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華城鎮(zhèn)維新小學 張遠芳
許多父母,為了使自己家庭過上更富裕的生活,遠離親人,常年奔波在各個城市中。而他們留在農(nóng)村的孩子,卻不得不靠年邁體弱的爺爺奶奶或者遠房親戚照料其生活起居。在此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弱勢群體——“留守學生”。這些孩子享受不到父母的摯愛,聽不到雙親關切的叮嚀,見不到父母慈愛的笑容。他們受了委屈沒有地方撒嬌,有了好消息沒有人和自己分享。在長期的情感孤獨中,他們的性格從活蹦亂跳變得寡言緘語,從熱愛學習變得貪玩厭學,從積極樂觀變?yōu)橄寥涡浴粌H在學習中遭遇到了不小的困難;在生活和與他人交往中,也產(chǎn)生了困惑和不解,幼小的心靈在成長中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
這些留守學生,生活上和精神上缺乏關懷,在學習上缺乏自覺性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因此,他們易出現(xiàn)學習、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問題。孩子是我們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能讓這一部分留守學生和其他學生一樣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讓他們在融洽的環(huán)境中快樂學習、愉悅生活、健康成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以下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對于這一部分“弱勢群體”的建議,具體如下。
首先,作為班主任,通過對班內學生的認真調查摸底、掌握班上留守學生的數(shù)量和基本情況并根據(jù)信息、數(shù)據(jù)建立檔案。檔案的建立,有利于幫助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分析問題行為的成因、并且以此制定策略、選擇正確方法,提高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努力做到:不讓一個留守學生輟學;學習成績不掉隊、無違規(guī)、違紀現(xiàn)象。
由于我班上留守學生數(shù)剛好占全班人數(shù)的一半,在安排座位的時候,我特意讓留守學生跟其他學生搭配開來。班委設立關愛委員,由于年齡的差距和學生性格的因素,有些留守學生不愿意跟老師交流和溝通,卻更愿意和同學傾訴、交談。我通過關愛委員隨時、即時、準確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學習和生活上的困擾,著重進行矯治和幫助,并及時給予解決。
在班上開展愛心排憂解難活動,力求給每一位留守學生在心理上給予關愛,生活上給予照顧,學習上給予指導和幫助,公正地對待每一位留守學生,讓每個留守學生感受到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的平等與真誠。為留守學生營造一種“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使留守學生感到集體的的關愛,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情感,用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始終使班級是一個團結、互助、友愛、融洽的大家庭。
心理問題是留守學生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外出務工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了父母的溫暖和教育,對學生心理產(chǎn)生極大影響。留守學生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jīng)常往家里寄錢,有的甚至給孩子買了手機,加上監(jiān)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yǎng)成花錢大手大腳、逃學、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自閉、孤僻、暴躁、蠻橫。
針對這一特點,我利用班會課講節(jié)儉的重要性,播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視頻和錄像,從思想和心靈上體會父母的不易,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生活習慣。同時舉辦了多姿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包括有圖書角、手抄報、音、體、美興趣小組。這些活動的開展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補學生心靈的空白,又能讓他們覺得學校生活充實、美好,并且在活動過程中加強了同學與同學、同學與老師的溝通、交流。另外,開展心理資詢活動,及時解答他們在情感上的疑惑,幫助他們少走彎,鼓勵、組織留守學生們多參加業(yè)余活動等等措施。
大多數(shù)留守學生由于缺少父母的監(jiān)管,自覺性和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常常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在同學之間造成極壞影響。作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思品課,從互聯(lián)網(wǎng)、報刊雜志、書籍、媒體中選擇一部分事例,對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對于留守學生,要多進行家訪,及時了解他們的情況,與他們現(xiàn)有監(jiān)護人進行交流,授予他們家教的方法,讓這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學生,可以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問題及時和學校溝通,并能與學校教育同步,從而達到了雙管齊下的教育效果,這樣既能讓學生們勞逸結合,又能讓他們形成一定的生活規(guī)律。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讓他們從監(jiān)護人身上感到親情,進而對監(jiān)護人產(chǎn)生情感上的寄托和信任感。
班主任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和諧的班集體,能讓留守學生感受到來自同學的關愛。以班級為單位,號召全班同學都來關愛留守兒童,給他們送去集體的溫暖。讓他們感受到了集體的關懷,增強了自己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陽的光輝,一份愛足以體現(xiàn)社會的溫暖,我們老師只要用真心去傾聽,用真愛去溫暖,用真情去為留守學生服務,就不會使這些孩子思想上有被“遺棄”的失落感,就可以讓他們更加健康、樂觀、積極的成長。
總之,作為老師,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生活的保護者。用關愛、親情為留守學生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讓留守學生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并讓每一個留守學生不再孤單,不再無助,在學校同樣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