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梅
摘要:《合歡樹》與《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懷念母親所作,這兩篇散文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熱烈,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且兩者均被選入初中語文教材,證明其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本文擬將從這兩篇散文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入手,對比分析文中象征手法和作者情感態(tài)度兩個方面。
關鍵詞:《合歡樹》;《秋天的懷念》;象征手法;情感;語言
一、象征手法的使用
(一)在《合歡樹》這一篇課文中,合歡樹作為一個典型的意象,具有著兩層象征意味。
1.首先,它象征著作者。
這從文中“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fā)芽…..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可以看出,合歡樹從弱小到枝繁葉茂,象征著作者從最初的癱瘓時的沮喪到后來的成長,合歡樹的一生也是作者的一生。
2.其次,它象征著母親的希望。
從文中“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小苗……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蔽覀兛梢钥闯?,合歡樹是母親親自栽種的,由弱到茂到開花,都是母親希望的寄托物,她希望兒子也能同樹一般成長,因此它象征著母親的希望。
(二)在《秋天的懷念》一文中,有兩個主要的意象,一是秋天,一是菊花,這兩者均具有象征意味。
1.秋天。
秋天是一個矛盾的季節(jié),既是天氣轉(zhuǎn)涼,萬物蕭瑟的開始;又是滿載著希望,瓜果豐收時節(jié)。因此秋天這一意象具有兩層象征意味:
(1)在文中,作者的母親說:“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弊髡邊s說:“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什么勁!”作者在文章開頭便寫道:“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边@里的秋天是作者人生不幸的象征,是他心情暴怒無常的抒發(fā)對象。
(2)文中另一段文字提到“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彼俱驳哪樕犀F(xiàn)出央求般的神色?!笆裁磿r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jīng)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蔽艺f?!坝质乔锾欤妹猛莆胰ケ焙?戳司栈ā!边@里的秋天則是作者走出人生低谷,樂觀生活的象征,這個秋天是人生的收獲季節(jié)。秋風中開得正熱烈的菊花,正是作者同妹妹長大,明白了母親所說要“好好兒活”。
2.菊花。菊花是本文另一個主要的意象,有兩個主要的象征意義:
(1)菊花是四君子之一。母親喜歡花,在我癱瘓后,母親說帶我去北??椿▋?。在母親去世一年后,“我”同妹妹一起去看了菊花,這里的菊花便是母親高潔品格的象征。
(2)其次,文中寫道“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開得爛漫?!鼻ё税賾B(tài)的菊花象征著人生百態(tài),有的圣潔,有的崇高,有的深沉,而蕭瑟的秋風則象征著人生的挫折與磨難,菊花在寒風的磨礪下開出了燦爛的花朵,這就同作者的經(jīng)歷相似,作者的不幸不過就是人生百態(tài)中的一種,他已然看開。
二、作者態(tài)度變化
(一)《合歡樹》中作者的態(tài)度有三種主要變化。
首先是他不愿去,由文中“幾年前,老街坊們就提醒過我……我心里一陣抖,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去太不易?!笨梢?,作者不愿去看,因為他無法從失去母親的痛苦中解脫出來,無法面對母親種下的合歡樹,此時作者內(nèi)心是充滿了深深的愧疚之情。后來他說“與其在外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表明他逐漸從內(nèi)疚中解脫出來,可以理智地接受現(xiàn)實,這在前文“這讓我心里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風正從樹林里吹過。”可以找出依據(jù),此時他知曉去世對于母親來說其實是一種解脫,堅定要好好活下去的決心。后文作者提到:“這回,想搖車進小院兒真是不能了……我挺后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边@表明作者后悔了。這里隱隱暗示了作者后悔沒有多陪伴母親,表明了他的自責與懊悔。
(二)在《秋天的懷念》一文中,作者對看花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多次轉(zhuǎn)變。
首先是他說:“不,我不去?!蔽液菝卮反蜻@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什么勁!”這因為他無法從雙腿癱瘓的悲傷中走出來,喪失了對生活的希望,所以他對看花是排斥的;在作者拒絕后的秋天的某一天,母親又進來說“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彼俱驳哪樕犀F(xiàn)出央求般的神色。作者看著憔悴的母親,內(nèi)心的柔軟被觸動了,于是他說:“什么時候?”“好吧,就明天?!弊髡叽藭r愿意看花是因為心痛母親,對命運妥協(xié)了。最后,作者痛妹妹一起去北??戳司栈ǎ昧四赣H的深沉的愛。此時母親已經(jīng)去世了,看花是完成母親的遺愿,更是作者對已故母親的回憶。
史鐵生的散文形神兼?zhèn)?,文情并茂,具有濃濃的抒情意味。在《合歡樹》和《秋天的懷念》都運用了象征手法。文中的主要意象都具有兩層象征意義,這就使得情與景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同時這個意象也是文章的主要線索,看合歡樹,看菊花將整篇文章連綴起來,加之以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變化進行豐富,使得整個文章有血有肉,有主有次,在揭示主題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內(nèi)疚和懷念之情。文字是文章的基礎,史鐵生的散文語言樸實無華,從一字一句中我們能體會到作者的匠心獨運,其語言融客觀性、抒情性和思辨性于一體,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作者在現(xiàn)有的生活中參悟生命領會個體生命存在的價值,找到活著的終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史鐵生:《秋天的懷念》.華夏出版社.2011版
[2]彭雷:《淺析史鐵生散文語言特色》.《文學評論.現(xiàn)當代文學》2015年
[3]李方平:《論史鐵生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作家雜志.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研究》2011年
[4]吳真:《史鐵生:透析生命的苦難》·南方日報》.2003年7月14日
[5]趙素蘭:《史鐵生散文的傾訴體式初探》·《電影評介》·200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