的每個學生進行深入的溝通與交流,導致師與生之間的交往多停留在表面。與此同時,在“一對多”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也同樣受到制約,個體融入集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差,使交流逐漸變得小眾化、疏遠化、復雜化。
教師作為體育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其體育教學理念、體育專業(yè)知識、體育教學方法以及體育教學素養(yǎng)的好壞,直接影響體育教學效果。就教學理念而言,教師教學理念的不同,對“教學交往”的認知也存在一定差異性。例如,在“以教師中心”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通常將自身視為體育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并多采用示范教學法、肢體動作分步講解法等方式進行知識與技能的傳遞,學生多通過“動作模仿”進行知識的理解,并按照“自我認知”進行問題的處理,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身心綜合性的交流與溝通;在“以內容為中心”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多側重于教學內容的傳遞,強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掌握與應用。因此,多采用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式的教學方法進行體育知識與技能的概括、歸納與總結,教學交往多體現(xiàn)在生理交往層面,心理交往相對較少。就教學技能而言,具備高教學技能的教師能夠根據(jù)學生存在的差異性探尋交往切入點,實現(xiàn)與學生的良好互動,并帶動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與討論中,與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反之教學技能低下的教師,其教學方法普遍存在單一性、陳舊性特征,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并從交流與溝通中獲取教學反饋,實現(xiàn)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方法的調整,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針對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缺失的形成因素,結合教學交往內涵與體育教學交往特征,可采用如下措施與方法進行改善,實現(xiàn)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有效構建。
教育本質是教育活動組織開展的最終歸宿,是指導教育行為,促進教學優(yōu)化發(fā)展的根本所在。對此,在構建體育教學交往時,應明確認知高校體育教育的本質,并以此為起點與終點,進行教學設計與實現(xiàn)。由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可知,教育是基于“人”生命發(fā)展的社會活動,教育活動的組織開展強調的是“發(fā)展人、完善人、實現(xiàn)人、成全人”。與此同時,由素質教育改革相關要求與標準可知,高校體育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體育素養(yǎng)、機體體能的培養(yǎng);保證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為體育事業(yè)、體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因此,在進行教學交往構建時,需明確認知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思維與方法”等發(fā)展需求的滿足,并以這些需求為目標,將其滲透到教學實踐中,以促進教學交往效果的優(yōu)化。
教學價值(teaching value)主要是指“在特定教學環(huán)境下,教學主體與滿足其實際需求的教學客體屬性之間的一種關系”。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人作為教學主體,具備生物性與社會性兩種特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既要滿足人生命發(fā)展的需求,也要滿足人生活活動的要求。對此,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價值應從“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轉化為“人的培養(yǎng)與塑造”。并在此價值指導下,確定多元化教學目標,實現(xiàn)體育教學過程中,知識傳遞、技能強化、情感思維發(fā)展、意志提升等的有效融合,使處于表層的教學交往,深入心靈溝通中,提升體育教學交往效果。
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一定程度上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相對較大。良好、自由的交往環(huán)境與氛圍,有助于促進學生思想與觀念的形成、傳遞與表達,實現(xiàn)教學交往效果的優(yōu)化。現(xiàn)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尚未真正營造出思想自由的交往環(huán)境與氛圍。追其原因,一方面,“講話式”教學模式仍是高校體育教學所應用的主要模式,教師以其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技能的權威性,成為教學活動的霸權者,引領者學生的思維與行動,忽略了學生思想、意見、觀點的表達,形成不平等、信息不對稱教學交往環(huán)境與氛圍;另一方面,社會信息化發(fā)展背景下,文化思潮的多元化發(fā)展,對學生思想、學生價值觀念以及學生情感思維帶來了沖擊與影響,學生對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自身觀點的自由表達。當教師無法及時掌握學生思想變化,了解學生學習需求時,將嚴重影響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對教學活動產生厭惡、不滿等負面情緒。對此,高校體育教學應將“講話式”教學模式轉化為“對話式”教學模式,根據(jù)學生需求與教學要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思想自由交往環(huán)境與氛圍,給予學生暢所欲言的空間與平臺,增強教學開放性、趣味性,提升教學生命活力,實現(xiàn)教學交往的有效構建。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也是教學交往的另一主體。因此,要想實現(xiàn)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有效構建,應注重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促進其在教學活動中引導作用的充分發(fā)揮,使之能夠帶動學生參與到“話題”中。對此,高校應完善體育教師教育培訓機制,通過教育培訓提升教師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技能,促進先進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的滲透與應用;通過組織開展教學研討活動、教學交流活動,豐富教學經(jīng)驗,認知與改善教學問題。同時,教師應樹立終身學意識,在不斷學習中,認知到教學交往的重要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強體育教學的互動性與開放性,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
制定是指導與規(guī)范人行為的重要舉措,科學制度的制定對加強人對事物以及行為的認知、理解,推動人行為的創(chuàng)新,具有積極影響作用。對此,在構建高校體育教學交往時,應遵循“剛柔并濟”原則,進行教學制度的制定,明確體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平等關系,凸顯學生在體育學習的主體地位,為高校體育教學交往打造和諧氛圍。
總而言之,教學交往是實現(xiàn)高校體育教學開放性、個性化發(fā)展的重要手段與途徑,是構建開放互動型體育教學模式的基礎所在。高校在現(xiàn)代化建設與發(fā)展過程中,應明確教學交往的重要性,掌握教學交往缺失影響因素,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與方法進行處理,實現(xiàn)教學交往有效構建,更好的推動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