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飛
(合肥市雙風高級中學 安徽合肥 231131)
研究對象來自合肥市雙鳳高級中學的高三學生。根據1600米跑測試成績,將成績大于8′30″的男生和成績大于11′的隨機分為個性化教學實驗組(S組)和基礎教學模式組(J組),其余學生作為選修模式教學模式組(X組)?;厩闆r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表
1.2.1 教學方案
以改善和提高心血管、呼吸、內分泌等系統的功能,預防和治療心血管、呼吸、內分泌等系統的慢性疾病,保持身心健康和理想體重為目標。運動方式以周期性耐力運動為主,如步行、登山、跳繩、騎自行車或功率車、跑臺等技術動作要求不高的運動項目;運動強度以次最大心率為基點(195—年齡),持續(xù)時間為除去準備活動和整理運動,鍛煉者運動時間控制在前8周30分鐘,后8周50分鐘,共16周;每周1次體育課外,還應該安排2次課余體育鍛煉,建議學生下午4~5點或者早晨進行40~60分鐘運動。相同受試者的同一指標實驗前后測試由同一人完成。
1.2.2 統計方法
全部數據處理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各實驗數據以平均值(X)±標準差(S)表示,訓練前后數據差異用pair-T檢驗分析,組間數據差異用ANOVA檢驗分析,顯著性水平用P<0.05或P<0.01表示。
表2 S組男生增耐力個性化教學實驗組
表2表明,訓練前各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增耐力個性化教學后,平衡能力、雙足閉眼、左腳睜眼指標有顯著性差異(P<0.05),重心搖擺速度減小,平衡能力增加;增耐力個性化教學后,雙足睜眼、右腳睜眼、線步睜眼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是它們的重心搖擺速度減小,平衡能力都有所增加。
表3 S組女生增耐力個性化教學實驗組
表3表明,增耐力教學前各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增耐力個性化教學后,平衡能力、雙足閉眼、左腳睜眼、線步睜眼、雙足睜眼指標有顯著性差異(P<0.05),重心搖擺速度減小,平衡能力提高。增耐力個性化教學后,右腳睜眼無顯著性差異(P>0.05),重心搖擺速度減小,平衡能力有所增加。
表4 X組男生增耐力教學基礎教學組
表4表明,教學前線步閉眼顯著性差異(P>0.05);教學后平衡能力、線步睜眼指標有顯著性差異(P<0.05),重心搖擺速度減小,平衡能力增加。教學后雙足睜眼、雙足閉眼、左腳睜眼、右腳睜眼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重心搖擺速度均減小,故平衡能力都有所增加。
表5 X組女生增耐力教學基礎教學組
表5表明,教學前各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教學后平衡能力、左腳睜眼、右腳睜眼、線步睜眼指標有顯著性差異(P<0.05),平衡能力得分提高,其他重心搖擺速度均減小,平衡能力增加,教學后雙足睜眼、雙足閉眼無顯著性差異(P>0.05),雙足睜眼重心搖擺數值下降,平衡能力增加,雙足閉眼重心搖擺數據增大,平衡能力有所增加。
表6 J組男生增耐力教學選修教學模式組
表6表明,教學前各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教學后平衡能力、右腳睜眼、線步睜眼指標有顯著性差異(P<0.05),平衡能力得分提高,其他指標數值減小,平衡能力提高,教學后雙足睜眼、雙足閉眼、左腳睜眼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其重心搖擺速度均減小,平衡能力增加。
表7 J組女生增耐力教學選修教學模式組
表7表明,教學前各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教學后平衡能力、線步睜眼指標有顯著性差異(P<0.05),平衡能力數值提高,平衡能力增加,教學后雙足睜眼、雙足閉眼、右腳睜眼、左腳睜眼,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其重心搖擺速度均減小,平衡能力均有所增加。
平衡是人體重要的生理機能,增耐力教學對平衡能力有提高的作用,運動可以增加骨骼肌的質量,骨骼肌是組成肌肉群的重要部分,提高神經系統的靈敏性,從而加強平衡能力,所以運動可以增強平衡能力[5]。運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人體心血管和內臟器官功能的重要標志,各高校采用不同的練習手段來提高大學生的耐力,以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6]。作者田霞等人對平衡能力的影響因素的研究,認為平衡能力又受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視覺、前庭覺、本體感覺、肌力等,運動則需要這些因素來維持,因此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平衡影響著運動的能力,運動也可以提升平衡能力[7]。作者雷雨對體操運動員平衡木成績與平衡能力的影響進行實驗,他們的研究目的是運動對平衡能力的影響,實驗方式也是通過增耐力訓練,研究運動員的靜態(tài)平衡能力。他們的實驗結論為,運動員的平衡能力的增加,是通過增加耐力的訓練而提高的[12]。該結論與我們討論的增耐力教學對中學生平衡能力的影響的結論不謀而合,增耐力教學對大學生平衡能力是有影響的。
本研究為了比較各組之間的差異,在做單因素分析統計時,把個性化教學模式組、基礎教學組、選修教學模式組三大組依據性別分為男女兩大組,來討論性別對我校中學生靜態(tài)平衡功能各個指標的影響及比較各組之間的差異。結果顯示個性組教學組好于選修組和基礎組,可能是因為個性組教學有他們的獨特教學方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上課效果變好。根據劉陽對人體平衡能力測試方法及平衡能力訓練的研究進展得出相同的結論,增耐力的教學對平衡能力是具有一定影響的[11]。通過我們的實驗結果得出不同的教學方案對平衡能力的增加有著不同的效果。
通過增耐力教學,各組的重心搖擺速度基本有所減小,平衡能力有所增加,增耐力教學對中學生平衡能力是有影響的,但是增耐力教學后大部分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各組的平衡能力沒有顯著增加。本校的增耐力教學對大學生平衡能力沒有顯著影響,重心動搖速度有所減小,平衡能力有一定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