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 侯穎超
《班主任管理》這門課程主要是針對學生將來從事教育教學、班級日常管理、班級科學管理等崗位職業(yè)能力要求,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班級管理的理論水平及實際應用能力,是一門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應用性的課程。是小學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
開設此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具有一定實踐能力的基礎教育的班級管理者,本課程主要是面向小學班主任的崗位,要求學生通過對本門課程的學習,了解小學班主任的工作任務,并對如何進行班級教育的準備工作、班級組織建設、班級日常管理、班級活動組織、班級協(xié)作管理以及班級特殊情況的管理等工作模塊有清晰的認知,培養(yǎng)學生組織能力與管理能力、溝通能力、民主決斷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客觀的評價與總結能力以及應變能力等崗位能力,通過將“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體驗到在真實工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班主任管理》課程以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課程開發(fā)方法為基礎,以項目作為課程內容的載體,以行動導向法作為課堂的教學方法,開設《班主任管理》課程,主要是讓學生能夠了解班主任的真實工作流程,培養(yǎng)小學班主任應具備的職業(yè)能力,以便能夠運用在班級管理中。因此本研究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將小學班主任的真實工作過程改造為教學項目和學生如何進行實訓。
在對課堂的設計中,每一堂課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尤其是能力目標,必須選定訓練學生能力的載體——學習性工作任務。圍繞選定的訓練學生能力的任務,設計“能力的實訓過程”,整個實訓過程要以學生為主體,選擇行動導向的教學法,主要有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學法、實驗法、現(xiàn)代四階段教學法等,做好教學過程設計,以實現(xiàn)技能、知識一體化,教、學、做一體化,將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個人能力集成于學生“能力的實訓過程”中。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方法對小學班主任這一職業(yè)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典型工作任務的典型工作流程進行分析,進而得出相應的職業(yè)能力。小學班主任典型工作任務包括班級教育的準備工作、班級組織建設、小學班級日常管理、小學班級文化管理、小學班級活動管理、小學班級偶發(fā)事件管理、協(xié)調各方影響因素、學生評價。典型工作任務的典型工作流程落實到《班主任管理》的課堂中,主要通過學生動手設計思維導圖、情景模擬、團體活動、小組討論、專題研討等體現(xiàn)出來。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工具,兼具了圖形和文字,將各級關系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現(xiàn)出來,不僅具有歸納性,更能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比如在進行“不同年級的班級計劃”這一節(jié)內容時,就采用了思維導圖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學生能夠通過思維導圖分析整理出不同學段學生特點,并制定相應班級計劃,在班級計劃中學生還分析出班級計劃中一定要包括班級目標及實現(xiàn)目標的方法。
心理學研究表示,當成年人被賦予帶有責任的角色時,其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動機,更容易表現(xiàn)出主動的意愿。在課堂教學中,會將學生分成6組,這六組學生代表小學階段的六個年級,教師分配任務后,每個組要結合自己組所代表的年級的實際情況,進行任務的執(zhí)行。比如,在學習“教師與學生的溝通”這一節(jié)課時,每一組派出兩個代表,分別扮演學生和教師,進行模擬談話,在這一過程中,進行情景模擬的學生可以思考在這個特定環(huán)境中所要進行的活動,其他觀看的學生則可以找出他們談話中存在的問題,教師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得出師生談話的技巧,最后,再會選取兩組同學進行情景模擬,進行鞏固。
團體活動能夠讓學生更快更積極的投入到學習情境中,學生通過在團體中活動,能夠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同時去了解別人。比如,在進行“了解學生”這一節(jié)內容時,學生分組進行團體活動“找朋友”“姓名內涵”“點點心聲”,能夠更好的掌握了解學生的要求和策略,了解小學生不同年齡段的特點。
課堂討論分組進行,這是《班主任管理》課程中最常用的一種師生互動的方式。討論的內容為典型的案例,案例的選擇可以以當下社會中的熱門事件、或者有感染力的真人真事,總體來說案例要具有真實性、典型性以及綜合性。比如,在“班干部的選拔與培養(yǎng)”這一節(jié)的內容中,選取了“新聞采訪班干部”這一案例,案例中一些小學生認為之所以做班干部是因為班干部可以“管人”、可以“指揮別人”、“特別過癮”,面對小學生這樣的回答,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討論,并提出問題:“怎樣才能避免或者轉變小學生的這些想法和做法?”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并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想法,寫出發(fā)言的要點,小組長負責記錄,最后由組長負責統(tǒng)一好本組成員的意見,進行組間分享,每個組派一個代表進行總結性發(fā)言。教師會在每個小組都匯報完以后,進行總結和評價,這樣不僅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擴展,給了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舞臺,還能夠讓學生學會分析和評價案例,小組合能力也得以提升,間接的讓學生們也掌握了這種教學方法,以便將來能夠用在自己的教學中。
專題研討作為一種教學方法運用在課堂中,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方式。專題研討之前,學生要搜集整理資料,這樣是鍛煉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自學能力;專題研討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在團體中得到最大的激發(fā),教師適時地點撥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將知識消化。
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對《班主任管理》課程進行改革,不僅能夠增強班級管理課課堂活力,擺脫傳統(tǒng)的刻板的教學模式,打破書本和教師的權威,將課堂打造成為一個自由討論、交流,甚至辯論的平臺,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暢通無阻的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