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白山第二高級中學 潘 玉
針對高中生這一思想尚未成熟,且正處于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的特殊群體,時事新聞教育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時事新聞是高考主要導向,開展實時新聞教育對學生應對高考亦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學校作為未成年人教育的主體要重視時事新聞的教育,開發(fā)時事新聞的教育資源,并將時事新聞教育對學生參與考試的指導作用以及完善人格的作用落到實處。
時事教育主要是指對當前的國內(nèi)外形勢及有關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教育。其本意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國情,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然而隨著時事教育的深入發(fā)展,時事新聞更多的教育資源價值被挖掘出來。時事新聞范圍寬泛,它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方面內(nèi)容,單純地將其作為政治教育資源是一種極大浪費,各個學科均可從不同的切入點將時事新聞作為教育資源開展教學活動。
例,2016年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的新聞:
英國時間6月24日,脫歐派以52%的得票率在英國是否脫離歐盟的公投中勝出。此次公投的投票率為71.8%,是自1992年以來投票者最多的一次英國選舉。隨后,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將辭職,他表示將留任至保守黨將在10月選出新黨魁。英國公投“脫歐”,幾家歡樂幾家愁。歐洲一體化進程受挫,這不僅對歐洲,對世界的影響也都是深遠的。
以這一新聞作為教育資源,不同學科有不同的切入點。以歷史學科為例,超過半數(shù)的公投得票率、脫歐事實既定之后,首相就宣布辭職可反映出英國怎樣的政治狀況?這就實現(xiàn)了有關英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建立相關知識的教學或者是復習;英國脫歐使歐洲一體化進程受挫,又可以進行世界近代世界國際局勢演變過程的復習。這足以說明時事新聞在歷史學科上也有很高的教育價值。
從教育的發(fā)展階段來看,時事新聞教育有其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獨特性。隨著孩子學段的變化,尤其是高中升入大學之后,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將逐漸傾向于各自的學科,其他學科將少學或者干脆不學,而時事新聞教育則不同,它涉及的是對一個人品性的培養(yǎng)、人格的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相同的特性,故而成為每個學科都要接受的公共教育。當然,除了品德這種無形的教育,時事新聞教育也能實現(xiàn)提高分數(shù)的有形目標。
一方面,高考是高中生所面臨的第一要務。高考中,時事相關的題目單在政治卷中就占10分,高達10%的比例,當年熱點時事同樣可影響語文、英語、歷史、地理等學科的出題方向,對文科考試有著極大的導向性。如2015年高考政治38題,關于稅收法定、小微企業(yè)稅收優(yōu)惠的題目就是與中小企業(yè)發(fā)展水平的國情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改革、十二屆人大修訂立法相關的試題,充分利用時事新聞開展教學對學生更好的理解題目,實現(xiàn)有效答題有極大的好處。了解把握當前時事新聞要點,堅持并做好時事教育對學生考前復習有極大的現(xiàn)實意義。
另一方面,高考主要是考察學生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時事教育恰好又是教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社會現(xiàn)象以作出判斷的教學,能夠鍛煉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實現(xiàn)高中教育的最終目標。
高中生處于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利用時事新聞等真實資料進行教育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極為有效。由于高考的種種壓力,教師在日常授課中往往更重視知識與成績,為彌補日常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缺失,教師可以在時事新聞課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實現(xiàn)教育“育人”的目的。
以政治學科為例,對于政治學科來說,時事新聞教育主要切入點是時事政治。利用近期發(fā)生的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新聞開展教學,提升學生的政治覺悟,培養(yǎng)其愛國愛黨的思想,這是時事新聞教育在政治層面上可直接實現(xiàn)的教學目標。但除去政治新聞的政治教化,新聞對學生的“育人”還有更貼近生活的部分。
如自2006年開始的南京“彭宇案”至今,關于老人摔倒如何處理的問題仍經(jīng)常上新聞頭條,這一新聞并不是政治新聞,但由于其巨大的社會影響,其也當選為時事新聞的教育材料。
對于這樣的新聞,教師在進行高考相關知識復習的同時,要尤為加強對學生道德層面的指導。教師在介紹相關新聞后,可以先帶領同學進行對傳統(tǒng)文化相關知識的復習,然后提出討論問題,如果你遇到了老人摔倒,你會怎么做?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做正能量的宣傳,落腳點可以是對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也可以是個人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個人行為的指導。這樣第一部分的復習完成后,再轉向下一個復習框題,就“扶不扶”的現(xiàn)象,社會如何認識,如何對待,接下來即可引入精神文明建設相關內(nèi)容的復習,再次討論,如何為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教師總結,舉例說明如愛護公物等,以行為指導作為開端,然后將小行為高度上升,提高學生對精神文明建設的認同感與參與感,若時間允許可進一步將其上升為愛黨愛國教育。在完成知識復習的同時既鍛煉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又實現(xiàn)對學生的人生指導,一舉三得。以這一新聞作為教育資源進行道德教化,語文學科也同樣適用,且若是將這一時事教育課的總結以作文的形式落到筆下,其道德教化的作用比之政治學科將更為完整。
時事新聞是高中教學重要的教學資源,時事新聞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充分挖掘有教育價值的時事新聞,開展各類形式的時事教育,真正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教育目標。