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丹,裴澤霖,王克讓,陳 卓,朱偉強
(1.中國航天科工集團8511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07; 2.北京遙感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192)
角度估計是雷達、偵察、導航等領(lǐng)域的重要內(nèi)容,按照觀測量的不同,角度估計方法大致可以分為比幅測角、比相測角、時差測角等[1]。其中,比相測角和時差測角方法需要形成基線,時差測角需要2個接收天線和通道,基線相對較長;比相測角主要包括相位干涉儀、空間譜估計測角,一般要求多個接收天線和通道。比幅測角方法通過比較多個天線/波束信號幅度的相對大小得到目標角度估計,最少只需要一個天線。由于原理簡單,且信號幅度易于測量,比幅測角方法得到較早的研究和發(fā)展。常見的比幅測角方法包括最大幅度搜索法[1]、最小幅度搜索法[2-3]、多天線/波束比幅法[4]以及和差波束法[5]等。但是,傳統(tǒng)比幅測角方法一般要求天線或波束的主瓣對準目標方向,因而只利用到了方向圖的主瓣信息,進一步提高測角精度需要充分利用天線在不同方向上獲取的信息。文獻[6~8]研究了利用旋轉(zhuǎn)單天線實現(xiàn)測角的方法,提出了最大似然估計方法,但需要進行搜索求解,算法計算量大。文獻[9]基于最大后驗概率函數(shù)提出一種迭代解卷積方法,可實現(xiàn)超分辨率測角。文獻[10~11]將旋轉(zhuǎn)單天線測角問題轉(zhuǎn)化為譜估計模型,并基于有限更新率采樣理論,提出一種超分辨率估計方法,但需要通過零化濾波等方法求解,計算復雜度較高。文獻[12]基于正交匹配追蹤方法估計出目標角度。文獻[13~14]將天線看成是傳輸函數(shù),接收信號功率則是天線方向圖與觀測角度的卷積,因而提出一種基于傅里葉變換和解卷積的求法。盡管上述方法給出了目標角度的估計,但普遍存在計算復雜較高的問題,且通常將天線主瓣近似為高斯函數(shù),引入了模型誤差,因此也難以實現(xiàn)高精度測角。為了避免傳統(tǒng)比幅方法的不足,并實現(xiàn)低復雜度測角,受文獻[15~16]中幅度加權(quán)測角方法的啟發(fā),本文提出一種基于模式濾波測角方法,首先將天線方向圖表示為指數(shù)和形式,再通過加權(quán)實現(xiàn)對特定天線模式的選擇,將問題轉(zhuǎn)化為可解析估計的模型,同時推導得到理論精度和無模糊測角范圍。1 傳統(tǒng)比幅測角方法單天線在旋轉(zhuǎn)圓周上兩個不同的觀測點處接收角度為θ0的目標信號,2次觀測間隔角度為Δθ。由于接收角度的不同,接收到的目標信號存在功率的差異,比較2次接收信號功率的相對大小即可實現(xiàn)對角度的估計,假定天線方向圖為F(θ),兩次接收到的信號的功率分別為p1、p2,則有:p2/p1=Fθ0-Δθ/Fθ0
(1)
因此,可由天線方向圖建立比幅測角查找表,根據(jù)p2/p1確定目標角度。也可以將天線主瓣擬合為二次函數(shù)推導解析解,如將天線主瓣擬合為式(2)所示的形式:
F(θ)=aθ2+c
(2)
式中,a、c為二次擬合系數(shù);θ∈[-θm,θm],θm為擬合的主瓣寬度,如取3dB波束寬度,其大小影響擬合的精度以及最大交叉角度Δθ,一般有Δθ<θm。則有:
(3)
此時可根據(jù)p2/p1結(jié)合擬合系數(shù)求得:
Δθ+(a2Δθ2p1p2-ac(p1-p2)2)1/2)/a(p1-p2)
(4)
這種比幅測角方法原理簡單,容易實現(xiàn),但一般需要在主瓣內(nèi)接收信號,測角精度和測角范圍與方向圖主瓣形狀有關(guān),通常主瓣越窄、主瓣內(nèi)增益變化越大,測角精度越高,但測角范圍也越小,在實際應用中一般難以實現(xiàn)高精度測角。
為了提高測角精度,需要充分利用天線在不同方向上接收到的角度信息[17]。如圖 1所示,接收天線圍繞圓點O旋轉(zhuǎn)并以不同角度接收來自TO方向的目標信號,圖1中箭頭表示天線旋轉(zhuǎn)方向,粗實線表示天線方向圖。假定在旋轉(zhuǎn)圓周上共有Q個均勻分布的觀測角度,稱為觀測點。天線方向圖增益表示為F(θ),對角度為θ0的目標信號,假設(shè)利用增益為0dB的天線接收到信號的平均功率為P0(P0>0),則各觀測點θq收到的信號平均功率rq(q為觀測點序號,0≤q≤Q-1)為:rq=P0F(θ0-θq)
(5)
圖1 旋轉(zhuǎn)單天線測角示意圖
圖2 不同模式下的天線方向圖分量
(9)
此時,如果m=pN+l只有一組解,或僅有一組解對應的cm不為零,將該解記為cm0,則有:
gl=P0Ncm0ejm0(θ0-θd)
(10)
(11)
式中,φ為cm0的相角,稱為模式相位,即tanφ=lm(cm0)/Re(cm0)。從上述求解方法可以看出,加權(quán)求和實現(xiàn)了對模式的濾波,從而將角度估計模型轉(zhuǎn)化為解析形式。
上一節(jié)指出,式(10)成立的條件是m=pN+l只有一組解,或僅有一組解對應的cm不為零。由-M≤m≤M可以得到-(M+l)/N≤p≤(M-l)/N,則p的取值范圍最多為2M/N(表示不小于 2M/N的最小整數(shù))。1)當N>2M時有-2-1-(l/N)
表 1 M=5時加權(quán)參數(shù)和模式的選擇(c-5=c5≠0)
從本節(jié)的分析可以看出,可通過選定l和加權(quán)運算實現(xiàn)對cm的選擇。對于旋轉(zhuǎn)單天線,N>2M是容易滿足的,只需要在旋轉(zhuǎn)方向選擇足夠的觀測點;而如果N較小,為了使用模式濾波測角方法,需要天線滿足一定的條件,即特定的模式為零或非零。
為了估計角度,還需要知道φ,φ為實際天線的參數(shù),可通過天線的測試計算得到。在K個不同的方向接收同一測試信號,信號功率記為r(θk)(k=1,…,K)。假定天線方向圖關(guān)于0°對稱,根據(jù)式(7)整理成向量形式為:
(12)
(13)
根據(jù)式(11)可以知道,由于arctan(·)函數(shù)可以得到[-π,π]的解值范圍(結(jié)合g的實部、虛部的正負性),因此無模糊測角范圍為[-(π+φ)/m0,(π-φ)/m0],超過這一范圍將出現(xiàn)測角模糊,模糊周期為2π/m0。實際上,經(jīng)過模式濾波,天線方向圖的有效分量為2Re(cm)cos(mθ),為關(guān)于θ的周期函數(shù),因而采用模式濾波法進行測角時,本質(zhì)上是采用圖 2中所示的各種周期性的方向圖天線進行測角,因而出現(xiàn)了模糊問題,結(jié)合cos(mθ)的正負性可知,無模糊范圍的大小分別為2π、2π/2、2π/3、2π/4。由圖 2可以知道,m0越小,無模糊測角范圍越大;在沒有其它先驗信息的條件下,為了在[-π,π]范圍內(nèi)無模糊測角,需要保留m0=1的模式。
根據(jù)式(10)可得:Re(gl)=P0N|cm0|cosφ′
(14)lm(gl)=P0N|cm0|sinφ′
(15)
式中,φ′=m0(θ0-θd)+φ。由于P0未知,對式(14)、式(15)進行微分,可整理為:
(16)
(17)
(18)上述證明中用到了Re(a)Re (b)=2-1Re(abH+ab),H 表示對向量a或b的共軛轉(zhuǎn)置。類似地,根據(jù)Im(a)Im(b)=2-1Re (abH-ab),Re(a)Im(b)=2-1Im (abH-ab),可求得:
Ι2
(19)
式中,Ι2為二階單位矩陣。代入式(17)可求得:
(20)
如果對估計式(11)進行誤差推導,得到的測角精度與式(20)相同,因此式(11)所示的算法可以達到理論精度,這里不再詳細描述推導過程。由式(20)可以看出:1)測角誤差與m0成反比,根據(jù)前一節(jié)的分析可以知道,無模糊測角范圍也與m0成反比,即出現(xiàn)了無模糊測角范圍和測角精度的矛盾;測角精度與|cm0|成反比,對特定的天線,可通過式(20)計算出不同模式對應的理論估計精度,從而選擇特定的模式進行測角。2)在同樣的模式下,觀測點數(shù)越多,測角精度越高;信噪比越高,測角精度越高。3)估計精度與起始觀測角度θd和待估計角度θ無關(guān),因此,天線主瓣是否對準目標對測角性能沒有影響。為了提高測角精度并兼顧無模糊測角范圍,可以選擇較小的模式保證較大的無模糊測角范圍,同時提高cm0,并選擇足夠多的觀測點數(shù)保證較高的測角精度。
圖3 隨機產(chǎn)生的天線方向圖
圖4 無模糊測角范圍
圖5 測角精度與模式和SNR的關(guān)系
下面對本文提出的旋轉(zhuǎn)單天線模式濾波測角進行仿真分析。將天線量化為共計M=5個模式,隨機產(chǎn)生的c0~c5為4.067、0.437、0.314、0.180、0.014、0.065,圖 3給出了天線方向圖。下面結(jié)合該天線進行仿真分析。仿真中,利用增益為0 dB的天線接收到信號的平均功率P0為1。仿真1(無模糊測角范圍分析):選擇N為180,此時令l=m即可實現(xiàn)對cm的選擇。圖 4給出了不同模式下的無模糊測角范圍,可以看出,m越大,無模糊測角范圍越小,與理論分析得到的2π/m一致。仿真2(模式和信噪比條件對測角性能的影響分析):仿真中目標角度為5°,信噪比(P0/σr)范圍為5~20dB,在旋轉(zhuǎn)圓周上均勻選擇180個觀測點,進行1000次Monte-Carlo仿真,統(tǒng)計測角誤差。圖 5給出了不同信噪比條件下,測角誤差與模式的關(guān)系。為了與傳統(tǒng)比幅測角方法進行對比,圖 5還給出了同樣信噪比條件下利用該天線進行比幅測角的精度,利用二次函數(shù)擬合主瓣,波束擬合范圍分別為-20°~+20°和-30°~+30°,對應的雙波束間隔角度分別為20°和30°,得到的方向圖擬合系數(shù)分別為[-4.711,6.090]以及[-4.224,6.090]。由圖 5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模式濾波方法可以達到理論估計精度,估計精度隨著信噪比的提高而提高,不同模式下測角精度不同,取決于模式及模式大小的乘積。除模式4由于模式大小偏小外,模式1~3、5對應的測角精度均優(yōu)于傳統(tǒng)比幅測角方法。圖 5中還給出了N為6、l為4、測角模式m為4時的估計性能仿真。根據(jù)表 1,此時要求c-2=c2=0,為了便于對比,仿真天線模式參數(shù)c0~c5選擇為4.067、0.437、0、0.180、0.014、0.065。可以看出,此時測角性能劣于N=180時模式4的測角性能,與理論分析給出的估計誤差反比于(N)1/2一致。圖5中,在SNR較低時出現(xiàn)的估計誤差小于理論誤差,是因為此時估計值被限定在[-π/4,π/4]范圍內(nèi),影響了測角誤差的估計。
本文提出一種基于模式濾波的旋轉(zhuǎn)單天線測角方法,通過將天線方向圖表示為指數(shù)和形式,設(shè)計合適的模式濾波參數(shù),對旋轉(zhuǎn)圓周上均勻觀測點收到的信號的功率進行加權(quán),實現(xiàn)對角度的解析估計;由于濾波得到的模式影響測角精度和測角范圍,在不同觀測條件下需要采用不同的模式選擇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可獲得較高的測角精度,算法簡單,容易實現(xiàn),對天線的適應性較強。由于只需要單個接收天線和處理通道,該方法可應用于小型無人機、微納衛(wèi)星等裝載能力有限、或難以布置長基線的平臺,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